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北京电厂大火或许又烧出了老问题! 精选

已有 8220 次阅读 2015-3-15 17:03 |个人分类:广义安全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防火, 北京华能大火, 彩钢板

北京电厂大火或许又烧出了老问题!

150315 李健

回顾近年几场大火,都逃脱不了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贡献:

2009年央视大火,燃放烟花引燃违规使用的B3级(易燃)保温板。2010年上海教师公寓大火,电焊火花引燃外墙保温板。2011年沈阳皇朝万鑫大厦大火,烟花引燃外墙表面。2013年吉林宝源丰禽业工厂大火,造成火势蔓延的主要原因是厂房建设使用易燃材料。2015年2月阿联酋迪拜火炬公寓大火,大楼部分外墙被烧毁,也是因为使用了易燃的夹芯板(铝合金板夹塑料)(http://news.ifeng.com/a/20150222/43207970_0.shtml)。

前天北京某电厂大火,因2#发电机组氢气泄漏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引燃周边油、电缆等可燃物,进而引燃机组建筑厂房,而厂房建筑材质为彩钢板,又进一步加剧了火势。。。。。。

不知道为什么消防部门认为这起事故是安全生产事故,而不是火灾。(可能有火灾数量考核指标?)这样的认定或许丧失了一次对易燃建筑材料很好的讨论机会。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n/2015/0315/c70731-26694910.html北京**熱電廠爆燃系安全生產事故 官方稱非火災


从电厂大火现场图片看,厂房建筑材料极有可能采用了易燃的彩钢板。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彩钢板芯材主要是有机的聚苯乙烯和聚氨酯,遇到高温火花或明火时会立即燃烧。除这两种芯材外,还有无机夹芯材料(如岩棉、玻璃棉)和新型复合材料。有机的保温好、价格低,但易燃,并伴有大量浓烟和毒气产生。无机的保温性能相对差,价格高,但耐火性能好,阻燃等级达到A级(不燃)。新型复合材料如酚醛泡沫、气凝胶等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好,不燃、低毒,但价格高。

 

既然有既保温又防火的材料可选择,国家为何不强制使用?这又牵扯出了老问题,节能保温与安全防火的博弈。

首先是使用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要求,国家有何标准规定?公安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要求选用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但防火性能达到什么等级算符合要求并未做具体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B3级),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B2级),但使用什么材料和“严格限制使用”的范围并未明确。可见,上述两个标准规定十分模糊。

在施工安装方式方面,即使采用易燃的有机材料,为避免火灾蔓延而引起整体建筑物燃烧,一般采用不燃材料设立隔火带或其它技术方式,但目前我国也未有强制标准。

 

进一步的问题,推广使用不燃的A级材料生产供应充足吗。尴尬的是,国内A级材料产能低,只能订制,靠创新技术并能量产的厂家少得可怜。据报道,2012年通过住建部备案的能生产A级无机防火外墙材料生产厂家只有一家。再者,A级材料价格高,大多数项目业主为压低建设成本自然选择价格低、市场供应又充足的有机产品。与之呼应,规模小、无技术研发实力的生产厂家只能供应初级便宜的有机材料(甚至为迎合项目的低成本和自身利益最大化连阻燃剂添加都省了)。

使用易燃建筑外墙材料造成的后果是,无论大楼还是厂房,相当于架起了柴火堆,只差点火源了。往往都会因为一场小火而迅速蔓延成大火,并产生大量浓烟和毒气,而这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祸根。同时由于着火点易燃的夹芯材料处在夹板中间,救火难度增大,因为灭火剂只能大面积打在夹板上,不能直接作用于夹层里的燃烧物。

 

针对上述问题,这里摘录科学网从事阻燃保温材料行业的cjm2003先生(OR女士)在去年与我一篇博文中讨论的观点。

建筑保温材料行业,不管是哪一种材料,目前还都不完美。应该针对我国特点,对现行建筑业广泛使用的有机材料,做好阻燃剂添加工作,是能够实现在保温和阻燃方面都能令人满意的结果。应提高相关材料供应商的法律意识和提高违法成本,不能因为材料商利益最大化或项目业主拼命压低建设成本,而牺牲材料的安全性。所以,要提高我国建筑保温水平和安全水平,重要的不是材料方面,而是最具多变性的——人的因素!

同时国家要治本,鼓励阻燃剂的研制和开发,提高和升级阻燃剂等级测试标准,而不是现有的情况,GB 8624-2012甚至比GB 8624-2006还出现了倒退(指建筑材料燃烧等级分级标准)。


附:外保温材料燃烧的几场大火(图)

2009年央视新址大火

2010年上海教师公寓大火


2011年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大火


2013年吉林宝源丰禽业工厂大火


2015年2月阿联酋迪拜公寓楼大火



相关:

131109 从“11•15上海大火”事故中获取安全基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7402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874599.html

上一篇:MH370调查的“独立性”?
下一篇:巴西大客车坠崖事故与我国危险路段
收藏 IP: 60.19.129.*| 热度|

27 马德义 赵美娣 周健 贾绍凤 麻庭光 吕喆 黄永义 赵凤光 徐耀 武夷山 张骥 董侠 胡方云 李宇斌 李欣海 葛兆斌 苗元华 汪晓军 钱磊 庄世宇 宋泽阳 Wanmingfu zjzhaokeqin bridgeneer shenlu peosim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