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zhong 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文

我的物理 我的大学(23)

已有 3227 次阅读 2010-1-2 11:13 |个人分类:我的物理 我的大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生活, 物理

我的物理,我的大学

【09级。学生作业。】

不知不觉我已在南大物理学系(现已改称物理学院)度过了自己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南大物理学系在全国各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其实力雄厚,自然不在话下。最近我有幸到南大鼓楼校区唐仲英楼参观了国家实验室,更是深刻感受到其实力之强大。能成为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的一名学生,我深感荣幸。

 初二初识物理,我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均可以用物理来解释,我更感受到了物理的神奇;牛顿、爱因斯坦的睿智令我赞叹不已;居里夫人的孜孜不倦,令人深受鼓舞;伽利略挑战权威的勇气,着实令人钦佩。物理的神奇和丰富多彩深深吸引着我。高中时物理的难度增加了,随着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的增加,我渐渐地能了解物理的神奇背后的真相。题目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我解题的热情缺更加高涨,而每当攻克一道难题,内心便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着实令人快乐。

说到我选择物理的心路历程,倒真是有些戏剧性。我可以说是爱好广泛,也可以说是没什么爱好,因为我对什么都稍微有些兴趣,但兴趣却不大。高考之前,我脑子里想的就只是高考,其它的事全都靠边站;高考之后,整天就只是吃喝玩乐,脑子里更是一片空白。到了成绩下来该填志愿时,我才慌了神不是因为分数不够,是因为我压根就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清华北大咱够不上,其它的学校实力都差不多,最后还是选个南大吧,谁让咱是江苏人呢,支持本省教育发展,而且离家较近,过节回家还方便了呢。说到南大,听说南大物理系不错,干脆就它了。到学校填志愿那天,我看到有同学还在踌躇,就建议他也报了南大物理系。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进了南大物理系。

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我来说还真是不平凡的一年,我经历了高考这一重大的人生转折点,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回想自己这不到半年的大学生活,还真是有滋有味。半个多月的军训,我熟悉了很多大学同学。大学里我感到更加自由了,在没有人管你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也不用整天趴在桌子前奋笔疾书,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总之,大学里的生活真是舒服。大学里的生活方式变了学习方式也变了。学生不再是在固定的教室上课,而是要在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而且一个教室有几百人,老师便不能顾及到每个学生,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要主动。学习内容方面,虽然每周课不多,但每节课老师都要讲几十页,而课程难度又比高中大大加深,这真让我有些吃不消。学习不能再只靠上课的时间,而且课后要好好复习,但我发现自己的自制力明显太弱,课后那么多自由时间大都被我花在其他方面上了,却没有多少用在学习上。期中考试我已经尝到恶果,对于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我心中真是没底。我现在终于明白我为什么大学生会产生那么严重的两极分化。希望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进入南大物理系,我才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物理。中学的那些物理知识简直是微不足道。现在我才刚刚学了力学,其中也有牛顿三定律,但却比中学的牛顿三定律整个高出了一个境界,还有其它中学没有学到的,就更不用说了。以后还会学到光学、电磁学、声学等等,想必也不会太容易。总之,物理变难了,难得令人发蒙。在物理思想和数学知识上我都还欠缺太多。但既然选择了就不能退缩,我的大学才刚刚开始,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我能够逐渐提升自己,重拾对物理的自信。

说到《物理学史》这门课,虽然它也包含“物理”二字,但听起课来就轻松多了,这更像是语文课,充满了传奇和故事。在课上,我了解了物理学的发展,了解了一些伟大物理学家的生平和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的行为感动了我,也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对他们的了解,我明白了每一个伟大的发现背后都有千百次试验的尝试;每一个理论的提出,物理学家们都要付出多大的勇气,胆量和心血。物理学家们对待科学的态度激励我们探索知识的海洋;而他们淡泊名利,乐善好施,这份伟大的人格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物理学史》这门课虽然没有交给我很多物理知识,但它却为我指明了探索知识的道路,教会了我获取知识的方法。我想,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我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总的说来,这一学期我过的并不顺利。但有失必有得,毕竟我适应了大学的生活,知道在大学里如何生活才是对的,这经验是宝贵的。期待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我会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生活和学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59-283550.html

上一篇:英文简历
下一篇:我的物理 我的大学(24)
收藏 IP: .*| 热度|

1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