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想思考整理一下读书的几个步骤或境界,却一不小心顿悟了一个修炼圣人的方法,那么就记录下来与读者诸君‘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有道是文以载道,有了不错的道理,应该用好的文体来表达,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四节小诗。这四节总结了四个修炼过程和要达到的境界。
开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小成 闻鸡起舞已月晓,映雪持书忽日朝。 十年雪月如一日,身心灵台明镜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成 闲谈书歌破万卷,漫游水陆达四海。 百家争鸣穿林过,一合行知成自统。 成圣 三絕韦编传万代,一载纵横震七国。 黄沙百战穿金甲,秋风多病忧苍生。
‘开悟’一节是指要明白‘少年易老,时不我待’,及早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小成’是指,在懂得珍惜时光的基础上,要‘夜以继日十年如一日’地去实践。没有实践就是空想,空想只能是‘少年易老学难成’。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地学习?因为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这一点我也很赞同,要尽快达到‘小成’的境界才能成名。所谓‘小乘’就是通一家之言。如果是儒家就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曾国藩也说过,‘读书应该先通一家’,我实在‘谷园讲通鉴’里听谷园说的,我也深以为然。通‘一家之言’后,才更容易触类旁通。如果一开始就不分品类,囫囵吞枣地看很多,也只会是头脑里乱糟糟。达到‘身心灵台明镜成’后,就可以去成名了,能不能成名还要看机遇。在这个境界上,书很重要。因为读书是最快的学习途径。书中是钱人多少代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你只要读书就能很快的继承,如果要靠自己去悟,那也要花费前人一样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读书时切记‘学而不思则惘,死而不学则怠’,注意把握学和思的平衡,这里的平衡也就是‘中和’,不要过也不能不及。所以我抄录了朱熹的这首诗,同时也形容‘小成’的气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成’之后,就能感觉自己心中有明镜,遇事不惑,临危不惧,智力和文思如泉涌一般源源不断,这时机遇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到了‘大成’这一阶段,就不能只读一家之言了,也不能只读书,这一阶段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百家言,自成一统’。这一阶段君子只读书就不够了,因为读了很多书也未必能应用得符合‘中和’,要把握‘中和’需要不断地实践。想想孔子56岁开始周游列国,13年后回来终于大成,编著《春秋》,修订六艺,才最终成圣。苏秦刚开始从鬼谷子哪里学成,打算一展抱负时,才是小成,两年里他游说诸侯却处处碰壁,回家后又发奋一年,把实践和理论融汇贯通,才有了后来配六国相印到奇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大多数可以称为牛人的,都是经历了这几个阶段。所以实践很重要。
‘大成’之后还不能成圣,成圣的要求很苛刻,需要‘有作为’。想想‘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已经到了‘大成’的境界,可是一生难有施展的机会,于是也是抱憾而终。像孔子韦编三绝,苏秦张仪威震七国。一为传世之学,一为经世之学。传世之学可传万代,经世之学可耀当世,看大家的喜好了。
有时未必到了‘大成’才能成圣,‘小成’之后也能有很大的作为。兵家那些牛人,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后,也可以‘黄沙百战穿金甲’。‘诗圣’、‘书圣’、‘酒圣’、‘茶圣’等等,都算是小乘后励精图治终成一代伟人。
以上四个阶段是给‘学而知之’的芸芸众生设计的,对于那些‘生而知之’的凤毛麟角,就可以直接跨过前两个阶段了。霍去病十几岁就威震大漠,死的时候才24虚岁。王维王勃都是少年得志。像这样的天才还是有的。
以孔子为例,来看看他的经历。孔子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孔子十五开始学习,四十不惑,可谓‘小成’,五十、六十是他周游列国的时候,七十从心随欲不逾矩,可谓‘大成’。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从心随欲不逾矩’。这个‘从心随欲不逾矩’可以说是儒家的最高境界——中和。儒家不想道家、佛家和西方上帝教那样给人说‘有一种绝对的自由,只要你信我,我就帮你达到’。这种绝对的自由道家说是逍遥,佛家说是自在,上帝教说是万能。儒家承认自然和社会的规律的存在,这些规律就像‘规矩’一样规范着这个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认识这些规律,做到‘从心随欲不逾矩’。就是假如这个世界的规律是方的,我绝不会打着圈去探索世界的边缘;就像源远流长的大河,我绝不会横着去探索它的长度。认识规律,按着规律做事才是一种可以实现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是盲目的是欺骗自己的。
中国的很多牛人,我稍微看了看,大多都经历了这四个阶段中的一些,譬如孔孟朱王、老庄、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近代的大师;国外的圣贤应该也是一样的,读者诸君可以自行去比较。不知有多少人对于成圣感兴趣,但是即使不致力于成圣,那应该也对那些牛人的成长历程比较感兴趣吧。
下面附一本我对于‘成长’这一话题的认识的科幻小说。在这里打个广告,请读者诸君支持!
