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原谅我还要不厚道地引用一下清华大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闻,里面的一句话“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标。找一所国外大学进行同型比较……”,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标”“世界一流“不也是期刊项目里面用到的词吗?
百度百科说,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超标杆企业,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对标管理的思路,例如“对标世界一流 央企亮出行动路线图”。
众所周知,中国的科技期刊平均水平落后于国外期刊,我们要奋起直追,有个目标是好事。通过“对标”发现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例如主编编委的选择、出版平台的建设、管理体制的运行,将非常有利于期刊的发展。很多编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把自己的期刊办成XX样的期刊。
可是在办刊过程中,如何去“对标”期刊、去“对标”什么期刊,经常会有不同的观点。最经常提到的是“对标”某刊的影响因子、发文体量等指标。是不是达到或者超过了它,就一定说明期刊的发展是成功的呢?
新闻里经常看到XX刊影响因子超过了国际著名的YY期刊,满满的自豪感,给人的感觉就是期刊完成了全方位的超越。我想他们也是在暗暗地“对标”。
“对标管理“对于当前形势下推动我国英文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警惕的是不能在长年的”对标“发展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每种期刊都有它的出版背景,不同的主编会关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出版机构也会给期刊带来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期刊。如果出现了两种非常类似的期刊,这不一定是好事。而且有些东西,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填补空白的,过于强调“对标“也是对创新的否定。
每种期刊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如何在“对标“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设置”对标“指标非常重要,只是对标某个或者少数几个指标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目标。例如如果只按nature index,中科院世界排名第一。
另外,我们的期刊在发展,别人的期刊也在发展。如果我们的“标”变了,怎么对标,是按以前的目标,还是适时调整?弄不好就成了刻舟求剑。
Nature现在的地位,是在经历了150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物理学领域,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影响因子不是最高的,但当年引力波的文章就是投给它,不久就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这种品牌影响力如何衡量,如何“对标“?
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很久以前就听到有人豪情万丈地说把XX刊办成中国的Nature/Science。遗憾的是到现在也不知道“中国的Nature/Science”长什么样子。
再说“世界一流“。这个词最近在网上似乎给人很多负面的印象。这正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东西是不是”世界一流“不是自己说的,或者少数几个评审专家说的,要相信群众。
说中国的高铁是世界一流的,我相信没有多少人质疑。但二十年前,肯定不敢说中国的铁路有多牛。
指标出排名。按照US NEW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在中国国内高校数学学科的排名里,曲阜师范大学超越北京大学,排名国内第一。你怎么看?
对于期刊来说,同样如此。是不是”世界一流“,不是期刊自己说的,不是项目评审专家说的,也不是上级领导定的,而是期刊的用户——科研人员决定的。是不是主动投稿、积极审稿、经常阅读期刊论文,这才能体现期刊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世界一流”也不是靠文件能够实现的。中国有强大的行政能力,但要让全世界都认为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期刊,还是要靠期刊编辑的奋斗和学术界的支持。
中国目前的科技期刊水平,客观地说,还弱得很,也许需要长时间“韬光养晦“。搞得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在弄”世界一流“也许会无端增加发展的阻力和成本。中国科技期刊的提升计划已经让很多公司从中嗅到了商机。原来从中国不仅可以收到海量的投稿,还可以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直接赚到大笔的钱。
我们都有出版“世界一流“期刊的梦想,但梦想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