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不要用伪科学的眼光看待科学 精选

已有 3633 次阅读 2008-2-19 10:20 |个人分类:求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也是2006年写的一篇老文章。现在看来不见得还持有其中的一些观点,作为当时的思潮,不做改动放上来,大家尽可以批评。起码我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没有改变。

我们中的大部分,其实不懂得科学。

很多人以为,那些被证实了的学识、观点、理论和技术,才能称之为科学。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误人不浅。对科学的实证偏解导致了两种思维倾向,一是唯权威论,一是实证论。唯权威论认为,只有权威的人士、媒体、机构的观点才“科学”,而实证论认为,没有经受实验、事实证明的,就不是科学。不只是在平民当中,在学术界,一样存在这样的谬误。

到底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种精神,承载着人类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科学是一种态度,展示了人类永不停止的探索、思辨和追求;科学是一种方法,反映了人类理解世界的手段、维度和技巧。实证,只是科学的一部分。并非实证的,都是科学,也并非科学的,都要实证。

很多人对量子力学和宇宙起源的各个学说的观点是:无法验证,是科学家们用来忽悠人的。有这样的思潮很正常,它反映着大众对科学缺乏鉴别力。要知道古往今来很多现象在当时是无法解释的,很多设想是当时无法验证的,很多设计是当时无法完成的。最简单的例子,嫦娥奔月。2000年来人们视之为神话,但今天人类却实在的做到了。科学,就是人类不断的做梦。如果科学失去了想象,那么实证就没有意义。有些实证,是要很多年以后才可能得到证实或者推翻,但如果我们把每一个当时不能证实的理论都认为不科学而不去思考,我们怎可能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如果我们因为大多数的猜想都不正确而去否认猜想,那么我们又可能有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猜想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猜想一定都是科学的。永远不停止的想象、探索、求证、发现,这就是科学精神。

不盲从亦不盲疑,就是科学的态度。在盲从和固执之间,就是科学。在遇到一个新观点时,首先选择相信它。只有先相信,才能把这个观点看完。只有把这个观点看完,才能去思考它。只有去思考它,才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合理之处。只有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合理之处,才会去查找相关资料和设计实验。只有查找相关资料和设计实验,才会在当时的条件下,作出一个符合当时状况的判断。注意只是符合当时状况的判断。永远不要因为弦论很难验证,平行宇宙认为存在多个宇宙这样的理论无法验证,就去否定它!也不要认为潜意识无法探测就将之归为玄学!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猜想假设理论都是科学的猜想假设理论。要判断一个猜想是否科学,并不容易。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将大部分的伪科学论断鉴别出来。那就是,科学永远不会轻易的否定和肯定。如果有一个人说,他能够证明相对论是错的,那么这一定是伪科学的;如果有人说,用西方的理论方法,一定能改变中国社会现状,那么这一定是伪科学的;又有人说,用中国经典教育,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那么这一定是伪科学的。任何一个经典,都有适用的范围。不管是所谓的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其经典理论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场合。其实这么去分类科学,本身就是不科学。因此,认为某个理论一定正确,一定能够解决某个问题,这样的观点不科学;而同样否定那些经典理论著作的观点,亦不正确。那么否定经典的某个部分呢?这个就需要看完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了。极少的时候,全盘否定经典的言论也并非不科学。要鉴别这个,需要极大智慧。作为我们普通人而言,只要有正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就已经足够了。

说到底,科学应该强调的是科学的精神、思想、态度和方法,而不是仅仅追求科学的结果。如果说仅仅追求的科学的结果,那么爱因斯坦、薛定额这些人都很难称为科学家。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摩尼,老子,孔子,也都可以称为科学家。

可惜和可叹的是,浮躁而功利的社会,只讲求科学的结果,反而失去了科学的精神,失去了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5952.html

上一篇:秦汉英雄传说-4
下一篇:老男人养成计划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