《太阳公主之梦》导读——一亿年前的人类怎样定居在太阳上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关于人类在太阳上定居的科幻小说呢?回忆起来,当初一年级,在南大上基础课。一天讲授《恒星结构与演化》的罗老师讲到太阳大气的相关内容,他说,“太阳日冕的温度有几百万K,而其中能够稳定地存在密度比周围环境高几百倍温度只有几万K的暗条,这就好像是把一根冰棍儿放到火炉里,却不会融化一样。”受到这句话的启发,我想,在滚烫的太阳里创造适宜生命生活的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也不是不可能吧。于是就进一步,干脆让人类全体搬进去得了。后来罗老师讲课时说,他曾经面试一个本科生,发现现在小孩子的科学素质还真不赖,针对某个问题能够想到一连串应对方案。譬如问“怎样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学生会从起因、经过和结果三方面给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紧接着,他又嘿嘿一笑,说,“其实这也不能说明科学素养很高了,其实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切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等都不是问题,只要有充足的能源。”当然他说得是一种科学发展到理想的状态:即在不违背能量守恒和熵增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任意地去操控物质和能量,也就是人类能够实现一切不违背基本科学定律的事情。这个很难,但是谁也不能说是绝无可能的。本书也是在这样的科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
如果问,人类达到怎样的科学技术水平,就能够定居太阳了。我的猜测是:人类已经熟炼地掌握了一整套核合成及其逆反应之后。这时候,人们就可以利用太阳上到处都是的氢和氦,合成各种所需的重核,有了组成有机物所必须的碳氮氧,然后就可以创造水和空气,进而创造出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创造食物和家园...
其实这便是进入了核能时代,而目前地球上的我们还处在化学能时代,进入核能时代就有可能移居恒星,完成由行星级文明到恒星级文明的飞跃。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我对她寄予厚望。也希望通过这本书使更多的人了解太阳和太阳物理,对于我们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的太阳,我想在很多人眼里却有可能是“陌生”的。
《太阳公主之梦》导读中包括整本书的目录和部分内容,全书大约30万字,写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九月。故事的背景主要是在地球世界,重点讲述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希望在文化上拉近两者的距离。在本书中作者大胆想象,假设太阳里存在一个王国——太阳界。本书稍稍讨论了在太阳上永久居住的可能性,主要讲述太阳界和地球的关系,书中大大扩展了文明可能存在的空间(地球世界+太阳世界,两者是互不冲突的)。太阳界是一种“恒星文明”,作者大胆揣测了其存在的可能和形式。如果读者希望快速地了解这些新奇的想象和故事,可以直接看最后一章“百年孤独”:第二主人公对整个故事的回忆。
故事讲述的是在太阳光球层下,存在一个王国——太阳界,有一位公主——紫烨公主,她“稀里糊涂”地来到地球发生的故事。这段地球经历使她懂得了什么是爱情。
但是要想知道来龙去脉,须从距今一亿年前的大视角开始。那时曾有人类在地球生存,但是由于地球上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地球文明难以继续发展。经过无数科学家严密的论证,发现太阳是最好的移居家园。太阳上的充足资源和稳定的环境可以保证文明在未来50亿年里“衣食无忧”。
地球人类成功移居太阳后在太阳里建立了太阳界,虽然太阳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太阳界已经隐隐摸到人类认知自然的上限,将近一亿年来科学上没有取得半点实质性进步。就在这种科学困境下,太阳界在地球上做了一个实验,称为“地球实验”:实验希望用真实的环境去模拟一个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观察这个独立文明的发展,获得启发突破自己的科学瓶颈。于是创造了现在的地球人类——即我们。实验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亿年,任何外部干扰都有可能导致“地球实验”功亏一篑。可是太阳界年轻的紫烨公主却做了一个“梦”,然后就不顾一切地前往地球去寻找自己的真爱了。紫烨公主来到地球,给“地球实验”带来的麻烦,以及给太阳界和地球两个世界带来了...
书中讲述的故事共有三条线索,一明两暗,这三条线都是和主角交织在一起的,既是几个人物的命运,也是两个文明的命运。明线是主角的爱情故事(对应自己选择的命运),暗线一是炎黄的权利斗争(对应父母长辈安排的命运)也是太阳文明和地球文明的关系和对话,暗线二是人工智能的反叛(对应上天安排的命运——天命,或真正的命运)两个文明的命运。这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也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人的成长过程总是:一个从自己臆想的世界(梦想世界)走到现实世界,或者由以为完全掌控自己命运到认识真正命运的过程。
(文/子牧)
2017/03/23
于南京
目录:
(一)逃出太阳
1、太阳宫之星
2、东弋事件
3、实施逃离计划
(二)地球奇遇
1、小牧老师
2、第一节课
3、“无所谓”的考核
4、张扬不见了
5、小南学恋爱
6、小牧老师的援救
7、酒楼猜谜
8、运动会
(三)回到太阳界
1、小牧的表白
2、小牧的老师
3、杨老师失踪之谜
4、太阳界使者
5、地球上的永别
6、回到太阳界
7、美好的记忆(一)
美好的记忆(二)
美好的记忆(三)
8、炎黄之争
9、小南的归来
10、小牧来到太阳界
11、重返地球
12、百年之后
(四)百年孤独
(文/子牧)
2017/03/23
于南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