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研也需“胡乱捣鼓” 精选

已有 13258 次阅读 2013-11-27 06:21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也需“胡乱捣鼓”


 

■武夷山

 

2013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爱德华·O. 威尔逊教授出版了新作《致年轻科研人员的信》,这本书部分内容是回忆录,部分内容是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忠告。他现年84岁,带过很多博士生,因此,他是很有资格提出忠告的。

 

关于年轻人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谋职,他没有什么具体意见。他说:“我生活在另一个时代。相形之下,你们正走入一个新时代,这里机会多多,但要求苛刻。”这本书的长处不是职业咨询,而是讨论、回答一个永恒的问题:什么品质才能造就一个优秀科学家?

 

为回答这个问题,他拿出了一手证据。他非常强调科学过程的创造性。因此,他鼓励读者们不仅要刻苦努力,还要做白日梦,甚至“胡乱捣鼓”。他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几个“胡乱捣鼓”的例子。有的胡乱捣鼓导致了重大发现,比如,他将一个种属的蚁后交换到另一个种属的蚁巢去,以观察蚂蚁的某些性状差异到底是不是基因差异造成的;有的胡乱捣鼓则通往死胡同,比如,他将磁铁放在蚁径附近,看看是否会干扰蚂蚁的导航能力,结果发现蚂蚁根本不受磁场干扰。他认为,非受控快速实验可以起到较好的探路作用,即使失败了,损失的时间也不算多。

 

他还认为,失败的作用太大了。多数年轻人对日后可能遇到的挫折之频繁、之惨重,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目前,科研经费在压缩,终身教职日益稀缺,那么,年轻人申请项目被拒、申请终身教职被拒的情形,肯定比20世纪更普遍。他写道:“对一定量的无序和失败要有心理准备。职业生涯的早期常有白费力气与挫败相伴。”

 

研究生难免碰到这样的情况:实验失败;课堂上词不达意;有的研究总也申请不到资助;有的研究总得不出结果等等。威尔逊说,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高标准的工作伦理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具备以快乐的心态熬过漫长的学习研究时光的能力,即使某些努力必然通向死胡同”。另外,表面上看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日后也许发现,那些时间并未白费。他坚持认为,探索的过程,对自己的研究(包括不符合原来设计方向的研究)逐渐熟稔起来的过程,对于科学家的创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历练。

 

有些人觉得,成功的科学家一定得聪明、数学好,并讲究准确精密。威尔逊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不惧风险的闯劲比聪明更重要;自己数学不好,可以寻找数学好的人合作;科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准确精密,而是“胡乱捣鼓”,看看自己能否注意到别人未注意的东西。

 

他也试图对科学家的人格特征做一些粗线条概括。他说,科学家往往较为内向,喜欢做白日梦。他们敢于挑战权威,不喜欢被指挥来、指挥去。他们的注意力会不断转移。不过,很多人很可能不同意威尔逊的概括,因为多种多样的人格特征都可能造就优秀的科学家,没有一定之规。

 

书的最后,威尔逊号召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些根本性的大问题:

 

“池塘、山峦、沙漠和雨林生态系统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什么力量把它们整合到一起?面临何种压力时,它们会崩溃?会以什么方式崩溃?为什么崩溃?事实上,很多事物都在崩溃过程中。人类要想长期生存,就得对这些问题以及有关我们地球家园的其他许多问题得出答案。尽快解答这些问题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需要付出更宏大的努力,需要所有学科的众多科学家参与。现在我想重复一下我在这一系列信件的开头处说过的话:我们需要你!”

 

《中国科学报》 (2013-11-22 第14版 读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44989.html

上一篇:[转载]“天来书院”与比田井和子
下一篇:Use the Right Word摘抄(15)--横扫
收藏 IP: 1.202.65.*| 热度|

86 王善勇 陈湘明 刘艳红 郭宪光 吕喆 许培扬 孙根年 郑小康 褚昭明 王峻晔 陈楷翰 文双春 孙学军 葛素红 刘洋 杨正瓴 王春艳 鲍海飞 李泳 曹聪 郭向云 刘玉仙 印大中 高友鹤 朱朝东 翟自洋 陆俊茜 赵斌 唐凌峰 段云峰 王贤文 罗德海 杨华磊 吴跃伟 刘用生 刘伟 薛宇 罗汉江 王勇 马鹏飞 魏强 王启云 俞立 李建国 李宇斌 钟炳 李毅伟 贺鹏 张南希 孙爱军 李土荣 郭嘉琳 李健 李桂顺 罗会仟 黄晓磊 赵丽莉 罗晓敏 赵美娣 陈冬生 戴德昌 余志伟 廖晓琳 徐福桥 赵凤光 时鹏飞 周春雷 魏瑞斌 熊李虎 何士刚 苏尚 高建国 吴跃华 clp286 wgq3867 者仁王 xqhuang Veteran11 wangqinling Allanmu xuexiyanjiu anran123 龚秋声 zhangling huazai2068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