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负能量] “同行评议”妨碍创新的实证研究结果汇集(2019+)

已有 4036 次阅读 2021-9-1 15: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负能量] “同行评议”妨碍创新的实证研究结果汇集(2019+)

                    

Merriam-Webster 字典的定义:
   PEER REVIEW: a process by which something proposed (as for research or publication) is evaluated by a group of experts in the appropriate field.
   同行评审/同行评议:由适当领域的一组专家对提议的事物(如研究出版)进行评估的过程。

温馨提示:
   请注意同行评议历史检验是有明显差别的概念。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早发表,晚评价。”——华罗庚,1978。
http://www.cas.cn/spzb1/JNHLGSS25ZN/HLG25YL/201006/t20100611_2879861.html
   这是科学的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也是他人生的体验,具有现实意义。

冯端. 冯康的科学生涯 ——我的回忆[N]. 科学时报, 1999-08-11, 1999-08-12 第2版.
http://www.amss.cas.cn/fk/hyjn/201912/P020191226536429757771.pdf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247243.html
    对创新成果进行正确评价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个人也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议工作,也深深体会到评议者的难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享有盛誉的诺贝尔奖,也遭受许多人的议论。而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过时间的淘洗,问题就看得清楚了;昔日曾获高奖的项目,今天看来,有些尚保留其价值,有些已有明日黄花之感。“岁寒,然后而知松柏之后凋也”,信然。

                                              

(1)1970年代后科技创新性正在大幅度降低[1-4]
   近日,发表于Arxiv上的一篇名为“科学和技术领域突破性的动态”的论文,通过对近60年来,各个学科2500万论文和400万专利的分析,发现在各学科中,新发现颠覆旧有知识框架的比例都在降低。
   所有学科的研究突破性都在降低。
   不止所有发表论文的平均突破性程度在下降,高水平的论文也是同样的趋势。选取Nature、Science和PNAS三则顶刊论文分析,发现其下降趋势比普通期刊更加明显,早在1975/1980年之后,PNAS和Nature的平均突破性研究占比就早早躺平,似乎顶刊更加不愿意刊登争议性更大、但也有可能是突破性的研究。
         
(2)小团队创新,大团队守旧;基金项目扼杀创新[5-9]
   大团队添砖加瓦因循守旧、小团队开疆拓土颠覆创新,而基金项目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颠覆性创新研究。
   分析了2004到2014十年间的研究论文,发现当小团队在获得主要政府机构基金资助的时候,其产出的颠覆性与大团队无异!无论团队大小,当其研究获得资助时,产出的论文颠覆性都在垫底的三分之一!
         
(3)同行评议对论文质量的提高作用很小[10-12]
   这项研究涉及发表在bioRxiv上近2500篇文章,以及arXiv上的1.2万篇文章。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预印本与正式发表版本论文的差异很小。

          
(4)研究越假, 引用越多[13-14]
   不可复制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是能成功复制的论文的153倍。差距最大的是发表在《自然/科学》上的论文:不可复制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是可复制论文的300倍。

                     

Isaac Newton and Robert Hooke Law of Gravitation.jpg

牛顿 PK 胡克:胡克赢了!倒下的烈士牛顿
图片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和有关人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4826.html

                          

权威资料:

 [1] 刘益东, 破“五唯”后,如何甄选学术带头人[N]. 中国科学报, 2021-08-19 第4版 综合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8/364738.shtm
http://paper.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36527
http://paper.sciencenet.cn/dz/upload/2021/8/20218182396133.pdf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6531
[2] 刘益东.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仍须爬坡过坎[N]. 光明日报, 2021-07-25 07版:人才.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7/25/nw.D110000gmrb_20210725_4-07.htm
http://www.cas.cn/zjs/202107/t20210726_4799869.shtml
https://i.ifeng.com/c/88ANEH5Fdw3

