姚远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ych 亦真亦善的唯美空间

博文

一篇孤城记,两代江东情 精选

已有 6312 次阅读 2022-7-3 19:2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73198064.jpg

       读这篇《孤城记》,心里不免感慨,这是儿子寒假发在空间的文章,我是通过别人转帖才得到的。

       当时的他,按学校放假规定,提前预定好回家的机票。而大学里从来都是,考完最后一门,人就都散了。他便一个人呆在寝室,差不多三天时间,南方的阴冷天气,和江宁校区的空旷,让他感受到孤独。油然而生的沧桑与失落,正是南京这座城市,不知不觉间,留在他身上的烙印。

       送孩子到南京读书,我就坚持认为,在这个城市有过经历的人,处世态度会发生变化,恬然自安,淡而无争,多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做学问和做事情,更显得真实平和。虽然无法完全摆脱,现实世界的诱惑,但对名位的追逐、对金钱的渴求,比其它地方的人来说,还是要收敛许多。就如同读这个城市,兴与衰、荣与辱、聚与散,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然而波澜过后,一切归于平静,只留下风轻云淡的故事,像乌衣巷口的夕阳,小楼的明月与东风。

       孩子与南京初识,确实要上溯到很小的时候。当时我在研究所里,负责“伪码脉压雷达”的项目,便把“数字基带”和“频率综合器”两个部分,委托给母校老师。从此便一次次,搭乘长途火车,往长江下游的城市里跑。孩子也就一次次,跟妈妈来到月台,挥手送我离开,奔跑迎我归来。也许从那个时候起,那一座远方的城市,就成为孩子幼小心灵里的,一种憧憬。

       这样一直长到12岁,那年夏天,小学升初中考试,他成绩并不理想,我是在多伦多的酒店里,听他打来电话。起初不以为然,渐渐开始哭诉,嘴上是委屈与不服,心里却有些无助。我安慰说,一次考试算不了什么,也劝告他,不要太沉迷网络游戏。当然我也清楚,12岁,对男孩子来说,正是贪玩、叛逆的年龄,即使说再多,也白费口舌,他一定充满怀疑的目光。

       我换个话题,说这个假期,想带他去合肥,因为我要在中科大,做一年访问学者。他霎时高兴起来,电话里盘算起行程,包公祠、逍遥津,都是他喜欢的地方,因为张辽和包拯,正是他崇拜的英雄。

       我说南京到合肥,只有一小时车程,此次还想带他,到南京的城墙上走走。儿子喜欢兵法战阵,每次回西安外婆家,路过南门城楼,都要琢磨很久。瓮城、吊桥、城壕、门楼,让他流连忘返。而我总是“打击”他,说西安城墙太新,等有机会到了南京,去看看那里的砖瓦,才真叫沧桑与古朴。

       谁知后来的南京之行,却扫兴而归。怪儿子桀骜不驯的年龄,怪南京闷热难耐的天气,他几乎不按我意志行事。一起行走在金陵的历史里,距离却越拉越远,孩子不高兴总给他拍照,也不想听我说这说那。影集里存下的像片,要么是背影,要么是愤怒表情,一点都看不出喜悦。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虽依然是郁郁葱葱,却在他的背影里,变成为多余。

       儿子大学考到南京,确实是顺理成章的事,几种层次多个志愿,他都填报了这里。还记得送孩子到校那天,当他换上军训服,和寝室的同学一路,迎着秋日阳光,融入到绿色的队伍里去。我们就左看右看,再也认不出他来,孩子与这座城市,已完全地融为了一体。

       读这篇《孤城记》,想找他孤独的理由,却只在文字里,我读不出这些。即便是心酸的眼泪,也闪烁成长的愉悦。而这座惯看了千年,春花秋月的城市,是否也微笑着?在静静欣赏,那个独自一人,走上门楼唱歌的孩子:

       “站在狂风的天台一望无际,这一座孤独的城市。”

       让我不禁想起,那个整日吵闹在耳边,催促我播放伴奏带,也说想要唱歌的孩子。而又经常都是,没等音乐开始,就已经飞升起来了,一个急不可耐的童音: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

