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期刊遴选和叫停风波,我从来没有关注过。说实话,做科学计量学而不关注评估,可能我是唯一的一个,大家可以说我是个奇葩。但我一直以为科学就是科学,你评估说好,她是她,说不好,她还是她。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评估,如果不深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去,自说自话地定一个圈,然后用这个圈去套科学,套上去了,就说科学好,套不上,就说科学不好,这种评估可以说毫无意义。刘宇曾发表一篇文章,题目说《引文评价的合法性研究》,纵论了各种引文理论和实证结果,其结论是“引文评价无法真正测量被引文献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引文评价的合法性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对目前学术评价机制过度依赖以引文分析为基础的量化评价机制应该持谨慎的态度…”我深以为然。所以,对目下基于引文和论文的评价,我基本是回避。
而关注这个问题,是昨天我参加了一个会议,从这个会议上得知,同济大学这次外文A刊总共20(多)篇,我刘玉仙独占其7。回过头来得知是一个同事和其他老师从两个库同济几万条数据中梳理出来的。后来做了一下功课,实际上坊间已有按照这个外文A刊进行过各个学校的排名,同济图书情报档案专业在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之后,全国位列第五。排在清华和北大之前。北京大学曾是图情档的龙头老大,而同济大学实际上没有图情档这个学科,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在独自做着这方面的研究。我一个人独挑一个个名牌院校,会场的领导都说很是感佩。这就不能不让我对这次A刊遴选和叫停产生百味杂陈的感觉。可以试想一下,如果A刊不叫停,基于学科评估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性,7/20,刘玉仙一个人,在这一方面将为同济拿到35%的分数!刘玉仙在同济大学该成为怎样的英雄?
问题是同济大学没有图情档这个学科,如果A刊实行,我这么多的分数,一个学科都不能归入,一个参与人士说,当时很遗憾,我这么多的成果,都白白浪费掉了。浪费掉了吗?我曾经用我的推理思维能力,发现过隐藏在杂乱无章的科学研究,引文和论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有可能更深刻地揭示人类对科学现象的认知过程。不是“你用A刊评估学科,我是英雄,不用A刊评估学科,我就是狗熊”这么简单。我的科学发现就是我的科学发现。你评,它在那里,你不评,它也在那里!
我自然不在意这一落差,但问题是这种罔顾科学发展本身的评估,有意义吗?在文汇教育上,对叫停A刊是这么说的。上周末,教育部学位中心紧急发出一份《关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补充事项的函》,表示将重新遴选“A类期刊”。而且,“为了不影响评估工作正常进行,经审慎研究,学位中心决定,仍然沿用上轮的评估方式,暂不增列‘A类期刊’指标”。就是说“A类期刊”还是要遴选的。按照教育部学位中心网站的标注,此次A类期刊的名单,邀请了汤森路透、爱思维尔、CNKI、CSSCI、CSCD等机构,根据文献计量学等方法遴选产生初步名单,并请全国博士生导师进行网络投票,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推荐确定以上名单。应该说过程还不算武断,起码有一定的依据。问题是下次遴选,如我这般的问题,就会避免吗?会不会有王玉仙,李玉仙也在这种大起大落中体会到别样的悲凉?同样一个人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评估标准中,有完全不同的说法,合理吗?评估结果站得住脚吗?能令人信服吗?这次我发表的文章恰好落在了A刊的范围内,我相信下次遴选的A刊,肯定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庆幸发表自己文章的期刊落在了A刊之内,有人悲伤文章没有落在A刊之中。
我在一个学科建设和学科规划的群里说了这个故事,有个人说我有怨气,在群里传播负能量。连拉我进群的朋友都说很后悔把我拉进那个群,不想让朋友后悔,我就把自己踢出来了。我把这个故事在那个群里说,一不是显摆,二不是怨气,我只是想抛砖引玉,想让大家讨论一下学科评估问题,毕竟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如我这样的问题可能是偶然的,但偶然背后也肯定有其必然的原因。
通过遴选A刊问题来评估一个学科的合理性,我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假定我们无权过问政策的合理性问题,我们只能遵照这一政策实行,那么针对我所遇到的问题,这里就涉及两个问题必须要回答:一是,如果没有学科归属,我的成果该怎么算?是一笔抹杀,还是就近归口?顺带的问题是,该如何处理我?是流动到别的有我们这个学科的学校?还是在同济建设相应学科?这里就牵涉出第二个问题,在学科规划当中,如何考虑新兴学科的建设问题?因为学科总是在成长分化的,有些学科在成长,有些学科在死亡,还有些学科会诞生,这是科学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形态,比方不顾科学发展状态,自说自话来评估科学的科学计量学早晚会死亡,而基于科学本身发展来测度科学发展的科学计量学迟早要诞生。所以,学科规划,必须要研究这个问题。
有关引文评价,刘宇老师的文章里有一段精彩之极的话:之所以会出现对引文评价合法性的集体失声,原因主要出自两个方面:(1)非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对引文分析不了解。因此,虽然学术界对以引文评价为基础的量化学术评价政策诟病连连,但是批判的视角多限于宏观论述,无法深入到微观层次对引用关系的内在理路进行深入分析。在量化数据面前,传统的话语争鸣式批判略显苍白无力。(2)图书情报学领域学者对引文评价合法性问题的集体回避。由于种种历史、社会和学科自身的原因,图书情报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弱势边缘学科,学科地位不高,社会和学术界对图书情报学的认同度较低。引文分析及引文评价使得图书情报学找到了一个可以进行知识输出、对整个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突破口。我个人觉得,引文评价要想站得住脚,必须要强化自身的科学性,基于科学发展本身,建立一套符合逻辑,有逻辑力量的推理体系,自身站得住了,才能对别人指手画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