参考资料:
[1] 澎湃在线,2021-07-08,分析了2500万篇论文后,发现科学正在变得越来越保守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475960
[2] 集智俱乐部,2021-07-06,分析了2500万篇论文后,发现科学正在变得越来越保守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0e44bff8e9f0951fc67fb6e
[3] 方承志,环球时报,2021-07-23,方承志:人类突破性科技创新面临“大停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026688947008656&wfr=spider&for=pc
[4] Michael Park, Erin Leahey, Russell Funk. Dynamics of disrup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B/OL]. 2021-07, arXiv:2106.11184
https://arxiv.org/abs/2106.11184
[5] 华春雷,2019-02-14,《自然》发文揭开"大科学"背后的沉重真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10327-1162214.html
[6] 搜狐,2019-03-05,大组守旧,小组创新,基金项目难以颠覆!
https://www.sohu.com/a/299260876_120052083
[7] 集智俱乐部,2019-02-14,集智科学家吴令飞Nature发文:大团队渐进发展,小团队颠覆式创新
https://www.sohu.com/a/294708990_741733
[8] 集智俱乐部,2018-11-13,小团队的创新性研究“供养”了大团队吗?
https://www.sohu.com/a/275167898_741733
[9] Wu Lingfei, Wang Dashun, James A. Evans. Large teams develop and small teams disru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 Nature, 2019, 566(7744): 378-38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1-9
[10] 科学网,2020-05-02,伪造同行评议,30余篇论文被撤!传统审稿模式再受质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5/439275.shtm
   这项研究涉及发表在bioRxiv上近2500篇文章,以及arXiv上的1.2万篇文章。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预印本与正式发表版本论文的差异很小。
[11] SCIENCE, JEFFREY BRAINARD, 2020-03-26, Do preprints improve with peer review? A little, one study suggests
https://www.science.org/news/2020/03/do-preprints-improve-peer-review-little-one-study-suggests
[12] Martin Klein, Peter Broadwell, Sharon E. Farb, Todd Grappone. Comparing published scientific journal articles to their pre-print vers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igital Libraries, 2019,
20, pages335–350.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799-018-0234-1
[13] 刘进平,2021-05-24, 研究越假, 引用越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288105.html
[14] Marta Serra-Garcia, Uri Gneezy. Nonreplicable publications are cited more than replicable ones [J]. Science Advances, 2021, 7(21): eabd1705. DOI: 10.1126/sciadv.abd1705

[15] 夏香根,2021-03-22,再论论文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278147.html
   写不清楚的论文容易被接受,而写清楚的论文反而容易被拒稿。
   但是有真正原创性的论文数量却远远不如八十年代的TASSP的多。
   自从要求交版面费后,学术论文已经完全变味了,发表论文再也代表不了科学研究。

相关链接:
[1] 2019-09-25,近年关于“同行评议”的大数据实证研究论文(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9462.html
[2] 2019-10-09,[负能量] 同行评议缺点和消极作用的报道(汇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1265.html
[3] 2021-07-24,Zenas 公理:2021年《Dynamics of Disrup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里的图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96808.html
[4] 2020-08-21,[汇集] “同行评议”扼杀原创的权威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7293.html

[5] 2019-12-06,同行评议“不靠谱”的本世纪一些典型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027.html
[6] 2019-12-02,[随笔]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7] 2016-05-08,佩雷尔曼贴到 arXiv 上去之后,也得自己找人评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75788.html

[8] 2021-08-31,促进我国科技原创成果井喷的一些具体建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2221.html
[9] 2021-8-29,[讨论] 牛顿: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是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92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2382.html

上一篇:促进我国科技原创成果井喷的一些具体建议
下一篇:[打听] 佩雷尔曼 Perelman 的近年情况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7 李宏翰 张学文 张鹰 秦四清 檀成龙 尤明庆 郑永军 杨学祥 曾玉亮 高友鹤 谢力 刘玉胜 刘秀梅 刘钢 范振英 宁利中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