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ych 亦真亦善的唯美空间

博文

碧海丹心

已有 2941 次阅读 2023-8-10 10:2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jpg

1

       批林批孔批水浒,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成了少年时代,我们唯一能读的古典小说。本是用作反面教材,不知不觉却入了迷,传奇人物和精彩故事,还有铺垫情节、烘托角色的古诗词。读着读着似然发现,阆中的别称“阆苑”,多次在书里出现,与此对应的,还有一个“蓬莱”。

       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 朱颜绿发,皓齿明眸。飘飘不染尘埃,耿耿天仙风韵。螺蛳鬓山峰堆拥,凤头鞋莲瓣轻盈。领抹深青,一色织成银缕;带飞真紫,双环结就金霞。依稀阆苑董双成,仿佛蓬莱花鸟使。”

       第六回,只说鲁智深自往东京,入得城来,但见“千门万户,纷纷朱翠交辉。三市六街,济济衣冠聚集。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鸾笙凤管沸歌台,象板银筝鸣舞榭。...景物奢华无比并,只疑阆苑与蓬莱”。

       后来才知道,古时有本指导儿童学习行文,规范对仗和用韵的启蒙读物,叫《笠翁对韵》。“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阆苑对蓬莱”。编撰这读物的作者叫李渔,是活跃于明末清初的戏剧作家,住南京芥子园,出版的《芥子园画谱》,我家很早就有。

       后来还知道,华夏远古神话,有昆仑、蓬莱两大体系,分别发源于西部的高山,和东边的大海,形成年代有先后,正好反映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社会的的不同诉求。前者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讲述混沌初开,神与宇宙的争斗。后者精卫填海、徐福东渡、八仙过海,记录文明初创,人对自然的改造。

       “阆苑”和“蓬莱”,就是两套体系中,各自的两个仙境。“阆苑”本是西王母的居住地,暗合阆中是道教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之孙,第三代天师张鲁,就曾被曹操封为“阆中候”。初唐时,李世民的弟弟,刺史滕王元婴,按照东晋葛洪《神仙传》的描述,对城池进行改建,形成当今的风水格局。

       “昆仑圃阆风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玄室九层,右瑶池,左翠水,环以弱水九重。”自此我们有幸,住在神仙居所。“嘉陵三百里,阆苑十二楼”、“疏柳卧沙渚,危楼浮野烟”、“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形成五城十二楼、九井十八梯、倒挂牌坊等景色。让身居“西海阆苑”的人,对“东海蓬莱”,天生就有一种亲近。

       而我今夜,就住进了这个蓬莱。三仙山宾馆,只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朦胧海色,有传说的三个仙岛,摇摆飘忽,若隐若现。渡轮从八仙过海的渡口起航,向西经抗倭水城,过蓬莱阁、田横山,然后朝北,驶向长山列岛。轮船从东边海域开来,起初只是黑豆般大小,渐渐变大,越变越大,直到驶进门前的港湾。

       这种场景,在苏轼文中也见过:“ 登州蓬莱阁上望海如镜面,与天相际。忽有如黑豆数点者,郡人曰:海舶至矣。不一炊久,已至阁下”。如一幅动画,有远有近,有人有物,有静有动。恰如我此时,端起相机,缩成广角,唯见山海一体,水天一色。拉近长焦,凝神细看,只见蓬莱阁上,交辉的松月。

       蓬莱阁下的红石山叫丹霞山,像滚烫在清冷大海中的心脏,曾让远古的人们图腾信仰。特别是春夏之交,信众来此祭祀神灵,会看见北部海面上,总会升起海市蜃楼。或金城千里、赤焰万丈。或丹青水墨、腾云驾雾。亦真亦幻,亦魔亦仙。让人心生敬畏。

       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寻求仙药来过此地,留下徐福东渡的故事。唐宋时在丹崖山建起了蓬莱阁,仙道方士慕名而来,才有了八仙过海的传说。而最有缘分的是汉武帝,他八次到海上寻仙,并在港口筑城,命名为蓬莱。自此“蓬莱”和“阆苑”,逐成为中国仙道文化的两个重要符号。

2.jpg

2

       在这仙山琼阁里,我畅想了一夜,天不亮离开酒店,往大海的方向走。六、七、八三个月,是黄海、渤海的休渔期,渔船归港了,海面比平常冷清。我要去的抹直口,是远近闻名的赶海胜地。今天七月二十三,农历六月初八,按照赶海人的日历,从今天开始,退潮时间从晚上变回凌晨。以后每天推迟四十分钟,十五天一轮回,称半月潮。

