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去美国30年系列博文10:我的几个康奈尔的老师和他们的教学风格 精选

已有 12660 次阅读 2016-12-19 11:15 |个人分类: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去年是来美国30年,写了9篇“去美国30年系列博文。原来计划一直写下去,算是自己的一个回忆录,但写完了第9篇,就没了第10篇。争取不断写。

读研读博,老师非常重要,对学生一辈子影响都很大。我在康奈尔读了五年半,上了三年多课,有些老师都忘了,因为没有什么“特色”。而其他的一直历历在目,或者总有点什么忘不了。今天就来说说几个。

Andrea Jegendoff,是美国很有名的植物生理生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教我们高级植物生理和实验课。最让我“头疼”的是他带有纽约市的口语(出生在纽约市),每一个写在黑板上的字全是大写字母,很是不习惯!还有就是他要求我们交的课程论文必须打出来!我的天哪!我的一篇用一个破旧的打字机打了整整一周!那时还没有电脑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我们秤化学药品时,他来,用勺子取了一些,“说差不多了”,有些实验不要太精确的!我的天哪!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么说!

我毕业后基本就就没有联系他了。2007年在美国植物学大会上,看到他,背着一个会议发的包,走路快快的。只是头有些歪了!和他打招呼,说话还是很快!

写这篇博文时,上网一搜,原来他生于1925年,也就是说,那年他已经81岁!网上还有一个他2016年10月在实验室拍的做实验的照片!其实他1996年,70岁,就退休了,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一直在实验室又呆了20年!看到他90岁还在做实验的照片 (www.en.wikipedia.org/wiki/Andre_Jagendorf) 。在网上,再搜索,发现康奈尔的Robert Turgeon教授和Jegendorf教授的面试(https://ecommons.cornell.edu/handle/1813/44720)。90岁了,思维仍然非常非常清晰,仍然能够记住年轻时的很多故事。Turgeon教授是在Jagendorf退休后新招进的教授,接了Jagendorf的实验室。而Jagendorf教授也就一直呆在Turgeon教授的实验室20年!我想到我的同事陈峰教授最近两篇PNAS文章的editor也是康奈尔的一个退休教授,89岁了,还在为PNAS做编辑。我有时也想,我退休后干什么?真佩服他们的对科学执迷精神!

Frank Liu(刘富文教授)是台湾人。在台湾学习、工作、又到Cornell读博,到40多才开始留校做助理教授。他对园艺的应用技术孜孜不倦,一直致力于苹果的周年储藏保鲜技术。他讲课时,属于典型的中国教授,有板有眼,很像教授的样子。每天都是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量量的。他还组织Cornell和南农的校际促进活动。80年代是Cornell和南农的联系人,我去康奈尔大学和他的强烈推荐分不开。我在那儿学习五年多,得到他不少帮助。特别是刚开始时和离开时的建议。毕业时,我要去NorthDakota State University做助理教授时,对于做教授可以说基本不了解,还担心在边远的地区是否有歧视,如何起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成功,他都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退休后回台湾大学园艺系当系主任。一个朋友说,刘富文教授一直到前两年还经常去台大上班。

Ray Wu(吴瑞)教授

毫无疑问是当时Cornell最有名的植物分子生物学教授之一。他的早期工作和Sanger的DNA测序工作齐名,据说被提名诺贝尔奖,但没有拿到,但不是为什么也没有拿到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个吴瑞教授是非常典型的中国教授,非常认真,兢兢业业一直工作到80岁。他从80年代转到植物分子生物学,做水稻生物技术。在他1986年的一个seminar中,讲到他为什么转到做水稻分子生物学,还是和他早年在中国的经历有关。

因为我的生物化学基础很差,上课又排不过来,就选了吴瑞教授的本科生生化自学课。吴瑞教授都是亲自来辅导答疑,真是不可思议!在当今中国的大学,有几个这样的教授?我也去过他的办公室问过几个其他问题,一点架子都没有。一辈子对名利淡薄。虽然我和他的接触很少,他的为人师表,对我至今都还产生着影响。

吴瑞曾经是methods of Enzymology的主编,做过很多年,可以说是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Bible。对于很多在美国做分子生物学、遗传、生理生化的同龄或烧年轻一点的人都知道CASBI项目,是吴瑞教授早年帮助中国学生留美的重要途径。

在吴瑞教授2008年去世后,在美国的很多华人教授(受CASBI项目资助)发起了吴瑞奖学金,去世时他的实验室还有不少人,大家都在帮忙为那些学生和博后找出路。

John Liz: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我上的最难的一门课,高级生理生化。因为我的基础特别差,而Liz教授好像也没有教学大纲。一学期的课,大概有20次上课,就把上周nature 和science上的文章拿过来讲。最难忘的是期末的开卷考试,四道题,给整整两个星期。这也许对学遗传生化和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博士来说不是很难,但对于一个学应用生物学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sex-driving基因的调控(Liz教授也是很幽默的教授)。因为他的幽默,我在答案中也用路标STOP标志去标志终止密码子。最难的一门课,我竟然拿了个A。是让我最值得高兴的,说明自己还是可以去学最难的课程的。

Robert Pool教授。是个做葡萄种植的教授。在产业界很有影响。纽约州五指湖区域是纽约州非常有名的葡萄酒产区。Pool教授的应用推广研究对产业来说非常重要。但他作为一名教授,就显得很异类。他上的葡萄栽培学,一学期,就坐在讲台上说课,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就几个关键词。虽然是美国人,但还是有点什么口音,有点拖泥带水。第一学期,就上这样的课真是要命!本来英语就很差,撞上这样的教授,对新来的30年前的大陆学生来说,简直是致命的。只能借美国同学的笔记抄,花更多的时间看书。实习课,去五指湖边的酒庄品酒,一一地品尝过来,而且是免费的!不少年后再去,如果不买酒,就到付已美元的品酒费,那也是很值!多少年后我还自己有去重游了一遍。

只可惜,Pool教授退休后买了一个葡萄园,经营的也挺辛苦,没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太太只能把葡萄园又卖了!

Steven Tanksley

Tanksley教授是教我们植物分子生物学的教授。早期做同工酶,后来做分子标记。199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我最喜欢他的一句话。在做分子生物学实验时,有些没做出来时,他说“Such is life”(“这就是生活”)。这句话一直对我影响很深。当我遇到很不顺的事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鼓励我向前的动力。

后来听说,他好像申请项目总是不顺,后来就将自己变成康奈尔的客座教授,自己去开公司了,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一直资助他,听说他公司做得很成功!

程宗明,2016年12月18日星期日 Louisville,T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0979-1021707.html

上一篇:为饶毅对弈朱冰的公开学术辩论点赞!
下一篇:六年了,终于能和家人过圣诞节了!
收藏 IP: 71.87.177.*| 热度|

20 孙瑜隆 王德华 王春艳 徐晓 王振亭 马省伟 姬扬 汪育才 黄永义 蔡小宁 李颖业 彭美勋 田文洪 张海权 牛丕业 xlsd qzw biofans table zhang3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2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