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创新需要学习,创新不必模仿

已有 5618 次阅读 2012-8-13 10:3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模仿

       科学网博主童庆炳老师撰文指出:“如果我们不从模仿开始,我们又怎么会有创新呢?”童老师进一步延伸:“我很反感现在填什么项目申请表都要写创新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7237&do=blog&id=601241

 

        我的观点与之相反,陈述如下。

 

一、  创新需要学习,未见得必须模仿

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极其重要、但人类至今未能了解或未能突破的问题笔笔皆是。学习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学生或非学生(如果教和学到位的话),在尚未来得及模仿的时候便已经知道了这类问题的存在。其中那些立志要发现前人之所未知或突破前人之所未能的人们,兵马未动之前,他们最应该也最希望做的便是尽可能地在学习(即信息收集和分析)中了解前人的局限、不足、或错误,发现前人久攻不克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蹈前人已经失败或不太成功的路径,更有效地找到了前人不曾发现或不曾尝试的方法。这就是我一向建议学生们的所谓“批判性地学习,专挑大师的未能”。无论是批判性学习的目的还是突破性实践的立意绝不是为了先精致地模仿前人或大师的路径,达到大师模仿的极致后再图超越,而是一开始就抱有超越的视野。有意成为学术领袖的学生,即使师从一位学术新星(rising star),其出师后也应另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学术专长,而不能在导师开辟的园地里守成甚至发展。

 

二、  我国对真正的创新的要求远远不够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及技术科学家,我认为我国各类基金的申请对创新的要求非但没有过头,而且远远不够。许多重大科技专项,只要求申请人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不敢提国际领先或国际首创。事实上,在管理层和大众的视线之外存在着许多首创性、突破性、甚至革命性的科研思路。恰恰是因为管理层不能深入科学和技术的细节评判创新,这些思路要么夭折在萌芽状态,要么须以小米加步枪的条件奋斗多年才能浮出水面。如果我们的一些重大科技专项明文、明确、旗帜鲜明地要求国际领先和国际首创,甚至要求必须引领一个领域或行业的科技革命,那么,上述那些极易被埋没的突破性、革命性思路会容易出头的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2-601687.html

上一篇:关于我们没有原始创新的答案
下一篇:基金评审是中国科学的软肋,不平则鸣是现代公民的正常
收藏 IP: 74.102.172.*| 热度|

11 吕喆 罗德海 刘洋 陈安 贾伟 印大中 王汀 赵凤光 杨正瓴 王进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