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谛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ongcai 持允公论,道衡维新。

博文

为什么中国大学不能成为世界一流 精选

已有 7396 次阅读 2008-12-20 01:36 |个人分类:热点讨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中国大学, 世界一流

 近日与美国教授座谈,问到了他们的终身教授制度,当我知道他们如果评上终身教授(一般就是副教授)职位后就不需要必须每年发表多少文章、必须有多少科研经费、必须有多高级别的科研课题的时候(注意:我不是说美国大学对教授毫无要求或考核,而是说他们的更在于激发教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美国大学能够成为世界一流,而我们中国大学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原因了:因为他们的学术都是在兴趣和自我提升动力的主导下进行的,而不是外在的考核指标的强迫下进行的!而且中国改革的趋势是要端掉教授的铁饭碗,要求他们必须经常面对各种考核的考验(如:大学教授不再端“铁饭碗” 北京高校启动岗位聘任制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2/214594.html)。看到这些报道,我感觉教授你即使想安心做点学问估计也不大可能了。所有这些都使我产生许多联想。我通过观察发现中国大学管理有这样几个特点,它们是中国大学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具体原因:
 
    一、教育主管部门过度作为,使大学不得安闲。
 
 如果我说教育主管部门管得太多,恐怕没有多少人提出异议的。我承认教育部为中国大学发展做了不少好事,特别是谋得不少经费。但是教育部对大学使用经费始终是不放心的,要不今天一个评估,明天一个评估,搞得大学人心慌慌。当然最慌的是校长书记们,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是无所谓的。不过一般老百姓也得配合呀,不配合那算怎么回事呀!
 不仅如此,教育部还规定了许多硬指标,大学得去完成。如招生指标了,各种改革方案了,只要教育部一有命令,下面怎敢不听从。如果上级再有一个科长或科员什么得来检查,还不得校长书记亲自来做陪啊?否则显得对上级不重视。特别是每年有什么课题,把整个大学教授忽悠得够戗,其实能够获得经费得就那么几个人,但却把所有的人都调动起来了,都又是投门子,又是找窗户,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心都发毛了,谁还有心思去坐冷板凳?
 课题的吸引力显然还比不上各种奖项的吸引力。教育部代表的中央政府,这些奖励和名号谁不乐意要?又把大家的心思都调动了,大家心里这个痒痒啊,还得想办法吧?不想办法怎么行啊?这些好处凭空就落在了你头上?这样别说坐冷板凳了,甚至都没有坐热过。
 这些都还不算,教育部还规定了不能碰的条件。大家都知道大学里有许多课程早该叫停了,但这些从来没有人过问。许多效果差的课程也该找找原因吧?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呢?为什么不能换换方式呢?
  
 二、校长简单作为,先让让自己面子好看再说。
    
 如果让校长不听教育部的,那也太不近情理了。校长作为一级官员,当然要下级服从上级了。可是校长也不能只图自己面子上好看,把层层压力转移到教授们的头上呀!什么发表文章指标,什么上课指标,什么经费数量指标,什么论文档次指标,什么转化指标……五花八门,好象经过这番量化处理就变成科学的了。我说这是最不科学的东西!因为你对比过办学条件的差异吗?你知道学科之间的差异有多大吗?你知道一个好的作品意味着什么吗?这些你都不知道,能够叫什么科学?
  现在搞了一项教师为培养研究生掏经费的改革。这个改革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想过没想过教师究竟能够有多少钱,教师究竟能够为研究生负多大责任?研究生是否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工作者?教师在多大程度需要研究生?什么样的工作需要研究生?究竟谁最需要研究生?如果这些影响因子都不考虑的话,来一个一刀切,你说简单不简单?象这样做高级主管,做副部或正厅局级干部谁不能啊?
  
 三、院长和系主任不作为,得过且过再说。
  
 对于学校的政策和校长的指示,有几个院长或系主任说过‘不’字?很少吧?如果说了‘不’字,估计院长和系主任的宝座就坐不成了。所以这些院长和系主任就只有执行的份了。上面这些指标合理和不合理,没有人敢正面说的,如果说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是窃窃私语。这算什么呀?你私下说也没人听得见。何况任何政策都不敢保准没有议论的。所以不当面提就是没有意见。这几乎就是官场运行的潜规则吧?
  他们不作为,那怎么办?那就只好照章执行呗!因为谁都不愿意校长书记面子上难看。至于能不能执行,执行多少,大家尽力就是了。如果院长和系主任就干这件事的话,我估计一般的教师都能够当。因为没有什么责任啊!
 
