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说明,“回看”不意味着编辑职业生涯结束了,至少目前还在持续,做此题目的原因在于新闻出版署最近出台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很多同行在微信群里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焦点之一就是第十三条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每年累计不少于90 学时”。这里结合十多年的编辑职业经历,总结一下编辑技能的学习过程与对继续教育的感受。以下纯属个人想法,不代表任何机构(也没有资格代表)。
我的正规教育背景是物理学和光学,如果把期刊出版工作对应的学科为出版有关专业,那么我的确算是外行跨界的了。但由于学术期刊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学术专业背景(如光学期刊最好有光学专业背景),国内学术期刊编辑多数不具有出版类专业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补充编辑出版学的相关知识对理工科背景的年轻编辑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比较系统地接触编辑出版知识是准备编辑资格考试(中级)的那一段时间。虽然说是考试,但也没有只是当作一个考试来对待,因为这里面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那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让我对编辑出版的基础知识了有一定的了解。那个考试内容以图书出版为主,所以也就学习了一些图书出版的知识,虽然实际工作中不全能用上,也算是开了一下眼界。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一些针对基本技能的培训就不怎么参加了,但不时会去参加一些感兴趣的专项培训班,有机会跟讲课的老师交流一下。再有就是参加一些科技期刊领域的会议,听一下别人的办刊经验。后来在杂志社领导和上级部门相关项目经费的支持下参加了一些在国外开的出版会议(主要是ALPSP的年会,其他没有),也让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参加编辑资格考试、专题培训或者会议是编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机会,也能认识国内外一些大名鼎鼎的编辑,并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但部分活动背后的一个元素——学时,有时却让人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是各机构办的培训班,不管内容是什么,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多少学时。这些培训班很多不在交通最便利的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经常选一些天之南海之北的地方,虽不是旅游景区,但也有地方特色。殊不知,一来一回加上学习时间,有几个编辑部能够承办全员学习的成本。
一些会议一定要注明多少学时,似乎这成了办会成功的保证。办会的也一定要跟相关部门沟通申请到学时,作为一个大大的招牌,有了学时就不怕大家不来开会。而实际上有些会议事先声明没有学时的,参加的人也不少。
因为有了学时的要求,有些编辑因为各种原因上半年错过了学习的机会,到年底的时候就到处找会开,多数不见得是真的工作需要,而是为了考核。之前的72学时,算下来就是9个工作日。这9个工作日的工作谁来干?国内多数编辑不止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时还要身兼数职。没有办法,只能加班完成,但内心深处实在不想“工作学习两不误”。
需要办的培训班多了,业内能讲课的人就那么多,怎么办?一个报告讲几遍甚至更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当然也会有部分是相同的)。部分不够资格的也拉来讲,不管有没有用。还有一些报告内容,没有特殊性,完全不必要专门学习。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社会上火热的概念,虽然说有可能用于出版,但完全还没有重要到让所有编辑接受教育的程度。
从工作的角度来看,除了基础知识,编辑技能的学习还主要是来自于日常工作的训练。以改稿子为例,了解基本要求并不算太难(陈浩元老师十八讲在手改稿不愁),难在按照标准修改五花八门的投稿。这些具体问题的修改,是没有老师能全部讲到的,还需要在实战中摸索。听3天课可能不如改30篇稿子来的效果好(当然能听3天课收获也会不小)。再有就各种个性化的需求,培训很难及时满足编辑的需要。例如编辑有个要做邮件推广的任务,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显然不等培训班或者继续教育。
集中学习和自己学习各有优势,不可偏废。但一年90学时的时间如何能保证?一是能学到新东西,二是工作能安排的开。《规定》也给出了一些变相的学习方法。如在一些会议或者培训课上做报告,但这明显不是年轻编辑有机会选择的。再有就是撰写发表编辑类论文(要有国内刊号),这会不会再次带来编辑投稿的新高潮?学术界已经开始纠正“唯论文”的问题,编辑会不会自己开始“唯论文”,而且要发在国内期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怎么算?
对于集中学习类型的继续教育,建议分层次学习:新入行的编辑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编辑侧重工作交流,高层的期刊社领导要注重出版事业的规划。而且没有必要强调过长的学习时间,甚至几年参加一次学习也是可以的。出版领域没有那么多新的东西,也免得办班的老师挖空心思地找题目。
国内学术期刊特别是英文刊最近一些年进步明显,这都是编辑努力工作的证明。如果有了合适的继续教育,肯定会如虎添翼,但如果学习的形式重于内容,难免事倍功半。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