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人类为什会存在非理性?

已有 1371 次阅读 2024-6-21 17:3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类自豪于自己的理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特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的非理性依旧存在,在很多时候还能被放大,造成人类社会的混乱和群体疯狂。

理性的对立面并不是感性,而是非理性。当理性和感性放在一起讨论时,涉及的是对一定逻辑规则的把握,具有长时间的稳定性,甚至这种思维模式会伴随终生,成为性格的一部分。当我们讨论理性-非理性时,主要涉及一种短尺度的快速反应,逻辑思维涉及得很少,甚至完全靠本能去做出反应。

人类为什么在创造出辉煌的文明以及积累大量知识和逻辑模型后,依旧存在非理性行为?

脑科学发展揭示了理性的产生机制。在人类理性产生之前,自然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竞争型,生命安全和食物获得始终是悬在动物们头上的两把利刃,稍一不留心就有可能成为别的动物的口中食。因此动物们在遇到紧急危险时,绝无可能进行逻辑性的理性思考,然后再做出反应。其正确的做法是快速地利用本能进行应激反应,而周边其它的动物则顺势而行。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只要惊吓到鸟群中的一只小鸟,这个鸟群就可能会集体飞逃。这一现象还成为脑筋急转弯的一道题:树上有10只鸟,用枪打下一只,树上还剩几只鸟?

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还做过这样的实验,让500人独立盲猜一头牛的重量。结果发现,猜测结果的中位数与这头牛的实际重量非常接近。如果让这500人相互自由讨论,其结果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说明,其中很大一群人偏离了自己的初衷,受到别人的影响。如果人群中出现一个比较强势,或者有深厚数学和科学背景,或者名望比较高的人,很多人会倾向于听从他们的看法,从而造成更大的偏差。如果把这种现象运用到经济和宗教领域,则会出现“群体的疯狂”。

《群体的疯狂》由美国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1948—)所著,文中分析讨论了在人类历史中的疯狂行为,包括人类3000年极端信仰与资本泡沫狂热史,把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和从众心理分析得格外透彻。

这种从众心理,或者技术与心理的模仿行为,在动物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这是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人类则深化了模仿这个能力,可以让新技术与思想传承。这个优势非常明显,让人类知识可以传承与积累。

从人类构建社会关系一开始,凝聚力就站在第一位。面对复杂的世界,人类发展出简化世界的模型模式。说故事的能力在构建社会中变得尤其重要。只要全体都相信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能成为社会思想灯塔,至于这个故事是否合理或者真是并不重要。

于是我们发现,西方政治家恰恰就利用了人类这种简化思维,把讲故事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枯燥的数据分析和理论逻辑推导,都不如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者一句煽动的口号让人激动人心。在市场中,让产品有故事性,是吸引广大消费者的最有效方法。比如“钻石代表爱的恒永久”、“怕上火,喝王老吉”、“可口可乐”。别看字很少,却包含着很强的画面感和故事。

人被故事吸引的能力从小孩子身上就更能体现。睡前故事,是亲自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不只是显得温馨,还是孩子在成长中有对故事的底层需求。长大以后,我们可以开始通过读书获取新的故事。那些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并能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人,我们称之为大师,比如契科夫。

在所有故事中,悲剧故事最能让人感动。悲剧的本质其实就是自然危险的一种文化复制。人类对危险非常敏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危险性会牢记在记忆深处。那些不怕危险的人早晚被自然淘汰。于是,看到危险事物,读到悲剧,都能唤起人类的这种警觉心,带来遗传优势。

简单悲剧可以增加我们情感的厚度,但是宗教宣扬的悲剧,比如末日论,就会造成很大的疯狂。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个非常正常,或者是社会上非常成功的人士,也可能被一些末日论吸引,并成为践行者。这就说明我们并不能用简单的是非观点来判断这一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这是人性和社会性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些传销者也会遇到这种情形。在传销体系中,他们逐渐信奉传销理论,并去践行。当脱离这种环境和人群后,他们慢慢就会清醒。

这些例子都表明,人具有从众心理,逐渐陷入其中后,自己都不自知。

如果我们再深问一下这种现象的本质原理是什么?