 四、教授们消极作为,保得自己清净再说。
  
 既然是学校政策,院长和系主任都拥护,教授也没有什么发言权,至多发表一些牢骚意见,不解决任何问题。既然上有政策,那么也得下有对策。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钱不是好来的,文章也不是好发的,课也不是那么简单可以上的。但是你如果不这样干,你难堪,所以就得想办法呗。你说想不想好?谁不想呀?谁没有壮怀激烈过?谁真的不追求卓越?谁甘居平庸?但情况不同啊!所以最后只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关系的,有门路的,痛快一些,没关系,没门路的,赶紧建立。你要是清高,那好,你就看着呗!有的官员说现在大学象市场,这是谁惹得祸?谁作的孽?参见(山东教育厅长痛斥学术“包工头” 批评专家教授世俗化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2/214428.html)
 这个时候教育部要出台什么规范学风什么之类的文件,我看这有点舍本求末。如果不理顺科研体制,就几个文件就管事的话,那社会治理就简单多了。现在教授们已经没有自主权了,许多情况也是被迫无奈。为什么很多人能够宽容北大的汪铭铭呢?我估计这是个根本问题。
 教授们的思想也很简单,“我说这样不行,你非要我这样做,那我就做呗,做不好你也别怪我。反正我又不会跟你对着干,你说啥就是啥。”你如果要说:教授要有独立人格,要仗义执言,要做社会良心,教授们会给你一个苦笑,然后再告诉你“别犯傻了”。
 五、社会不能作为,只能间接表达自己意见。
 
  在市场机制下,如果说社会完全不能作为也不是事实。如果你要社会有很大作为也不现实。我想没有人敢不听教育部的而听一个社会机构或组织的。究竟社会有多大作为,谁也不太清楚。有人说社会可以在‘要什么人’上发表意见。这话不错,问题是社会知道该要什么人?反正这么多人,总能够挑到比较满意的吧?这种挑选方式就间接而又间接了。
  当然社会还有多个途径发表意见,如设立一些奖学金等,但这些不影响大局,也不会影响大学的政策。社会还可以订立科研合同影响大学,是的,可以,这也不过小大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对了,社会还可以搞个大学排名什么之类的。确实这也发挥了一点作用,不过也主要是大学内部人士在搞,真正社会搞的不多,而且社会搞的也多有商业目的存在,这些能够影响一些家长或不知究竟的考生,对大学也影响不了什么。
 这一切使得大学也不可能针对社会需求进行办学,办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大学。
 
 六、大学生不当作为,难以反映自己的真实利益。
 
 现在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但长期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缺少有效的行为能力,没有真正自我,也不懂得真正的责任,当然也没有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还是以快乐主义为中心。如他们上课,爱来就来,不爱来就不来,反正老师也不管,因为管多了就会自己找苦吃。上课爱听就听,不爱听就睡觉或带上耳机听音乐,反正老师也不管,一管学生一翻白眼,老师自己也讨没趣。考试反正都能够通过,不然校长都会来找你。
对于大学生,你说都不成熟,肯定不是。你说都很成熟,反正我不太信。现在大学生有几个对专业课有兴趣的?有几个不是读点外语,或为了考个什么证书之类的?要不把时间都化在网吧上就是非常好的了。现在大学生有电脑的人很多,在宿舍里搞它几个通宵也没有人过问。要他们给老师评分,觉得老师都怪好的,也怪不易的,而且都没有难为过自己,所以一律优秀。这多好,皆大欢喜。到最后毕业的时候开始着急了,那管什么用啊?
 
 看,经过我这么一说,好象中国大学是糟透了。其实我只是说的是一些方面现象,而且说的是一些不好的方面,如果辨证地看,中国大学还是很不错的,如美国大学生的毕业率才60-70%,我们差不多100%,当然是我们的好了,“不让一个掉队吗!”从这点看我们中国大学确比他们的强。但我就怕这种强是外表的,不是实质的。
  
    综上所述,我都说的是一面之词,是个人的理解,肯定是充满偏颇的,不能反映整体的、实质的,希望你不要受到我的意见影响,产生误导嫌疑。我只是对某些看不惯的现象发表一点纯属个人的意见而已。你如果对我的言辞有什么不满,尽管发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90-51916.html

上一篇:谈孔夫子教学法
下一篇:提高院士待遇小议
收藏 IP: .*| 热度|

14 武夷山 张志东 王鹰 刘进平 黄安贻 俞立平 曹聪 李宁 王才林 施焕中 乔洪海 侯振宇 uneyecat scnlo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7: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