       凌晨四点就开始退,赶海人要追着潮水一路去寻,所以很早就要起床。约上三三两两,穿上水鞋,打着手电,手握齿耙钳子,背上铲子抄网,一群一伙,往大海的方向赶。我八点才到此地,看见海平面已经很低,露出大片滩涂。而赶海的人,早已盆满钵满,正要各自回家,围在一起“分赃”。

       谚语里说,“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二十三,到处见海滩”。今天农历初八,也就是说,一月之内,今天的潮位最低。平时被淹没的神秘海域,此时完全裸露着。长满青苔的礁石,废弃的渔网舢板,古怪的爬行生物,让充斥每个人鼻腔的,全都是浓郁的鱼腥味。我快速离开向西,走过抹直口,走过八仙过海渡口,来到著名的蓬莱水城。

       这是一座明代城池,用长方的城墙青砖砌成。作为正二品的官衙,戚继光抗倭时的“备倭都司府”,显得威严高大。城墙上每个垛口都有炮台,人工开挖的运河有水门扼守着,一直通往大海。水门内侧建有瓮城,城墙下积满了水,数艘战舰平时停泊于此。当海上的敌台发现了敌情,水门便徐徐打开,战舰鱼贯而出。

       戚继光就是蓬莱人。自从明朝洪武年间,五世祖戚斌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起,戚氏族人就一直在山东经营海防,600多年世居于此。如今在附近小街上,就有他家的祠堂,和两座著名的花岗岩牌坊。祠堂为1635年,崇祯皇帝为褒他抗倭有功,赐建的“表功祠”。1707年,清康熙皇帝进行过重建。近几年国家建纪念馆,又被修葺一新。

       石牌坊共两座,位于祠堂南侧,东西两端。东为母子节孝坊,西为父子总督坊。是1565年,嘉靖皇帝为旌表戚氏家族守边有功,为其父母分别立下的功德牌坊,均系四柱三间五楼云檐多脊花岗岩石雕坊,高9.5米,宽8.3米,进深2.7米。气势恢宏,工艺精巧,为社稷的瑰宝。

       蓬莱阁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和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旅顺口一起,像一把巨型铁钳的两翼,护卫着渤海湾,也护卫着中国北方腹地。其间的长山列岛,更像一道锁链,锁住了黄海通往渤海的进出通道。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列强们就曾多次利用坚船利炮,打通过这道防线,一直开进渤海湾,进而威胁京师。

       蓬莱还扼守中国通往日本、韩国的航线,见证过几千年来,东亚三国之间的交往。特别是中日两国,道不尽的恩怨情仇。这里传说是徐福东渡,带三千童男童女,渡海东瀛的起航口。又是盛唐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拜师学艺的登陆地。可到了近代,却屡遭倭匪肆虐、日寇横行,长期让中华民族流血。

       山东人民奋起反击,蓬莱这里,到处都有,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戚继光之后,又有蓬莱人宋庆,因其在甲午海战中作战勇敢,一个人守住一座山,被光绪皇帝钦赐为“毅勇巴图鲁”。还有一位蓬莱老人,他叫吴佩孚,是近代史上的著名军阀,却因不愿出山,宁死不当汉奸,而被日本人杀害。

       蓬莱山上有两块石碑。一块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山东巡抚托浑布,来此督办防务,面对汹涌大海,写下的“海不扬波”。五十五年后甲午海战,日舰炮击蓬莱,正好把“不”字摧毁,只留下“海扬波”,令人唏嘘。另一块是1934年,冯玉祥来此宣传抗日,他站在丹崖山,北望沦陷的满洲,写下的“碧海丹心”,殷红字迹,丹心可鉴。

       在蓬莱阁的西边,有一座田横山,说的是西汉初年,齐王田横不愿事臣刘邦,在敌营自刎身亡。踞守此山的五百个壮士,闻田横死讯,高唱葬歌,相继投海,自决尽忠,视死如归。1928年,日寇进逼,山雨欲来,大画家徐悲鸿,据此创作了著名的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以此来坚定,国人抗战的决心。

       “不成功,便成仁。惊天地,泣鬼神”,誓用一座蓬莱,化作碧海丹心。

3.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27666-1398497.html

上一篇:天文地理好风光
下一篇:徜徉在生命起点处的遐想
收藏 IP: 119.6.100.*| 热度|

5 张晓良 王从彦 孙颉 杨正瓴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