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博士生涨待遇有可能导致科研院所逐渐企业化 精选

已有 12408 次阅读 2011-1-19 00:57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生, 待遇

博士生涨待遇的问题最近引起科学网上的大讨论,我也来掺和一把。
现在的情况是,学生都非常赞同涨待遇,而大多数导师一般都不希望涨待遇。这很好理解,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和研究所对博士生涨待遇都是导师出钱,要从课题经费中出,对于课题经费少的老师吃不消。我认识的很多老师都表示如果待遇涨了,自己就负担不起了,以后就不再招博士生或者少招博士生了。这对于个别招很多学生但又不好好培养学生的导师来说,这政策刚好可以给他们一种约束。但我觉得,这种导师毕竟还是极少数的,对于绝大多数导师来说,少招博士生其实是对课题组不利,也对科研发展不利。
我觉得提高博士生待遇是应该的,博士生不应该是廉价劳动力,提高到一个月3000左右也符合国际规范。我不知道国外对研究生培养的经费是从哪里出的,但我觉得,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研究生待遇的费用不应该从课题经费中出。这样操作只会弊大于利。
80%的经费集中在20%的人手里,如果这20%的人都是凭真实实力的话,那利用博士生培养机制来淘汰掉那80%的落后科研人员,倒也是一种好事。而现在中国科研界面临的问题是:拿到超级多经费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科研做得好的人(当然也有不少科研做得真的很好的人),而是会搞关系的人。而有很多不善于交流不善于搞项目但喜欢安心做科研的人,可能会很清贫,没什么科研经费。在这种情况下,会淘汰掉很多真正是为了做科研而科研的人。做过科研的人应该都知道,如果大部分时间花在到处跑项目的话,其实没有太多时间安心科研。
如果所有博士生的待遇都3000元,而这绝大部分都是从课题经费出,那会导致什么现象?我想,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现象:
1、有些喜欢安心做科研,不善于搞经费的人招不起学生,从而不再招学生,从此课题组衰落下去,科研成果也会变少。
2、有些经费很多的课题组则刚好可以把那些招不起学生的导师的名额占了,招一大批博士生做项目,但导师由于申请经费而奔波,并不能给这些博士生以指导,能够提供的只是金钱待遇。这样就越来越像大公司的风格了。
3、有些中不溜球的课题组,为了能够多写经费招学生,就多接一些横向的项目。而横向的项目往往和科研创新无关,做项目的人出学术成果以及发论文困难。因为用在横向项目上的精力更多,课题组在学术上的成果会越来越少。
4、有些经费有困难的老师,但还是希望能够招到学生,就依附于经费多的课题组之下,做他们申请下来的项目,赚取他们项目中的一部分经费,养活自己课题组。而经费多的课题组,肯定不会把某个项目所有的钱都拨给下属课题组,而是会留下来一部分,慢慢地,就成了吴宝俊同学经常说的“学术包工头”风格的了。
所以,我觉得这样可能会造成研究院所越来越企业化风格,并且总感觉像“圈地运动”。
我觉得这笔博士生的培养经费应该由国家专门设立一份经费投入,这部分投入哪怕从庞大的科研经费中专门拨出一部分也行,来专门保障博士生的待遇。我认识的一位80多岁的退休研究员跟我说过,他建国初期在清华读研究生,国家给研究生的补贴可以养活7个人,而现在呢?研究生补贴中单纯国家出的那部分(好像只有二三百),连一个研究生都养活不了。
BTW:给一些招不起博士生的导师一些建议:现在博士生待遇提高了,但博士后以及底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没有提高,待遇中需要课题组出的那部分经费,基本和博士生差不多。招一个博士生还不如多招几个博士后或工作人员合算。博士后或工作人员经过博士期间的锻炼,一进来就可以独立干活,不用手把手教,并且一般来干活质量会比博士生强一些,还可以帮自己申请经费,真的很合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071-405705.html

上一篇: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还是太嫩
下一篇:回到家之后看到雪了
收藏 IP: 59.61.170.*| 热度|

31 张晗 苗元华 曾庆平 郭向云 张鹏举 吕喆 杨洪强 李学宽 梁建华 蔣勁松 赫英 王萌杰 徐坚 熊李虎 柳东阳 吉宗祥 葛肖虹 王伟华 乔浩杰 水迎波 陈湘明 杨顺楷 杨正瓴 吴信 徐耀 陈苏华 蒋永华 罗帆 xqhuang zsy1207333 coraline

发表评论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2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