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功利化也可催生科研兴趣,何罪之有?

已有 5455 次阅读 2012-12-4 16: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书人, 中国历史, 制高点, 名利场, 富达

   现在博士对物质稍微有点要求,就遭到众人的异议。认为博士应该清心寡欲,仅有科研兴趣就够了。
   那么,这个科研兴趣到底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科研兴趣是自小产生的,是家庭熏陶的结果,或娘胎里面带来的东西,与功利化毫无关系。我不能完全否认这种观点,但也不能完全同意。因为,科研兴趣可在功利化的道理上生根发芽。
  岳飞的白首为功名,可能是对人生功利性的最好阐释。在我看来,岳飞的功名欲望在先,然后才有了白首为期奋斗的历程。所以说,是功利造就了名留青史的岳飞。今天,您难道会因为他的这句诗而否认他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吗?至少我是不能。
  科研兴趣亦如此。如果没有功利性的驱动,恐怕很少有人能坚持到今天。纵观中国历史,读书人多富达,多位于上游社会,虽然有几段刻骨铭心的黑暗时期。正因为此,多数人便有了读书的冲动。冲动的初衷,就是直奔功利,中国有很多古圣先贤就是在追逐名利场中闪亮登场的。
  昔如此,今亦如此,读书人仍然占据功利之制高点。手握重权者,那个是文盲出身;腰缠万贯者,那个是两眼不是一个“八”字的(当然,世上没有绝度的事,不排除部分草根富豪,但毕竟是少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不是传说,是现实。于是,便产生了许多读书人。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一般的读书人被淘汰出局,功利制高点越来越集中到为数不多的精英读书人手中。为了挤进精英群体,按捺不住寂寞的年轻人,便开始了长期的教育投资,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一路蹒跚而来。在此路途中,他们学会了种种本领,也逐渐催生了各种兴趣,包括科研兴趣。
  所以,我们轻易不要否定功利化的社会功能,更不能贬低甚至压抑带着功利来读博士的学子们。我国的体制,本来就是一个功利体制,要不然怎么有科级、县级、处级、部级等官位设置,或助教、讲述、副教授、教授等职称安排。攻击甚至蔑视博士有功利性的诸位老师,难道您忘了您是怎么成为教授的吗?如果您确实超凡脱俗,怎么一辈子不定位在助教职称上呢?我想,您不可能,因为功利性是历史的产物,已经深入到您的骨髓!虽然您表面上堂而皇之,其实欲盖弥彰!!!
  博士,有功利的自由和权利,有为房子和生活后路而放弃科研的权利。科研兴趣可以培养,在万不得已是也可以放弃。放弃,不是博士们的错,是进入功利制高点的保障体制出了问题。如果每个毕业的博士都能衣食不愁,又谁愿意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科研兴趣而弃之呢?
  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们比站在功利制高点的人们更可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6916-639136.html

上一篇:我为什么后悔读博士?——来自一位已毕业博士的心声!
下一篇:学生逃离科研,导师难逃罪责!
收藏 IP: 60.165.21.*| 热度|

4 李方和 李学宽 吕喆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