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前,校园已经渐渐冷清起来,路上仅能见到稀稀落落的几个同学,校车的班次也比以往少了许多。
为了尽快完成现有实验,我快马加鞭,向外送样、制备样品、到本部测样、整理数据……在测样返回的车上,年味已渐渐显露,窗花下写着一排字:“回家的路上,就是年。”我的思绪被逐渐拉往了远方的家……
(一)相信“相信”的力量
东方航空杂志2025第一期“畅想东方”栏目给出了情感故事关键词:相信。
“相信”自有力量,当我们相信事情可以实现时,它就更有可能实现。相信生万物,它足以动员人内在的潜力:耐力、毅力、创造力以及行动力。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历经过去一年的“摸爬滚打”,我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也一直坚信自己的课题终会修成正果……
寒假期间,发生了太多这样的“奇迹”。在科技创新方面,deepseek一夜爆火,惊动硅谷,这样一个堪称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背后仅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都不占优势的小团队开发,这让我看到了“相信”的力量,从创始人分享的文字中,我看到了对事业的热爱与坚持,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与毅力,造就了这样的成果,使AI走进了千万人的生活中。
相信的力量是强大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今年春节档爆火,创下中国影史上第一个百亿票房纪录,导演饺子仅凭两部电影问鼎导演票房纪录榜单。在我看来,尽管这是一部动画电影,但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我认为哪吒2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很适合大人与小孩观看,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视觉(特效、人物、场景)、听觉(配音、动效)方面,哪吒2做到了行业顶级水准,令人感到震撼和欢喜;其次,它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传递了中国声音,将哪吒与四龙王、无量仙翁对抗的故事刻画出来,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振奋人心,将电影拉回现实,寓意深远;最后,它将“人们心中的成见”刻画了出来,故事的反转让我错怪了申公豹,而这样的成见在现实当中也常常上演……
(二)回家的收获
假期返校后,收到马老师送的签名版书籍《读研有方》,我感受到了马老师对待本书真挚的心和对事业的热爱。当谈到书本出版过程时,我感受到了从写书、校对、出版、销售等各种过程中的不易,而这没有一颗“相信”的心和纯粹的热爱是远远不够的。
当马老师问到我最近的收获时,我一时语塞,想不起收获到了什么“奖项”,但回头一想,我认为,“内心的强大”是我最大的收获,而并非物质或者奖状之类功利的东西……
在科研方面,面对日复一日的实验和各种突发问题时的处理使我成长;在回家乡过年的路上,我突然想到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献中的水样就取自我的家乡,而此行正好可以顺带取一点回去。然而,取水的过程些许坎坷,污水厂通常建于郊区边缘,在驱车前往后,我询问厂内工人能否取一点污水,一开始他们是不同意的,但在我表明身份和用意后,厂区的工人才同意可以取两瓶污水。
在假期回家后,或许是气候和饮食方面的差异,我一时未能适应,感冒突发久久未能康愈。但我仍然挑战自我,完成了天府环城绿道100公里的骑行挑战,总耗时六个多小时。在中途,我有多次放弃的念头,但都挺了过来,结束时道路已是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
回家的路上,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这也是一种收获。见到许久未见的小时候的玩伴,聊起童年往事、大学生活、情感故事和身边变化……遇见在外打工回家的大叔,因为老伴晕车而选择与她一同坐飞机,还有几年退休的他们仍远在他乡打拼,儿女也常年在外工作,在分别时还给我一个家乡的橘子,我被大叔的朴实无华而感动。
(三)离家的路上,是梦想
回家的路上,就是年。真正的过年并不是除夕夜的年夜饭,也不是小时候玩鞭炮时的期待,而是“回家”这个过程,是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是从冷清到热闹再到冷清的过程……
离家的路上,是梦想。正月一过,渐近开学,每一次离家都是一种成长,学会分离,学会独立与坚守,学会与生活做对抗。当然,重要的是相信“相信”的力量,若是马老师没坚持撰写博文,将出版书籍提上日程,饱含研究生教育结晶的《读研有方》也不会问世;若是在50、60、70公里时我就放弃骑行,未来一定会后悔为何没能完成环城骑行挑战;若是我不去试着与他人打交道,很多事也很难办到;若是“畅想东方”栏目中那位母亲失去信心,她与女儿也不会在异国他乡开启博士和硕士学位征途,用生生不息、生龙活虎反击生活的失序不测……
新学期开始了,日子逐渐恢复往常的平静,我们都回到各自的岗位上,作为自己心中的“吒儿”,与这世间对抗,踏出自己的“一片天”。
【本文照片均由博主本人提供】
1/1 | 闂備浇顕栭崜姘i幒妤婃晣闁跨噦鎷�:2 | 濠碘槅鍋撶徊楣冩偋閻樿违闁跨噦鎷� | 濠电偞鍨堕幐鎼佹晝閿濆洨鍗氶悗娑櫱滄禍婊堟煥閻曞倹瀚� | 濠电偞鍨堕幐鎼侇敄閸曨厾鍗氶悗娑櫱滄禍婊堟煥閻曞倹瀚� | 闂備礁鎼悧婊堝磻婵犲洤违闁跨噦鎷� | 闂佽崵濮撮幖顐︽偪閸ヮ灐褰掓晸閿燂拷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3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