1440956921.jpg

附:孤城记   

姚力 

       “站在狂风的天台一望无际,这一座孤独的城市。”此文就从这句歌词开始。

       梁静茹众多的歌曲中,特别青睐这一首《给未来的自己》,听这首歌时,常会去想象其中的意境:一个人站在高处,俯瞰夜幕笼罩下霓虹闪烁的城,这城市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故事,悲欢离合,命运浮沉。人们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梦想,在街道与巷陌间奔劳。但俯瞰它时,却觉得这座城市好远,耀眼的灯火与川流的汽车在黑暗的天空下变得渺小,只有我孤单地站在夜空里,凝望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这样凝望南京城,也一定会唱起这首歌。

       与南京“结姻”已逾两年零四个月,但与南京“恋爱”却绝不止。父亲曾在这石城度过四年大学时光,于是从小的家庭教育里,南京的地位就超过了“帝都魔都”。大抵从初中开始,就有过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在父亲上大学的城市里,继续自己的青春故事,那感觉一定很美妙。于是在我心中,在南京上大学,本就一直是一个很顺理成章的事。甚至到现在,偶尔一个人在学校里仰望星空的时候,还会突然有诧异的感觉:发生了那么多跌宕起伏,自己竟然真的身处南京。

       还记得初到南京是凌晨四点,在火车站外等待着接站的汽车。走出火车站时,父亲告诉我,前面就是玄武湖。第一次,感觉到传说中的那座城,竟就在眼前了。这两年多之间,虽然不敢说自己对南京有多么了解,但也略知这座城市的沧桑,从金陵到秣陵,从李后主到朱元璋。虽然不敢说熟知南京,但也去过不少地方,中山陵和明孝陵,秦淮河与夫子庙。

       我听说一个人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往往在于心情与记忆。早先看兆麟的日志,说对南京已有了归属感,因为这里有所有甜蜜的记忆。看完后就不自觉想到自己,记得刚上大学不久,正是最伤痛的时候,曾经给一个朋友说过,石头城对我来说是座伤心城,来到石头城,得到的只有伤心,若是当初没有选择来南京,也许会省心许多。风清云淡之后再想当初的言语,不免自嘲当时的偏激,但细细想来,两年零四个月过去了,南京城还是南京城,就如同小时候,如同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晚上时无异。

       回想自己,总是太匆匆地走过大小的街道,迫不及待地玩遍每个景点,无论是爬山还是野炊,聚餐还是唱歌。然而我不曾走进任何人的世界,也不曾有人真的走入我的生活,等到耳畔喧嚣的人声散去,身边人各奔东西,才发现原来真的只剩下一个人活在陌生的异乡,俯瞰着这座孤独的南京。

       突然有种很荒诞的想法,这座长江边的古城,这见过数不尽的悲欢荣辱的古城,是否也如我一样,孤独地临江守望着什么,一望数千年。

       记忆中最深的南京,是玄武湖旁的那一段城墙,城墙下有翠绿的草地。波光浮动的湖面,青翠欲滴的草地,沧桑古旧的城墙,诉说着远去的故事,也呢喃着美丽的传说。许多人躺在草坪上,享受着阳光与湖风。走过这里的时候,突然有种冲动,无比地希望有人能陪我停下脚步,感受这只属于南京的惬意。但我只是个不甚合景的过客,只能快步地穿过古城门,任背影与暮霭,在斜阳中留下模糊的一张相片。

       11年1月11日,孤独的日子,孤独的城市,孤独的寝室,窗外,应是刺骨的寒气吧。

2090788279.jpe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27666-1345708.html

上一篇:美哉四季中心湖
下一篇:西科槐花香
收藏 IP: 112.18.6.*| 热度|

19 宁利中 张晓良 吴斌 王安良 褚海亮 郑永军 武夷山 王从彦 刘浔江 史晓雷 李坤 谢钢 吕泰省 谌群芳 付小军 杨正瓴 刘炜 许培扬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