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LOP何时长大? 精选

已有 3895 次阅读 2008-4-15 13:08 |个人分类:编而辑之

从某种意义上讲,杂志可以分成两种:一种不需要操心稿源和读者的,如学术期刊;另一种是需要编辑部对内容进行整体策划,约稿,做采访。当然学术期刊现在也重视来稿,间或做一些约稿、增刊之类的事情,但期刊发表的主体依然是作者的来稿,而且国内大抵也就如此。以三五人之力办一本100余页的期刊,如果没有足够的来稿大抵是支撑不下去的。在高质量稿件流失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政策优势,期刊要想有大的起色也非易事。相对来讲,在学术界第二种期刊比较难办,没有固定的来稿,再没有完整的编辑记者团队,这种期刊几乎难以维继。这种期刊不以发表第一手的研究论文为重点,而是就当前的研究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等进行深入报道,科学研究、科技政策、市场行情都是其关注的对象。这应该属于科技加新闻的模式,如同英国的《新科学家》,当然国内也有类似的杂志,但鲜见出色的(财经、社会类的倒是有一些)。

LOP以市场化为目标,关注科研、产业热点,应该归于第二种类型。参考国外知名的光电杂志,将来LOP是有市场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却也崎岖无比。LOP脱胎于学术,有一部分的来稿,但编辑部对这本杂志的策划却是有心无力。困难之一是人手不够,没有时间与精力完成一些选题的策划组稿。今年提出做光学平台与光学设计专刊,本来这期做增刊出版是再合适不过的,但囿于以上原因以现在的人力很难完成。另外,还有一些做过的活动缺乏后期的总结,没有做大做精的余力。再有就是缺乏策划热点栏目的经验与经济条件。要关注热点,就需要能跟踪采访关键人物,仅靠编辑在办公室打打电话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需要人力也需要物力。前几天打算做一个LED专利的题目,与一名该领域的专家通过电话后,我感觉这是一本市场化杂志应该关注的题目。但可惜的是没有能力来做,只能与之擦肩而过。而且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至于因为杂志的报道给编辑部带来各方面的压力或运营障碍,这方面的经验还甚是匮乏。

我经常感觉期刊的运行还处在温饱阶段,维持出版,偶尔做一点小专题,如何脱离温饱谋求小康真正通过策划出版杂志,希望这一天不要太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21731.html

上一篇:读《三联生活周刊十年》
下一篇:编辑这活儿(1)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