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浑沌与变形

已有 3284 次阅读 2011-5-26 09:23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office, style

 

 

 

新买了一本Signet Classics版的The MetomorphosesOvid的《变形记》),本书版本很多,中译本似乎也有几个(我还没有呢)。书名“变形”,隐喻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从这个意义说,我们甚至可以用metamorphoses来作为《易经》的标题。【此书太有名,简介可以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Metamorphoses

 

我买这个版本,是因为它最便宜,而且是Horace Gregory1898 ~ 1982)的英译,公认为现代最佳译本(之一)。拉丁原文是六音步的(荷马史诗也是),但译文好像是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但并不严格。

 

Before land was and sea —before air and sky

Arched over all, all Nature was all Chaos,

The rounded body of all things in one,

The living elements at war with lifelessness;

No God, no Titan shone from sky or sea,

No Moon, no Phoebe outgrew slanted horns

And walked the night, nor was Earth poised in air.

No wife of Ocean reached her glittering arms

Into the farthest shores of reef and sand.

 

这是第一章,标题是Chaos and Creation,这个创世纪的神话,不完全与圣经一样,和我们的开天地的神话更不同。有趣的是,它的起源包括了海陆、日月、生命……这一点和后来的科学问题是一致的。我们的起源,似乎不能划分这么明确的“科学问题”。

 

前天提到汤川秀树看《庄子》,那也是一段起源文字: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尽管这儿已经先有了几个“帝”,但两个一起代表时间(流逝),另一个则是“浑沌”的代表。趣味正在于要“时间”来为浑沌塑造结构,从今天看来,它不算明确的创世纪,却是令人遐想的宇宙论。庄子的高明还在于文字的“倏忽”(我们的祖先似乎都喜欢如此,那会儿的人是不是因为更单纯所以更聪明),给后人留下的幻想空间大,解读的自由度多。而西方神话具体而实在,正好衍生出“科学”。

 

如今,科学重新抢占哲学,物理学遭遇“东方神秘主义”时,我们前辈的恍兮惚兮的言论,成了科学寻找灵感的后花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448079.html

上一篇:科学院的引力
下一篇:形式的好奇(1)
收藏 IP: 118.113.2.*| 热度|

7 吉宗祥 陈湘明 杨正瓴 武夷山 柏舟 vigorous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