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165062189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1650621898

博文

做科研要有“松弛感” 精选

已有 2501 次阅读 2024-6-28 22:40 |个人分类:读研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做科研要有“松弛感”

IMG_7086.jpeg

随着最后一次组会的结束,这学期也迎来了终点。同时,这也意味着研一阶段即将结束,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在这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是在心态还是能力方面我都有很大提升。在研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课程学习和科研入门,做好未来规划。尽管这一年中有各种事物“飞”来,导致自己做科研不连续,总会感觉做的工作成不了体系,但回过头来看,自己间间断断做的预实验还是得到了一些数据,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

在科研中,摸索和走弯路总是大多数研究生无法避免的,早走一点弯路,就早多一份经验,在未来的实验中也能沉着应对分析。做科研和做“好”科研本身就是漫长而寂寞的,因此,我认为保持“松弛感”是我们做科研必不可少的心态。

(一)不要因为别人交卷早,自己就乱答题

IMG_7120.jpeg

在以往中学包括大学的期末考试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别人提前交了卷,而自己始终解不出或想不起某题的方法,导致自己心里乱了阵脚。而当事后复盘,发现那只不过是我们的心魔,一些原本应该得分的题目反而因此错失。

做科研也是如此,以往常会在各个媒体公众号中看到,不少本科或是研一阶段的同学就发表了论文甚至是顶刊,尽管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好像也无形中营造了一种紧迫感,让大多数人都在这样的洪流中随波逐流。

其实,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奥秘。比如,个人的科研基础如何,包括信息提取、实验方法和技巧、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科研工具的使用等等;又比如,做的课题方向与他人不同,有“短平快”的课题,也有需要长期攻克的难题,自然出“成果”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另外,组与组的资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可能不同。这些综合的因素,可能决定了我们注定会有交卷早和交卷晚的差异。

当明晰了这之间的因素后,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限度地提升主观方面的能力,加深对研究方向的理解,保持高效工作,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在前段时间的实验中,我因为想尽快完善探究实验,同时不耽误组内成员在下一时间段使用仪器,便错误地将试剂溶解,导致测得的数据并不好看,反而增加了时间和精力成本。又比如,科研与生活应当是分开的,每当感觉自己没有效率,学不进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从工作中抽离出自身,放松紧绷的神经,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时也要保持身心愉悦。

(二)稳扎稳打,沉心静气

IMG_6782.jpeg

保持“松弛感”并不是说我们完全放松,而是要有沉着应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回归科研的初心,‘think like a child’,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就拿选定研究方向说,也许一些人会认为是不是做那个方向会很容易发论文,客观上某一时期的热门方向发文量多,寻找文献相对容易,但总体来说各个方向相对难度是一定的,写不出论文的人或许到另一个方向也同样写不出论文。

而无论是从心理角度,还是客观因素角度来说,往往坚定一件事的人会更加容易走到最后,最终的努力终将回馈于你。从心理角度来说,选择了某一方向,就做好“把仗打到底”的准备,在内心上认为我做的课题是有未来的;从客观角度来说,坚持一个方向,可以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形成科研的连续性;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大家都选择了所谓的“热门”而未遵从本心,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重大科学发现了……

“一项研究死磕x年”、“多轮审稿,耗时x年,xx终发Nature”。这样类似的报道也时有见到,其背后的共同点,我认为就是保持热爱,始终听从内心的召唤;稳扎稳打,不断尝试,从文献中学习方法,用实验反哺分析;沉心静气,尽管没有任何产出,也不要不到最后一刻就放弃。

(三)保持节奏,打造个人的“松弛感”

欲速则不达,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保持自己的节奏,打造自己的“松弛感”,会有助于科研的顺利进行和生活的平衡。

比如,在刚接触科研时,会发现自己很多东西不懂,对自己领域一无所知,但要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观察学习和摸索,总会学会其中的细节和门道。又如,有的人喜欢在早上工作,而我习惯早上运动,下午工作,晚上效率最高,当我保持这一节奏后,便很难改变,这也成为了生活的规律。

IMG_6734.jpeg

不断学习,打造个性“松弛感”。除了生活中的松弛感,也要有科研中的松弛感。记得很早前看过一篇文献,当中的摘要图中还加入了某动画角色,让本是严肃的科研变得有趣起来,而这也被顺利发表,说明了科研本应当是个性而有趣的;另外,在前段时间看到的领域顶刊文章中,我发现作者发表的文章中数据表征保持同一颜色风格,兼具了美感和工作量的展示,让读者感到赏心悦目,而这我认为也是文章创新点的一部分,因为它展现了作者在科研中的“松弛感”。

提前做好规划,为目标不懈努力。在当前就业形势稳中有所下滑的背景下,很多同学选择早早出去实习,以便为未来就业提供实习经历;也有一些同学选择考公选调,因此除了学生工作,还参加了基层实习实践等活动;选择读博,就努力做好科研,出成果,为未来深造做准备。而我当前的规划,就是努力做好科研,打造自己的“松弛感”,让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总之,当我们选择了一条道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在学术的探索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势必需要我们拿出百分之二百的信心,勇攀知识的高峰。

当我回顾过往,有种种的坎坷和困难,但我都一一克服,并成为了现有的精神财富;展望未来,希望我能始终保持科研中的“松弛感”,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科研路上的每一个挑战,一个真实的现在终将开垦出一万个美丽的未来!

本文图片均由博主本人提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6240-1440177.html

上一篇:以终为始,行稳致远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9 王涛 郑永军 崔锦华 胡新鹏 苏德辰 冯兆东 王从彦 高友鹤 shuiniu208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