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zhong 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文

我的物理 我的大学(34)

已有 4085 次阅读 2010-1-8 20:49 |个人分类:我的物理 我的大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生活, 物理

我的物理,我的大学

【09级。学生作业。】

来南大很快就要一学期了,2010年到了,回首2009年这难忘的一年,有种不一样的感觉留在心中。

1、初识物理与大师教诲

第一次认识物理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是在初一升初二的那个暑假,因为父母希望我可以先熟悉一下初二的课程。所以在那个暑假的闷热日子里,我背着书包穿过古城的街道,开始了物理的学习。至今记得那个有点胖的物理老师说的第一句话——“辩天地万物,析宇宙至理”。当时那个感觉是太牛了,一下子天地宇宙全包括了。我也一下子从小学的自然里进入了一个更广的天地——声光电热力,至今记得这些对物理的第一印象。虽然谈不上深奥,但对一个初一刚结束的孩子也很有吸引力。或许是有那个暑假的提前开始,我的物理学习之路一直比较顺,不断地在付出中得到收获,努力中得到成功。初中、高中的竞赛也对我的物理成绩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高二寒假的竞赛集训,在中国科大的物理楼里杨维纮老师的力学课给了我更大的触动。那次在2008年的大雪里的培训很短,但杨维纮老师关于物理的论述却完全改变了我关于物理就是做题的认识。比如他说的科学就是证伪,因为你永远没法从现实中穷尽每一种可能的情况,同时在你的穷尽测量中也必须考虑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话大概是——“任何科学的论断,新的理论都不能完全被证实,我们只能用实验来证伪。”这是我高中最大的一次物理观念的冲击。也是我觉得中科大之行的最大收获。对物理和中科大的感觉一直延续到高三。现在却又不得不提我的高三,我最无语的也最难忘的高三。

2、难忘高考与南大情素

我是江苏人,而从2008年开始江苏新高考。我最强的物理化学全部成为了等级,不计分数,我的年级排名就和自由落体一样,不计一切阻力地向下作加速运动。那是黑暗的7个月,直到三模的时候我才慢慢的调整了回来。一次看着中国地图蓦然发现以我的分数只能去离江苏很远的地方上个算好的大学,当然离中科大也就更远了,心里有种凄凉的感觉。但我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说放弃,所以我挺到了高考,挺到了曙光来临的一刻。我从来没考虑过把南大摆在第一志愿但当分数出来后我的分数正好上南大,感谢南大接受了我,虽然我的分数也就只高一分但加上物理化学的双A+,我的分数刚好进了物理系。选物理除了去中科大的培养的物理情节和自己的兴趣外最关键的是我不太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无论将来的方向在哪,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未来的时代中严谨的思维,极高的数学水平和极强的动手能力都是必须的。而物理的思维训练,实验设计操作,数学物理方程之类无疑都是对这些能力的锻炼。当然对我的选择也有很多的疑问,最核心的两点是就业和太苦。这个时候我爸爸单位的一位同事的儿子他是南大物理系的本科毕业后去美国读数学了和已经去美国的南大化学系的一位远亲表哥坚定了我的选择。之所以难是因为它要求的能力高,的确物理的就业整体不太好,但是有的专业的就业和应用却是很好的,比如微电子,光通信之类最好的例子是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高锟先生。同时由理入工易,由工入理难。在同一个水平上,工科因为要考虑很多细节所以比以实验室为基本条件的理科难,但在高一个层次的水平上,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就会简单得多也更容易成功。当时正好在看中国企业家的传记,忽然发现张朝阳和唐骏是本科学物理的,当然张朝阳后来去中科大读的是计算机,唐骏去日本读的是光电通信。但是两人都说过物理对思维的作用和提高。同时当时正好分数可以一试,我就填了物理。结果幸运的压线进了。

