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二元论,到底是以客观世界核心还是以人的思维意识为核心,是看待世界现象本质的争论点。
最近系统读了《毛选》。发现三段论可能是解决战略问题的最主要途径。二元论是静态的矛盾对峙。非黑即白、非胜既败、非友既敌等等都属于二元论探讨的问题。而三段论偏向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始至终,需要一个中间阶段来衔接。这更符合运动论和发展论。
比如,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清晰地分析中国当时的基层现状,并提出了三种人群:敌人、朋友、以及摇摆的中间路线。在《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文中,也把土地改革时成分划分标准划分为大致三大类:地主和富农、中农、贫农和工人。这种阶层的划分,对当时的农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论持久战》一文,毛主席再一次用三段论预测了中日战争的发展过程:防御、僵持、和战略反攻。这为艰苦卓绝的反日侵华战争提供了战斗方向。基于这种阶段性划分,毛主席分析了每个战争阶段的特点和应对方式,打击了速战论和投降论。在战争防御阶段就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可以说,这种伟大的战略思维是当时的定海神针。毛主席最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通过动态的演化分析,从开始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力量还弱小时,就能通过坚持,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积累,通过战略回旋,打败貌似强大的敌人,无论是对国民党集团、还是对日本帝国主义,都是这种三段论的指导方针。
这种三段论注重发展构成,注重对中间状态的建设。没有中间状态,就很难实现两个端元状态的转变。
这个三段论的内涵还可以再适当外延。与之类似的是“三螺旋论”。三螺旋其实还是静态的思维模式,只不过把涉及的元素从两个极端变成三种成分,并不涉及演化过程。比如,在讨论社会关系时,可以简化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在讨论自然与人的关系时,可以分为自然、社会和个人等等。这种静态关系可以轻易地拓宽成四螺旋,甚至五螺旋关系。但是,三段论则是强调的是端元成分的相互转化,以及相互联系的问题,是一种动态分析模式,因此更是一种战略分析思维。
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演化时,马克思预测了一种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模式。但是,对于中国社会这种具有漫长的封建主义社会历史的现状,直接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条件还并不完全成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实践,我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特别符合这种三阶段发展模式,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如果定义错了阶段,就会出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符合的矛盾,反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在数学表达上,这种三段变化模型体现的是曲线倒数的光滑变化,状态的过度尽可能丝滑,而不是突兀。突兀的变化叫做不连续,用在社会实践上,往往会造成长大的社会混乱。比如,古代的王莽新政,其改革思想体系很超前,但是缺乏缓冲的步骤,急于求成,反而失败了。再比如红色高棉的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其过于激进的社会行为,并没有为建设新的社会结构打下基础,反而造成了混乱。
这种三段论,不止在社会领域起作用,在其他领域也非常常见。比如,在足球布局中,现代足球意识非常重视中长的传接。10号球衣就是以马拉多纳为代表的中场,其作用关乎球队的成败。我们也常见后场直接长传到前场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只能是个别球队的特色,并不能代表足球战略的发展方向。
如果较真,我们可以来举例意大利的这种防守反击式足球策略。他们好像也不注重中场,而是重视后卫的方式和前锋的突击。其实,对于意大利这种防守反击的模式,它体现的是“防守-僵持-反击”三段足球理念,并非空间上推进的三段式。所以,意大利的模式也是一种非常可行的足球策略。
通过足球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三段模式可以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层面上展开,形成递进和演化关系。越大的战略,其设计的内容越多,会包括时空和内容的统一。
这种三段论可以应用于很多场景。
对于一个新建设的大学或者公司来说,经过初创期的发展,在迈向更高端的目标时,一定要清晰定位中期发展目标。在这个期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盲目扩张,忽视资源制约效应。目标清晰不等于前进的道路就很平坦,不设定好的中期发展步骤、阶段性目标和相应的策略,不调整长期努力的心态和智慧,想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都会事倍功半。
中期发展具有两面属性及相应的波动特征。此时的事业既可以蓬勃向前,也可以表现为暂时后退。前者会引起冒进主义,后者则会带来消极退却主义。对于事业领导者来说,戒骄戒躁是核心与关键。
单位中期发展需要调动全体员工的才智、热情与参与度。这就如同历史是人民群众书写的道理一样,只靠个别领导的资源无法全满发展。进一步而言,过于依靠个人带动资源和单位发展的模式,对单位长期发展极为有害。如果领导在位时间过长,就会给单位形成一种依赖文化,缺乏思维的灵动性。如果过短,则又因为频繁的文化转变给单位的战略带来冲击。群众创造历史的真正含义在于文化存在于大众的相互关系中,一种好的单位发展模式,一定要保持其本身的文化特色,这是一个单位长久发展的基本保证。
对于人际交往来说,也基本上符合这种三段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际交往都会有波动变化特征,这由中期发展的特征决定,取决于大家对未来关系的憧憬与定位。有清晰的发展目标,才会不至于在关系波动中迷茫。
在把目标放大到人类目前的发展。
人类文明从古至今可以说都处于基本的模态,单一智人群体的发展关系,形式非常单调,让人类产生了孤独感。按照目前的科技发展趋势,未来极大可能会迈入新的文明形式。但是,在可见的将来,比如几十到几百年内,我们将处于中期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可能就是人类文明与自己亲手建设的AI文明的共处问题。
我们可以类比资本主义刚产生之初的情形。无产阶级被无情剥削,资本快速发展,使得无产阶级奋起反击,砸工厂和机器。AI的发展,使得相当一步分人群失去了最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想当保姆都可能没机会。这一定会引起这些有着基本或者较为高等教育,但丢失社会意义人群的反击。
全世界的“社会无意义知识分子”会形成一个新的群体,或者阶级。这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新的无产阶级,被剥夺了参与社会提升的生产资料。无论未来社会物质多么丰富,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但是人类不满足的本性一定存在,在那样的社会,社会意义会是更稀缺的资源。
其实,在目前的美国社会就可见一般。很多黑人家庭收入很少,于是政府直接发购物券。满足一家吃喝拉撒没有任何问题。很多人也因此吃得肥胖,连走路都困难。但是,这些人的社会意义确实也变得低下。
如果未来很多知识分子也变成了社会的负担,这个问题会更严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产生于商品的实用价值和资本价值发生了偏差。生产处来太多的东西,并不基于需求,而是基于资本需求,表像则是供大于求。在未来时代,靠大数据和高级算法支撑,调整整个的商品生产和物流体系不再是天方夜谭,也因此可以趋向于亚当斯密早期的理想的资本流通模型—让商品社会体系趋于平衡。但是,在精神层面,让更多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必然会产生过生的知识与人力积累,造成新的社会知识危机。
知识危机的破坏程度可比经济危机要严重得多。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倒牛奶等手段破坏生产力来实现平衡。而对于知识危机,可就没那么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采纳。剥削一部分人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可能是一种社会引导。也可让更多人投身于娱乐,变成纯的消费端,甚至国家出钱,就像匹诺曹一样,负责他们的吃喝和消费与玩乐即可。
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避免人类未来的可悲情景,如何避免通过发展走向歧途的命运,把握好三段论的精髓,在中期发展中,为未来打好基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