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谛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ongcai 持允公论,道衡维新。

博文

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精选

已有 5814 次阅读 2009-6-18 17:37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改革

我鉴于在美国大学访学的感受,觉得美国大学研究生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于是就把这种教学模式搬到了国内,我希望我的努力能够收到一定成效。

一个学期下来,我在两门课程是实验了西方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我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和学习主体的不同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实验结果下来我感到确实心里很不是滋味。

对于一门学术性非常强的课程,我采取了经典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演-集体讲评的方式进行,我布置了6本书,3本国内学者的著作,相对容易一点的,3本国外名著,这3本难度也不尽相同。各组重点阅读一本,然后再去浏览或概要地读其他书。这个设计与美国研究生教学的阅读量大体相当,此外美国学生还要读大量的文献资料,主要就是论文了,我对论文阅读则没敢做要求。

开始时大家兴致勃勃。继而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一部分同学就产生了不太积极的情绪。还好,阅读国内学者的著作毕竟容易一点,总体进行还算顺利。而阅读国外名著时却遇到了不小的问题。由于除本小组之外其他同学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因而讨论的效果就差不少。当遇到非常难读的名著时,则大部分同学就完全无法参与了。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连本小组重点阅读的书也只是阅读了很小的一部分。后来调查才知道,大家选我的课主要是想听我讲的。而我则想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老路,老师要少讲,重点是引导学生去学,而且首先要从学会阅读开始。

我虽然让大家去读,但无法强迫他们读。在执行过程中我感到我的教学计划安排必须进行调整。我让大家通过对每次课堂记笔记的方式来参与,否则他们真的只带着耳朵来听的,因为他们中一部分人连纸和笔都没有带。甚至有的同学就是坐在后面,对无论是老师讲还是同学讲的内容爱听不听。我发现其中不少同学听课完全是出于兴趣,而不是出于求知的意识。这样的话,如果由同学进行讲解的话肯定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但由同学来讲是重要的能力训练,老师讲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无形中就把问题就给消失掉了。

所以我觉得传统上所强调的系统性教学概念是一个错误。因为它只是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通过学生自学,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讲解,这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探索过程,如此要照顾系统性的话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这次实验给我的启示是:步子一定要小,不能太大。决不能对学生的潜能估计太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估计不能太高。

另一个课堂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在职学生进行的,基于他们的专业背景和以后的工作需要,特别是集中学习的特点,我放弃了理论灌输的传统老路,我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重点是进行最基本、最需要掌握的能力培训。这部分学生的反响相对好一些,但也遇到了部分质疑,他们似乎更喜欢一种灌输的方式,如果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的话,特别是让他们具体地做来尝试的话则有不小的畏难情绪。还好,大部分同学的参与程度还很高。

看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因为这里最关键的是牵涉到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但要改变起来何其困难呀!

我无数次想,似乎中国的教育环境更适宜于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更习惯抱着走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独立行走,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即便我再努力,我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大量地投入教学就会影响到我的科研工作,这真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90-238938.html

上一篇:教授是神?还是奴隶?
下一篇:新一代知识分子画像
收藏 IP: .*| 热度|

9 曹俊兴 武夷山 刘进平 陈中红 杨秀海 吉宗祥 王才军 cgy zengf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