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资本主义的异化

已有 408 次阅读 2024-6-24 18: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资本主义自诞生起,一直在进行自我调整。它是人为构建的产物,在自然模式下并不存在。

在自然模式下,需求是有限的。比如,老虎吃饱了以后,就不再进行捕猎。这样就会保持自然界物种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老虎吃饱后,还以猎杀为乐趣,很快其领地内的动物就会被消灭光,它自己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在自然状态下,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为了生存的实质物质消费其实并不高,一年有几套衣服足够。当我们吃饱后,再好吃的东西也会失去兴趣,直到下次饥饿感来临。当人为地创造出资本主义这以模式后,人类的欲望被激发,文明则被异化。

这其中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

答案在于“一切可交换的东西被商品化,拥有了可被交换的价格”。其中最重要的媒介就是货币。

当人口聚集,社会分工比较充分时,传统的物物交换就不再适应,必然会催生出更成熟的货币体系。货币的出现非常早,比如早期的贝壳货币。金属货币的出现,尤其是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的出现,使得货币的使用更加灵活。货币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交换方便,也就是说最早的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一种用途而已。但是,在古希腊城邦时代,亚里士多德通过研究就发现了货币的双重身份。货币除了作为上述的商业媒介,还可以是追求的目的。也就是马克思总结的G-W-G’(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公式。通过商业和市场经济,货币增加,然后再形成正反馈。这这个过程中,货币摇身一变,从物品交换的媒介变成了利润的创造者和目的。

货币能够促进商业繁荣,也带来很多其它连带影响。

各种物品都能通过货币定价实现底层价值抽象,并进行交换。这种抽象能力促进了古希腊人对哲学抽象的思考。

在早期文明中,人类与自然直接接触,基本上熟悉其所生产的所有物品。而有了货币之后,会造成人与自然的隔离。拥有货币的人不需要自己生产就可以获得商品,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这种人与自然的隔离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形成现代社会通病的主因。

在物物交换的年代,人的需求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当货币取代了具体的物品,更容易被携带、交换和保存时,拥有了更多的货币就等于拥有了更多的财产和未来可能性,使得个人积累大量财富成为可能。这无形中激发了人类的欲望可求。如果只要拥有一屋子金子就代表着拥有了天量的财富,在形式上,就完成了对财富的垄断。财富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的最大指标之一。

只要有市场经济G-W-G’就成立,资本主义采取的也是这同一原理。但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其本质区别就在于规模和运转效率。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商业运转效率低下,这受控于交通运输、技术储备、市场规模、消费能力等诸多因素。商业产生的利润和财富远比不上土地种植等带来的财富积累。因此,封建社会经济占主流,市场经济之占其中一小部分。因此,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体系中,商人的地位并不高。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机械化生产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市场经济逐步替代了封建社会的小规模市场经济,达到某些临界点时,我们就认为经济模式已经从封建社会的模式转化成为资本主义的运行模式。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增强了人们的无尽欲望, G-W-G’这一公式就像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形成一个闭环。资本在这个闭环中好无止境地流通运行,使得G想要无限地增大。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借助自然资源的输入,人类不可能只通过自己的劳动就能产生大量的价值。比如中东的一些富有国家,其富足的生活并不来源于其管理或者商业才能,很多只是由于自己的国家坐落在石油资源之上,老天赏饭。

所以我们会发现资本主义一个固有矛盾,只算产出,不管投入。

在这里我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某位商人有两个口袋。左边口袋装本金,右边口袋装销售额。每次商业活动之后,当看到右边的口袋里有钱时,就很高兴,这次又有钱进账了。其实,这是一种虚幻的感觉,如果扣除本金,这个商人有可能是赔钱的。

在大范围内考察资本主义其实也类似。如果只看到商业产出,看不到自然资源的投入,放眼到人类历史尺度看,有可能是赔钱的。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以及资源枯竭的现象看,人类大概率会赔钱,这会让后代去买单。高科技的注入,进一步加强了G-W-G’的运转效率,资本主义进一步异化。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短视。

