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变繁琐而粗燥为简捷而精致——缓控释微球的市场门票

已有 564 次阅读 2024-6-10 18:3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应邀去一个制药界会议讲缓控释微球注射剂,发现弹唱了十数年的老调仍在会场回荡:仿制药内卷激烈化下,利用复杂制剂的难度门槛,拿大把资金砸出可预期的仿制或“me too”式药物制剂,构建竞争高地,让资金不足的芸芸药企望而却步。

新技术不断出现使这一思路显得尴尬甚至幼稚。缓控释微球算是最早上市的一类长效注射制剂,药物包封于可降解为内源性单体的聚合物小颗粒,注射后缓慢释出。其过于繁琐的制备工艺和低下的质量重现率不仅形成了准入门槛,也催生了新技术的研发。注射后形成缓释凝胶的液体制剂,化学接枝长链聚合物(如PEG化)或生物融合抗体FC片段以延长体内半衰期的分子修饰技术等等长效注射技术接踵出现,各领风骚十数年,吸引了国内一众药企跟仿,终因内在缺点冷却降温。始开药物分子PEG化长效注射方案的Enzone公司关门大吉。

问题是这些新技术的黯然失色并没有让缓控释微球返衰还春;其繁琐(难以制备,质量难控)而粗燥(血药浓度波动,蛋白药失活)的本性使得跨国药企数十年前开发了十个缓控释微球制剂后不再投入新产品开发,有些产品还撤出市场。国内药企只好对仅有的十来个产品展开仿制,争抢能够进入医保的前6名。一场和尚不多,粥却更少的时间赛跑拉开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剧本中加入了新的角色:丹麦药企诺和诺德将用于多肽的人血白蛋白的可逆络合链长效注射技术用于生长素,克服了上述化学接枝和生物融合技术大分子基团造成药物比活性大幅降低的缺点,成为一代简捷而精致的长效注射剂技术。这不仅让一些药企的防卷举措之一——现行的缓控释微球更显繁琐和粗燥,而且对长效注射剂研发产生釜底抽薪的虹吸效应,境内药企即便喜欢仿制,仿制的对象也永久定格在不再增加的几个产品上。

如此看来,缓控释微球制剂上,只有少数先行药企可以在这场僧多粥少餐桌上畅饮,后来者注定得不偿失?在有限的市场上拳打脚踢,这是必然的,而且几乎所有领域皆然。对技术加以分析,缓控释微球却是所有长效注射剂中唯一有可能实现单针数周乃至数月的疗效,并且长时间维持相对恒定的体内药物浓度的制剂。近年来,口服不吸收而必须注射给药的多肽、蛋白药物越来越多,已达全球处方药市场的52%;长效注射剂需求越来越大。缓控释微球若改掉其繁琐而粗燥的坏毛病,变得简捷而精致,不再是现行技术下的“复杂制剂中的复杂制剂”,将在更多的药物上应用,将有更多的新制剂供给患者,也供给国内药企仿制的对象。我们团队已经在科学和技术层面实现了上述“简捷而精致”的目标,达到中试规模。鉴于讲下去会过于专业,此处从略。

      几乎任何种属的动物都会因生存资源不足以供给日益增长的数目而发生常态性的内卷;只有人类不同。人类通过一次次科技突破,增加福祉总量,突破内卷,享受一段欲望低于供给的丰衣足食。各个工业领域也存在着因新技术突破导致行业福祉总量增加,以及新技术被快速拷贝而白菜价化,行业再次陷入内卷的循环。如果中国的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产生更多的首创性发明,增加行业福祉总量,而不仅仅提高了自身的内卷竞争力,一定会得到全球同行的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2-1437596.html

上一篇:奥密克戎病毒的暴露度与症状
收藏 IP: 222.67.13.*| 热度|

2 杨正瓴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