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2007年9月新疆行后在冯其庸先生家

已有 2290 次阅读 2017-1-26 06:25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07年9月新疆行后在冯其庸先生家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年1月26日发布

  2007年9月中下旬,我们在冯其庸先生具体指导下有次新疆行。对于此行吕启祥在《阔大恢宏坚韧执着--感受冯其庸先生治学为人的精神力量》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文章写道:

冯先生的豪情壮志和坚毅品格,在他对祖国大西部的实地调查和发现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充分。在先生精神的感召下,我也有了一次新疆之行,此行令我终生难忘,也由此对先生的精神品性有了更为直观的体察和印证。

      人们知道,从1986年到2005年这20年间,冯先生十次去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二进沙漠深处的罗布泊,沿着当年玄奘取经之路,备尝艰险,取得了极为宝贵的原始资料和学术成果。他每次西行归来,都会向周围的人讲述闻见,出示照片,还开过展览会和出过大型画册。这一切无不令人惊叹。然而闻见不如亲历,冯先生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应该去新疆看看”,我虽心向往之,但一直延宕至2007年秋天才终于实现了这个心愿。

  当我告知冯先生决定西行、准备定购机票时,行前几天之内,他大约打了十几个电话给我家和新疆的朋友,作了种种提示和安排,设计了具体的路线,估量了行程,给我带来了相关的资料,还画了图。他的热忱和细心令我和外子感动不已。我们按冯先生的建议从北京经乌鲁木齐换机直飞南疆的喀什,由友人全程驾车带我们由喀什返回乌鲁木齐。一路之上在南疆大地,我们边走边看,所到之处都是冯先生去过或者多次去过的,当然只能择其要者匆匆掠过。抵喀什后,我们参观了莫佛尔塔、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班超城等,用一个整天由喀什出发走国道直奔帕米尔高原至红旗拉甫国境线口岸,归途经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于当日入夜返回喀什。次早离开喀什经泽普至和田,停留一夜半日,看了千年核桃王和无花果王,接着正式上路,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新公路到阿拉尔、住阿克苏,翌日走拜城、克孜尔千佛洞、苏巴什佛寺遗址,抵库车,入夜宿轮台,下一天经轮南油田、进入原始胡杨林、又到铁门关、库尔勒,夜越天山直奔吐鲁番,次日参观了苏公塔、郡王府、历史名城高昌和交河古城遗址、吐鲁番葡萄沟、坎儿井、博物馆等八处古迹和景点,当晚赶往乌鲁木齐,途中亲历长达百里的山口强风。到达乌市后朋友笑说你们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并非夸张,南疆的这一路行程堪称高速、高效,走过的里程恐怕不止四千公里。在乌市两日,上了天山天池,看了博物馆,还去了天山牧场和哈萨克牧民毡房。仍从乌鲁木齐搭机返京。此行从9月15至27日共十二天,中秋节是在新疆过的。

行前冯先生说过,能否上高原入沙漠要看天气条件和身体状况,随机而定。事实是先生楷模在前,先就给了我们以信心;新疆朋友的热情周到更使我们行程紧凑,无往不利;加之天公作美,日日晴好。比之先生之行,我们的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要好得多。每到一处,我都会推想他当日的艰辛劳顿。

比方说,当我们进入号称冰山之父的喀喇昆仑群山,将近边境之时,同行朋友告知,右边不远处就是冯先生考察的玄奘归国所经达坂明铁盖山口,那里没有路,靠部队和当地友人帮助才能达到。说话间我们的车子已上到海拔4750米的边境口岸红其拉甫,我下了车在世界屋脊上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中巴边境的界石,尽量节约体能,慢动作,少说话。此刻想起冯先生三上帕米尔,他是肩负着历史文化使命,考察之后又于2005年8月专程前往立碑为记,那一天晚八时许他竟然在这四千多米的高原上给我打了电话,其时还有不止一个记者采访他,这要消耗多少体能!我激动之余,十分担心他的身体能否承受。又比方说此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原先总有些神秘感,如今却因现代交通设施的完善而化险为夷。我很幸运,得以在一条新修的尚未正式开通的沙漠公路上畅行,自和田至阿拉尔421公里只消三个半小时,瀚海无垠,单车直驱。冯先生此前走的是老沙漠公路,更何况他坚持同摄制组数度进入沙海深处的罗布泊,夜宿帐篷,气温很低,供水限量,这才是真正的探险之旅、科考之旅。再比方说,新疆的自然景观奇特,去千佛洞的路上,朋友指点两旁是典型的亚丹地貌,有五彩山,在吐鲁番远观火焰山真是红色的,这就印证了冯先生以西部山川入画,色彩浓重,犹油画然,人称“西域重彩山水”,我在这里看到了它的原型。

总之我的浮光掠影式的行旅只能追踪冯先生的大西部考察于万一,但确乎获得了直观的感受与体验。他的累次西行,不避寒暑,不计晨夕。万里沙龙,风雪如狂,阻挡不了他攀登冰川的脚步;吐鲁番的夏日,气温高度摄氏五六、十度,他冒暑考察古城遗址。他曾夜宿阿勒泰边防连,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窗外繁星疑入户,枕边归梦绕红楼”,足见西行不忘《红楼》。有人问,这两者有何联系?回答是,用玄奘万难不辞求取真经的精神来从事学术研究包括红学研究。冯先生数十年孜孜不倦对着《红楼梦》的各种本子,读了又读,批了再批,为一字之义寻根究底,无不贯穿着这种坚韧执着、追求真知的精神。

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编《国学的传承与创-冯其庸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六十周年庆贺学术文集》-(全二册)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月第一版。黄安年的博客2013610受权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98311.html吕启祥著《红楼梦会心录》第385-391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吕启祥著《<红楼梦>校读文存》,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吕启祥《秦可卿形象的诗意空间----兼说守护红楼梦的文学家园》(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do=blog&id=533519&mod=space&uid=415)一文,还收录于吕启祥著《红楼梦会心录》,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最近翻查我的记事本上记载:2007年9月06日,北京时间,星期四,晴9:40分老冯来电话说,他已经和在喀什的朋友通上电话,作了接待安排。我们准备到乌市后即转飞机到喀什,然后由喀什到民丰或和田,穿过塔什拉干大沙漠,到库什,再到乌市几天,由乌市回北京,估计10来天。

2007年9月09日,北京时间,星期日,晴为新疆旅游事老冯多次来电话。

2007年9月29日,北京时间,星期六,晴

上午老冯来电话,约见面时间。

20071012,我们在任晓辉陪同下到冯先生家,看望先生,向先生报告新疆之行。博文所附照片是老吕向先生展示袁经理所赠纪念册。先生向我们展示长画卷。还赠送我们一套影印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四函)。对此当时的记事本所有记载:

我的电子记事本,记有20071012,北京时间,星期五,晴

上午820分出门,乘地铁5号线到蒲黄榆站下,晓辉来接,在他家小坐到10时,去老冯家,到那里1040分。老冯送我们一套影印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四函),午饭后,晓辉送我们到蒲黄榆站进4号线地铁,到家已经320分。


老吕的记事本上也记有:十月十二日,星期五,晴好在老冯家,送去袁经理的八仙泥塑及徐经理托带给夏老师礼品,还南疆旅游书。因停水停电,只得在饭馆用餐。老粉赠我《影印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一套四函。


照片30张是在冯先生家拍摄的,《影印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一套四函则是翻拍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29916.html

上一篇: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沉痛悼念冯其庸先生
下一篇:媒体悼念和追思冯其庸先生(五)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