第一种异化现象就是资本主义从最初追求的市场自由变成垄断资本模式。亚当·斯密最早提出资本主义发展靠自由市场,靠市场背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自由调节。这个假设的前提是投资人和市场都具有理性行为,可是事与愿违,投资人和市场都不是理性的,反而具有很强的非理性。这个非理性的起因和复杂,甚至是矛盾的。假设二者都不理性,显然最终结果肯定不理性。假设每一个投资人都理性,其结果的整体行为也可能是非理性的,因为没有合力。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最终的结果就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其实斯密已经预测了市场会在波动中进行调节。只不过在他的年代,市场运转效率还相对较低,出现的事低频变化规律,在长周期上,小幅度波动进行市场调节。可是,在现代资本主义时代,市场运作效率大为提高,会产生很多短时间尺度大幅度的市场波动,这就对应着经济危机,比如在股票市场出现的一些所谓“黑色星期几”事件。如果真的是很弹性的波动,在很短时间内回复,即使幅度很大,也不会造成深远影响。可以,这种波动在非线性的市场里,会形成快速变化而缓慢调节的锯齿状特征,一些危机事件在很短时间内发生,但是会在后续几年甚至上十年尺度上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体系造成重大冲击。这就是典型的“效率性—稳定性”的二律背反规律。

这种“市场背后看不见的手”到底存不存在?经济学家并不是百分百赞同。我们可以把这种隐藏在背后的看不见的本质类比于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哲学中世界分为两大部分:现实可见可体验的世界以及隐藏着现实世界背后的本质世界。为了研究那种形而上的本质世界,催生了科学,当把现实世界研究清楚后,再把它抛弃掉,剩余的就是更接近真理的纯世界范畴。于是,我们看到牛顿研究完天体运行规律后,即去研究神学,二者完全不矛盾。

在金融体系中,也可类比这样的行为。为了分析清楚这只形而上的看不见的手,于是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开始仔细研究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然后再去思考其背后的形而上的规律。与看不见的手相对应的是看得见的手,也就是社会调控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归类为凯恩斯主义。

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衔接。二元对立往往忽略了二者的转化关系。自由贸易主义和凯恩斯的调控主义,单独进行运转,一定会出问题。二者有机的协调才是真正的出路。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反垄断法。这为自由健康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希望。可是,当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兴起,社会开始有意培养这种经济模式时,放松了对这些网络公司的反垄断。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巨无霸,比如: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庞大的互联网平台。目前,我们的生活已经被这些平台占领,没有网络平台,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得无所适从。这四家公司的首字母构成的“GAFA”。

GAFA不仅仅是新型的巨型公司,而且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制定者。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垄断,后果很严重,使社会的自由度大为降低,这也挖掘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根基。这种垄断还不是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考虑的是全社会的资本运转模式,而垄断公司则只是少数资本家的代表,与广大群众利益向违背,这就催生了资本至于的第二种异化—财富和文化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晰地指出资本家通过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完成了社会财富的转移,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这种两极分化的效率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或者受是G-W-G’的运转周期密切相关。经济周期越短,造成的财富转移率就会越高。此外,资产阶级会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来进一步固化这种社会分配不公平。

其实,哪怕是早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就已经提及,资产阶级的无穷压迫会最终破坏市场,道理很简单,市场生产出来的那么多产品无产阶级没有购买力去消耗掉。合理地分配利润,让无产阶级可以消耗商品,其实对市场的健康运转非常有利,甚至是前提条件。比如一些网络平台和公司,凭借这信息不对称,对和凭条合作的加盟商或者劳动者进行深度剥削。

两极分化的后果是严重的,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就是建立自由平等富饶的社会。因为这是一种稳定的善良的社会,而两极分化的社会会产生很多不稳定性,对人类的社会发展造成冲击。

