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老兵的事都不是小事

已有 2351 次阅读 2016-10-27 06:3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前些天,有关老兵的事情在微信里沸沸扬扬。其实,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其实,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应该一直都很重视老兵的安置问题。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有些方面总是不能太让老兵们满意。

解放初期,大批老兵复员,那时老兵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复员也就直接回农村了。当时对烈士家属和伤残军人有一点抚恤,但只能是象征性的,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没办法。那时候国家穷,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也出现过大量兵员复员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是差不多。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几次裁军,也产生了安置复转军人的问题。客观地说,国家对这项工作也是比较重视的,各级政府都要认真对待。但是,仍然还是人多、钱不多,所以总不能让这些老兵们心里都痛快。

这次发生的老兵上访的事情,有人在网上发帖子说,主要是一些企业改制后,不少人员下岗失业,老兵也牵涉其中。有些人医疗保障没有了,还有的人连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不到这样的状态,谁愿意出来上访?从问题的源头来说,也不是单一的。一个是市场资本只认钱,不认人,资本才不管你什么老兵不老兵呢,只要它合适,它不能亏钱,它要赚钱,所以不光老兵,任何人的待遇在资本那里都是能省就省,能减就减。

资本的本性如此,除了法制规定之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劝其自省。但国家和政府应该有对其进行管制的措施。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颁布相关政策。现在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处理失当的问题。老兵们肯定一开始也并不是打算上北京,但是各级地方政府中的官员们对此多为无动于衷,或者敷衍了事,不把这个问题当成个问题,觉得到处都一样,你们老兵还能折腾到哪儿去。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势必会造成天下的乱势。而各地政府又都借口所谓安定、所谓维稳为幌子,对老兵们的上访不仅不关注他们的疾苦,而且还把他们看成是麻烦制造者,所以用所谓对待骚乱的态度与方式来对待他们,是绝对错误的。如果各级地方政府尽早重视他们的问题,即使各级政府自身没有权力来擅自提高老兵们的待遇,但毕竟可以及时向中央反映,加快对这类问题的解决。

至少现在存在一个契机,对于复员转业的老兵,无论是义务兵,还是士官(志愿兵),在复员转业退伍之后,国家都应该有相对比较系统的安置措施。每年都要开会来督促这类问题的解决,就说明这方面的机制还不太健全。如果有了健全的机制,到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需要单独开会督促。如果不能按机制办,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也不需要立专案解决。老兵的问题不仅是这批人的安置与抚恤的问题,更是如何看待和处理预备役的问题。将来国家有事,肯定会征召大批的预备役人员,而老兵就是这批人员中的主要力量。这部分力量如果出了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

从这次老兵上访的问题,还有一个契机,就是解决类似的问题,也要有一个新的思路与办法。过去那种堵访、拦截甚至抓捕的方法基本都是错误的,必须要改正过来。老百姓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出来风餐露宿来上访?个别闹访的肯定也有,但是极个别的。大多数都是有难处而无处诉说、无处解决的。所以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措施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根本就不是小问题,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和解决,社会的稳定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西方各国对于老兵的待遇还是比较关注的,特别是在荣誉方面。我记得在英国,每年11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老兵们纷纷戎装在身,那叫一个漂亮。所以,我不知道这一天是不是英国的退伍军人日,或者另有其日。但这一天给我的印象很深。美国对于退伍军人的照顾也是很不少的。中国虽然也有,但看起来远远不够。每年八一,各单位也有组织退伍军人开座谈会的,具体有没有其他福利待遇,就不太清楚了。至少,我以为,在荣誉上,我们还可以给这些老兵们以更高的尊重。在物质待遇上也不能马马虎虎。至少,我们即使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乐于参军,也需要这样的措施。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个兵者,既是军事,又包括了军人。军之事的基础就是军人,就是兵。没有兵,就没有军事,就没有国家。这个道理需要人们都要明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11087.html

上一篇:又看电影《牛虻》
下一篇:美国啥时候能明白过来呢?
收藏 IP: 123.123.55.*| 热度|

1 吕喆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