我思考了一下,还是可以用能量最小原理来说明。能量最小原理无处不在,核心在于用最小的能量做最大的事,用最小的利益获得最大的利润。

于是我们会看到一群一群的鱼或者鸟,组合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大家一起游动。对于庞大的人群,必然会划分出很多区域或者组织,进行独立管理,每一个子单位都可以看成一个统一的独立单位。在这个单位内部,基本上形成一种共识。这种组织模式会减小能量的消耗。如果作用到空间和人的相互关系,最终会让城市变得越来越大,这样可以用同样的能量来维持更多人的生活水准。

对人类来说,只要能够让一群人组织起来,一个好的故事就是最佳的润滑剂和粘合剂。至于这个故事的合理性,很多时候并不重要。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这个故事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就会促进社会稳步发展。比如,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世界大同。这样的愿景会帮着我们朝着正确的反向努力,让社会欣欣向荣。可是,如果这个故事偏离了社会发展主流,就会造成疯狂和恶果。比如纳粹主义、军国主义等等。如果作用与经济和金融体系,那就会造成经济崩溃。

在封建社会,信息交流慢,社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协调物品交换。但是,在资本主义出现后,物物交换逐渐让位于金融体系。资本的介质—货币和各种债券成为主流。当货币、股票和各种债券脱离了物质的实质支撑,就会形成一种正反馈的金融泡沫,最终爆炸,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冲击。

在《群体的疯狂》一书中,作者引用了海曼·明斯基提出的“泡沫的病理生理学”来分析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来源于扩大再生产创造太多的商品与无产阶级购买力不足产生的矛盾。这在竞争性资本主义模式下非常合理。但是对于现今的经济危机,并不能完美地阐述。毕竟,全球化已经可以把本国的过量生产力向全世界输出,对于美国的经济体系来说,更是如此。

我在2000左右美国留学时,经历了一场www的泡沫经济形成过程。那时已经疯狂到,只要人们学习了Java,或者会网络编程制作页面,就有可能在硅谷找到薪水不错的工作。很多人在那个时候转行,加入到互联网领域。其结果就是,最终形成了泡沫。

根据“泡沫的病理生理学”,一个经济泡沫的形成要包含4个因素——技术替代、信贷宽松、对历史的健忘以及低估旧的估值方法。

人非常健忘,这也是其非理性的一面。如果考察中国的封建历史,会发现当皇帝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去争取这个位置,除了权利吸引人以外,大部分人会有种心理—“我和前任不一样,我能掌控局势”。在经济领域也是如此,一次一次的经济泡沫和经济危机,并不能组织人们的下一次经济疯狂,因为在新人类心中—“这次和上次不会一样,我们能掌控局势”。

只要市场上能够容易地获得资金,比如银行降低了利率。同时,只要出现了可以被炒作的话题或者故事,比如新技术的出现,形成新一轮的经济泡沫并不是纸上谈兵。这个泡沫的前提条件就是集体疯狂,用小利获取更大更快的利润。

目前最新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我们且看,这个新技术是否能够带来新的经济泡沫,答案是极其可能。因为人的本性并没有变。通过资本运作,其创造经济泡沫的能力极大地被扩大,因为并不用实物去约束就可以制造很大的泡沫。在现代社会,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

我们简单地看一下这个泡沫是如何形成的。比如,银行降低利率,人们可以轻松地借到钱,于是可以去购买更多的股票,造成股票(或者房产)增值。股票增值预示市场火爆,吸引更多人进入这个领域,形成一个正反馈,势不可挡,直到风吹草动引起坍塌,危机到来。

在这场狂欢中,人们的非理性充分展现。没人会真正关心股票背后公司的真正运行状态,而是变成了简单的股票价格走势曲线分析,用简单的心理捷径代替了复杂的商业运转和资本流通。

只要人类贪便宜的本性不变,只要资本的逐利本性不改,二者相辅相成,推动人类非理性的强化,人类的经济危机不可能避免。

只要人类整体从众心理不变,只要还是喜欢用简单模型来理解世界,二者相互作用,激发人类非理性的潜能,人类潜在的思想危机也不可能被完全消除。

非理性与理性是一个矛盾的整体,相互纠结,促进人类思想的成熟发展。当人类全面进入理性社会后,会不会发现,人类缺少了故事,缺少了波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39185.html

上一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逻辑再创新
下一篇:资本主义的异化
收藏 IP: 183.9.224.*| 热度|

5 王涛 杨正瓴 郑永军 汪运山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