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听樊代明教授讲生命科学三千年

已有 3732 次阅读 2013-4-6 05:10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生命科学, 樊代明

周三,即四月三日,听到樊代明教授的一次演讲,说的是生命科学三千年。讲演之前,主办者在海报里列举了他现在的许多头衔。这些头衔对于他的演讲,实无任何必要。他在演讲中说,他讲的内容,原来是他给研究生上的选修课,要讲十次。这次来只讲一次,要省略掉很多东西。

樊教授在演讲中,讲到了西方医学的三千年,也讲到了中国医学的三千年。两者都有不同的起伏过程。他是研究西医的,但也知道一些中医。我后来问了个问题,是问中医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或者中医发展的前景在哪里。

对于中医治疗的效果,虽然也有人有疑问,但是也有人是了解的。在这个方面能够质疑中医的理由不是太充分。关键是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所以中医理论很难被西方人认同。而有不少中国人,由于也是受西方医学或者科学教育的,也不太认同中医理论。我以为这是中医发展最大的瓶颈之所在。

近代科学的起源,就是观察、实验、归纳。从哲学上来说,是从认知的方法开始的。如果不遵循这个路子,那么就往往不被认为是科学。遵循了这个路子,就容易被接纳为科学。中医虽然并不拒绝观察,但是中医理论并不基于观察和实验。这是受现代西方科学教育的人所不能接受的。

中医理论与中国其他理论的共同点大约就是“天人合一”了。这在西方看来,似乎也没有太多实证的依据。确切说来,“天人合一”根本无法实证。任何举出有关肯定或者否定“天人合一”的案例都只能是个别的和具体的,无法上升到一般和普遍。把个别和具体上升到一般和普遍,需要严格的论证方法。有限的方面也许能做到,看上去类似无限的方面如何能做到?“天人合一”是一种世界观,世界观能实证吗?怎么来实证?

我对樊教授提的问题,其实是想问他,他是否知道如何破解中医理论现在所面临的这种“困境”。学中医的学生现在要学很多西医的东西,而对中医本身的理论学习得严重不足。现在的学中医的学生有多少人把《黄帝内经》从头到尾认真读过一遍?更不用说,这东西只读一遍根本不够。《黄帝内经》讲的也是世界观,也没有更多的具体方法,也不讲多少实证性,学生读起来估计也是满腹狐疑,这也是个不小的问题。

要想把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统一起来,现在看来还不容易。不如先让它们各行其是。中医理论基于医学与药学两部分,西医也同样如此。只是各自的两部分本身是协调的、自洽的,而中西医之间尚没有这种协调。其实,暂时没有必要现在就要求中西医之间就要马上协调起来,但是西医也别干涉中医,中医自然也没有去干涉西医。只是现在西医对中医指责过多,干涉过多,是不合理的。

有院士说中医是伪科学。如果说这个所谓科学是基于西方自然科学的理论系统之上,那么中医根本就不属于西方系统的科学。只是这两门学科之间没有必要非得争个你对还是我对,现在需要的主要是西医对中医的宽容,也需要中医与西医之间的相互探讨和相互补充。

中医要发展,最主要的还得是中医理论自身的发展与突破。《黄帝内经》都出现几千年了,如果没有理论的突破,中医要想有个较大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把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找到一个更为符合逻辑的解释,同时要挖掘出其现实依据,另外也要为中医理论所论及的人体内的各种阴阳变化找到现实的依据。这几项工作都是艰难巨大的,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不知国家现在对中医理论研究的投入情况如何,看起来距离中医复兴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缺口的。我听到过一些中医研究者说过,中国能有今天如此庞大的人口,与中医在历史上的杰出功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至少中国在瘟疫流行的时候,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损失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人口。这样庞大的人口体系,能够保障即使在中国孱弱的时期,也没有能被西方帝国主义灭亡瓜分;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能够提供人数众多的智力资源。人口是我们的重要资源,而中医则是曾经确保我们这个资源庞大的重要保障。我们没有理由丢弃这个保障。



这是陆青霜演唱的电影《红雨》中的插曲

赤脚医生向阳花.mp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77336.html

上一篇:进厂的日子
下一篇:在校外讲课
收藏 IP: 114.250.83.*| 热度|

1 刘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