资本主义的第三种异化就是对社会的物质化,对人类文化影响巨大。比如,消费和享乐主义就是典型的市场运作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要被消费,不进入市场,在仓库里存着就是无价值的体现。所以,这个市场必须搅拌起来,让消费者以消费为荣。适当的合理的消费是值得赞赏的。日常除了吃饱,还要吃点好的,这是每个人的天然需求。但是,如果形成了消费主义,顿顿吃龙虾,必定高端,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病症。最典型的就是通过消费主义演化成浪费主义。

我在美国留学期间,目睹美国社会资源浪费之严重。食堂中学生煎鸡蛋,会把蛋黄扔掉,只留蛋白。校园里通晓灯火通明,空调照常开。这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不是这么浪费,美国这几个世纪以来靠自己生产和从海外剥削的财富是巨量的。很可惜,美国的浪费主义使得其在GDP发展中债台高筑,大部分财富被消耗掉了。

这种物化的模型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对自然资源破坏和人类情感相关的价值判断,而这两种资源其实是比市场其他资源还要重要的核心因素,也是构建人类美好世界的基础。物欲横流,缺乏人文关怀,拜金主义等等,其实都是世界物质化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的第四种异化就是虚幻主义或者想象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扩张,需要市场。早期的市场扩张靠的是地理上扩张和人口扩张。这些市场空间已经基本饱和,对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动力造成了阻碍。于是资本主义开始靠技术和产品更新来替换和重组市场,比如手机,生产厂家恨不得一年就更新一款品牌。除了功能确实也更新一点外,更多的是新颖的潮流,这已经超出了使用功能。

资本主义就像遇到阻碍的水流一样,会找到新的流动方向和渠道,与物理空间相比,人的想象力空间是无限的。与具体的事物相比,虚拟的事物也是无穷尽的。于是,我们看到,新世纪的经济发展开始依靠想象的和虚幻的空间发展。新技术的发展无疑为这种新空间探索提供了保障。甚至出现在虚拟世界拍卖土地的行为,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确实已经发生,并被津津乐道,为在某一虚拟空间拥有多少的土地而自豪。就像云天明送给程心的那颗星星。如果不是后来真的能居住,这颗耗资不菲的星星充其量不过是生日礼物,没有其他用途。或许虚拟空间以后可以被信息数字化人占据,这到是可以有真正的应用。

靠想象力来拯救资本主义的无休止扩张最终也会是昙花一梦。人类不可能一直往这种异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向运转。就像电影《The Surrogates》(机器代理人)中讲述的那样。真正的人,也可能是病入膏肓的人,躺在屋里子,而在外面的机器代理人生龙活虎替他/她做事情。代理人无论多真实,也无法取代背后真正的人。所以,虚拟经济无论多么真实,也不是人类真正所需。

资本主义具有增长的动力,是取代封建主义的良好替代方式。但是,当资本主义过渡发展,并发生异化时,不只是会影响经济发展,也会影响人力的文明发展。通过财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会排挤社会的自由度,与资本主义初心背道而驰,必然会被取代。

目前的资本主义虽然看似欣欣向荣,并在生产关系上作出了很多有益改良,但是其剥削本质没有变。从劳动力剩余价值到智力剩余价值,让财富积累变得更加迅速,也更隐秘。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以新技术,或者高科技引领未来的姿态出现,人见人爱,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对未来社会关系会造成重大冲击。

高科技减少了就业岗位,自由并不是无事可做成为社会的累赘,这种让人丢掉工作岗位而获得的时间自由是一种假自由。未来为自由而战,不会是为简单的生活资料获取,达到基本的衣食无忧的基本自由,而是能够参与人类文明建设,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出自己贡献的心情愉悦的生活和思想自由。

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异化思维和文化定位,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9552.html

上一篇:人类为什会存在非理性?
下一篇:资本主义诞生是必然的吗?
收藏 IP: 116.6.234.*| 热度|

3 杨正瓴 王安良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2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