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哲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国求 研究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专著十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博文

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5)

已有 4897 次阅读 2011-6-5 10:47 |个人分类:物理学哲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物理学家

四、物质场、电磁场与曲率场、电磁波与曲率波

甲:由牛顿力学的能量、动量关系式可得出薛定谔波动方程,由狭义相对论力学的能量、动量关系式可得出克莱因-高登波动方程。这两个方程中出现的波函数ψ可解释为,在‘量子化’之后,时空中出现了一种场,人们把它称为‘物质场’,它的场量就是波函数,这是因为‘物质场’的场量在时空中的变化可表现为行波或驻波。

乙:“薛定谔、克莱因-高登方程中出现的波函数ψ可解释为,在‘量子化’之后,时空中出现了一种场,人们把它称为‘物质场’。” 这话似乎过于笼统。波函数ψ的解释争议很大,流行的也有5-6种,概率解释是正统,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狄拉克方程中的波函数均属这种解释[1]P6-7。‘连续物质场’解释是量子场论中抛弃概率解释的产物。其实,它还算不上量子力学中波函数ψ的解释,至多它是建立量子场时,试图谋求薛定谔方程与麦克斯韦方程等价性的临时需要[1]p56。量子场论中规范场、路径积分方法,波函数ψ就又不需要‘物质场’概念。

但量子场论中,传递与光量子相伴生的物质波的这个“物质场”到底是物质的什么场呢?它应该不同于物质场——电磁场,电磁场的电磁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传递电磁能,是连续场中质点的振动所为,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能量在‘场介质’中的传播。而与光量子相伴生的‘连续物质场’,我们知道的只是在场(势函数)正则量子化之后,粒子数表象中“传递物质波的场”,与对应的微观粒子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相关,即波函数ψ绝对值的平方代表‘点粒子’在某能级出现的粒子数。同时通过约定,以场的能级数=光量子数,光量子的能量=能量子的能量,来建立了光量子数与光的能量分布之间的联系。‘连续物质场’ 演变成了‘粒子分布函数’,因而原先假设的‘连续物质场’并不是能量的直接传播者。

质点没有内在结构,物质波当然不是质点自身内在的什么运动。因而在‘质点模型’中,粒子数表象中的物质波只能是点粒子的统计分布函数,‘物质波’当然就是光量子数的统计分布函数,‘物质波’转换成了‘数学波’。这个自然的转换,使得粒子数表象中传递物质波的所谓‘物质场’变成了描述光粒子分布的‘数学场’, 显然与起初期望的物质场本身的物质性相矛盾。可见,麦克斯韦电磁场不同于薛定谔物质波场!麦克斯韦方程与薛定谔方程在物理意义上并不完全等价[8]一个是经典电磁理论中真实的连续物质场,一个却是量子场论中最终扭曲、演变了的数学场。所以在正统思维方式中,人们有理由怀疑物质波‘是否真实存在’。这是量子场连续物质性假设逻辑悖论的根本困难所在。

在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波函数是曲率波,是物质场——曲率场的波动表达,并描述在量子伴生空间。微观量子客体不是质点!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也不是只能代表概率!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还能代表微观粒子自身不可忽略的空间构形!而且“构形”的变化,呈现物质的波动存在形态。曲率场的场量ψ在量子伴生空间中表现的行波或驻波,均是曲率波所为。

深入分析还发现,量子场论中粒子数表象数学操作隐藏有量子测量机制,深刻揭示了量子测量的物理本质。粒子数表象是量子伴生空间曲率描述转到外部物理空间‘质点’描述的产物。粒子数算符的对易性质,非对角矩阵元的零特征,无相干性,这些都是符合质点模型特征的最好说明。它显示曲率波经过量子测量,作为粒子的统计分布,与爱因斯坦光量子统计描述相吻合,可在实验中观察到,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对应。这些都表明曲率波有其物理真实性。

显然,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光的曲率场类似于电磁场,也是光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们都可归类于物质场。光的物质波——曲率波也类似于电磁波,但有重要区别。光的电磁波是电磁能在电磁场介质中的传播,使用质点模型,由麦克斯韦方程描述在三维至多四维宏观物理空间;光的物质波(曲率波)不是以曲率场作为介质直接传播能量,而是曲率场自身结构变化的波动表达,是场的波动存在形态;光量子的能量、动量只决定波的频率和波长,物质波(曲率波)与曲率场有共同的物质本质,由薛定谔方程描述在量子伴生空间。

由此我们认为,光的曲率场存在形态,与光的电磁场存在形态一样,均是光物质的不同‘现象实体’,是光物质在不同认知环境中的呈现。量子场论中,电磁理论中原本没有物理意义的电磁势Aμ与光量子波函数等同[1]p5673,矢势Aμ的物理意义很可能在曲率波(物质波)层面发生了改变。曲率波(物质波)直接从光粒子自身空间结构上表达了矢势Aμ的物理意义。电磁场与曲率场,电磁波与曲率波(物质波)也因此有了联系。电磁势Aμ电磁场E物理意义上谁更本质的争论也可告一段落。玻姆AB效应中干涉条纹的移动,通过电子、光子间的物质波关联,应该得到了很好的物理解释,不需要重新假设“以太非完整畸变”[9]p154-15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451821.html

上一篇: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4)
下一篇:与物理学家座谈——晒晒物质波与量子化概念(6)
收藏 IP: 59.174.158.*| 热度|

2 吴国林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