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utcrop 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博文

想要【创新】,请先【积累】 精选

已有 5513 次阅读 2012-8-14 10:06 |个人分类:科学网大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积累

上篇博文《我们真的缺创新吗?》提到我对创新以及创新性思维的观点,这里重复一下我的观点:追求创新以及创新性思维没问题,我也支持;但请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进行。

创新和积累,都该重视,这类大道理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有限的精力、经费,在不同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应该有所选择和偏重。

窃以为目前国内无论科研学术还是行业技术领域,恰恰是踏实积累不足,而追求创新的形式有余。

积累不足,很容易坐井观天的夜郎自大。比如硅基芯片,国外工业界已经把纳米级的电路产业化了,我们还在搞什么?相信相关专业的老师很清楚。这种差距下谈创新,很讽刺。这是其一,刻意追求创新的虚无之处。

再比如,不少老师抱怨专业教材老化,或者很差,但没人愿意编写教材;为什么?没创新,吃力不讨好。朱志敏老师提到一件事就很有代表性:“就说地质学吧,我觉得现在首要的是国内的教授们,应该引进那些主流的经典教材,从本科生就一步步打好基础。”;这种情形,不仅仅在地质学。而高质量的教材,是一个行业的基础——那些本科生,是未来工业界的中流砥柱。这是其二,刻意追求创新的危害之处。

金老师提到,基础知识积累不足的情况下,虽然多数人做不到创新,但不代表少数人做不到。这是很投机主义的科研风格,我个人是反对的。也许某些学科可能出现毫无专业基础的民科获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但工科类很多学科是讲究前因后果的系统工程,靠投机和误打误撞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

即使创新本身,也讲究一个基础的创新思维训练;比如TRIZ理论。但什么是创新,什么算创新等关键问题,我认为很多人,包括创新的评价者们,都未必能很好的把握。

其实关于创新基础的话题,科学网之前也有不少好文章,比如:

我是赞同和鼓励有基础的创新,但反对把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导向,甚至科研评价标准来刻意引导科学家们为创新而创新。积累不扎实的创新是沙滩上的大厦,走火入魔只是个时间问题。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访问可点链接,下同);新浪微博是@outcrop,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机电工程师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科学网大学”,欢迎加入科学网大学群组讨论、尝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50-602027.html

上一篇:我们真的缺创新吗?
下一篇:美国X-51A超音速飞机掉海里去了
收藏 IP: 112.93.216.*| 热度|

23 刘全慧 吕喆 贾利军 李学宽 牛登科 曾新林 鲍海飞 肖振亚 高绪仁 汪晓军 宋有洪 万润兰 李红 曹俊 邹谋炎 蔡庆华 蔡津津 陈绥阳 占礼葵 李宇斌 wgq3867 tianyuthu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