3、感受南大与自我超越

来南大一学期了,感觉南大不错。学校的老师都很好很负责很关心学生,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王思慧老师的力学课就给我很大的提高。这学期我和另两个同学合作,利用文献完成了一个project,刚拿到那个题目时几乎疯了,全英文的课题,我负责的就是把那个力学模型向磁学类比,主要是朗道理论的类比。在这篇论文之前,我对磁滞曲线,居里点的图像意义几乎一无所知,更别提什么朗道的二级相变了。借助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特别是论文的来源网站美国物理学会的年鉴,再加上向大二学长的请教,我们小组已经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们做了一个演讲。真正向全班同学做演讲还是有种特别的感觉,毕竟在讲台下听和在讲台上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同学们都很强,比如有那种高数课自己忙自己的,却能够考到90多的。有那种力学课上你不断做笔记却有什么都不记却可以对答如流,考试易如反掌的人。我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尤其是在看到这么多来自全国的优秀的同学后,我发现要想做到卓越是很难很难的。在加上,很繁重的数学,我发现自己在上学期一直被一种叫做沮丧的东西笼罩。这就是说每次你尽力向前却发现有人可以轻松地比你跑的快的多得多。心里的感觉就和2400跑的时候被人家套圈的感受是一样的。难过啊!当然我可以比较肯定地说我在努力一步一步地缩小差距,我尽力希望在大一结束赶上那些优秀的同学。虽然可能需要我很大的付出。

在生活上,我感觉仙林很荒凉,去一趟南京城极其不方便。但有弊也有利,对于一个本科生尤其是我们这种理科院系需要静下心来的学科,仙林是极其适合学习的。当然也有些方面可能就不太有利于学习了,比如我们如果想看新书的话,学校的书店太小而且店主的品味也难恭维,似乎教辅书还是店主的最爱啊!上次买费曼物理学讲义还是需要网购,不太习惯啊。不过仙林的环境很好,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很多有许多书和杂志只要认真找基本图书馆都有,而且2010年通地铁后肯定更方便。

4、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无论是苦也好,甜也罢,在南大的第一个学期也随着期末考试的脚步真正的来了。展望三年后的自己,这个话题不太好确定,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随机事件集合体。但我还是对自己的将来有一点想法的。首先我可以百分之一百确定的是英语,无论是干什么,英语已经是我必不可少的一门工具了。或许我会从物理转向工科但却绝不会丢掉英语。比如那篇令我头痛的文献,如果英语水平足够的话,在辅助上一些专业词汇的释义,可以很轻松地应对。当然学好英语也是想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我知道许多人出去是为了崇高的科学目的,但毫不讳言,也会有人是冲着国外的生活水平之类的去的。从心里说,我想出去。欧风美雨在余光中的笔下没有动摇他的乡愁,但是也确实常入他的梦乡。跳出中国看中国才能看的更清,鲁迅,柏杨曾这样的期望新一代的中国人,我想出去也是年轻时的一种奋斗目标吧!当然如果出不去,我也会选择考研转工科之类的,因为毕竟我们必须生活。还有一点就是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向着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前进才是我的性格,一如我选择物理,有难度才有成就,有挫折才有进步。一句话——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5、激动人心的物理学史课

物理学史这门课我非常喜欢,虽然高数课后,那如山的题海总给人一种紧张感,但沉浸到物理学的历史中总会给我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思想的开拓。在钟老师的课堂上与那些照耀人类的大师对话是一种享受,那些闪光的名字总会让我的内心一阵激动,从高三到物理学史之前,这种感觉久违了。曾经物理给我的就是那些冷冰冰的题目,直到钟伟老师的那句物理是美的,一下子点燃了我的热情。有种内心的激动要宣泄,要表达,要分享。

其次物理学史为我们将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明确的让我们知道了几个不同的物理分支的分别和联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分支。将来的趋势必然是多学科,多分支,多交叉的跨学科研究,如果我没连自己的老本行物理都没有透彻的全局观,只局部地孤立地看问题,在将来的学术或工作中肯定会受到局限。

概括而言,此时的物理学史只是种下一粒种子,未来的日子这种子必将茁壮成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59-285423.html

上一篇:我的物理 我的大学(33)
下一篇:ZnxCd1-xS单晶一维纳米结构的合成与光学性能调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