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js 又名基湘,同学于浙大。

博文

答辩困惑

已有 3669 次阅读 2011-6-7 19:28 |个人分类:教学相长|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师, office, style

答辩困惑

基湘

做学生时多次旁听研究生答辩,做老师后自己也多次参加研究生答辩。虽然情形与感受略略不同,但场景依然如故:轻松自在,皆大欢喜者有之(多见);言辞激烈,互不相让者也有之(少见)。当然,大多数答辩都平平淡淡,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简单说来,无论什么答辩,答辩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认真者和随意者。随意的答辩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也会提出1-2个问题,加之语言平和,答辩学生及其导师皆大欢喜,答辩甚至成为毕业前的“集体娱乐”和“毕业秀”。

另一种答辩教师或许属于“认真者”或“严格者”。他们不能容忍学生的“常识性错误”乃至“非常识性错误”。诸如:

——怎么能文不对题呢?

——章节标题怎么能背离论文标题呢?

——纵横坐标上怎能没有文字说明呢?

——“文献综述”怎能不注明出处呢?

——图表格式怎能不按照统计学惯例而自作主张,上下颠倒呢?

——论文怎么能没有明确的问题呢?

——提出问题又怎么没有解答呢?

——前文提出了“理论基础”,后文怎么没有应用该理论(或加以呼应)呢?

——寻找“原因或提出“对策”怎能没有依据呢?

——“研究结果”没有呈现,怎么就提前得出自己的“创新点”呢?

——论文-章节标题怎么能像“政治口号”或“政治报告”标题呢?

——既然和他人论文相似,为何不指出他人不足,采取新的视角、采用不同方法、提供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呢?

…………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认真”或“严格”的答辩教师难免也有一些困惑:

   1、要不要指出这些不足呢?很多问题属于学生不用功或基础太差的结果。但学生的导师似乎与学生的论文有关。若指出缺点太多,学生不高兴,学生的导师也不满意,导致同行同事不快,这又何必呢?

2、有些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导师之间的学术见解有差异。此时指出不足,导师之间肯定也会产生矛盾,可能当面不说背后不快。比如“什么是研究框架?如何呈现?”、“85分是高分还是算中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学校与导师之间肯定有分歧。(哈佛大学还遭遇分数泡沫呐!)

3、自己对自己(本单位)的学生要求严格,外单位的同事对本单位的学生也严格,这时自己(本单位)的学生无论遇到抽查、升学、求职,还是评奖、出国都可能处于不利境地。那么答辩教师是“认真”还是“不认真”好呢?

4、自己对其他教师的学生严格,反过来别的导师也“严格”要求你及你的学生——不管合理与否,这时如何应对呢?这里的问题不是怕严格,而是怕“邪门”的严格! 既然如此,不如你宽松一点,我也宽松一点,相互表扬好了!

5、极个别学生实在太差,不让其答辩(或答辩老通不过)则难以毕业。这时学生迟迟挂在学校,人人看着头大!更怕学生有个万一! 可当初是谁把这样的学生招进来的呢?学生又为何选择读什么研究生呢?——不读研显然更好呐!

我自己似乎介于“认真”与“不认真”之间。有时或许认真过头,有时又实在不想提出任何意见。在中国学术界,该认真时得认真,但多数情况下似乎不认真更好。这对大家都好——就是对国家不好!

吾谁与归?何时见到一场激动人心、终身难忙、受益匪浅的答辩(抑或开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452676.html

上一篇:龙舟竞渡:浙大文化的可能品牌
下一篇:一字师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6 陈儒军 汪梦雅 曾新林 徐迎晓 杨春涛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