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zhong 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文

我的物理,我的大学 (50)

已有 3135 次阅读 2011-2-28 09:04 |个人分类:我的物理 我的大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 物理

                               【2010级 学生作业】

 

      时光飞逝啊,转眼间,我进入南大已有三个半月了。是的,岁月的步伐终将模糊美好的记忆,时间的流水终将掩盖曾经的足迹。那宝贵的点点滴滴,那珍藏的林林总总,当初我那初见物理的惊喜与感动,我本以为一切已随时光之风。然而,有一种东西却烙印在每个人的生命里,不会消失,不曾褪色,我们所热爱的,所追求的,是永不消逝的。所以,在这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当我蓦然回首,潮水般的感觉将我淹没,千种激昂,万点低回,无数感动,无数欣喜。

     “我们惊喜地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和谐,当我们诠释自然时,一切是如此之美。”

       风吹过,种子随风而至,在不知名的角落,不知名的时间悄悄发芽。回想我与物理,我无法发现我们之间的缘分从何而起。是童年在母亲膝头懵懂地聆听科学家的丰功伟绩时?是小学在自然课上充满崇敬地感受自然的变化神奇时?亦或是初中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了解复杂现象中的简单之美时?不,我不知道,我所了解的,是物理的魅力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

       记的中学初进,未碰物理前,我对物理还只是饱含敬畏,这是一门何等高深的学问:从九霄云端的电闪雷鸣,到呼吸吐纳间的各种分子,从无可想象之小,到不可思议之大,我们的一举一动,无所不包含于物理。课外的阅读使我充满着对物理的惊叹,这样的科学一定极为复杂吧。我好奇着,畏惧着,正如我小心翼翼地适应着中学生活般地接受着物理。感谢我所有的物理老师,也许目前的教育制度偏向于应试,但我所有老师都教给我了一点,学会欣赏物理所带来的简单之美。“使用数学也许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你们所追求的是事物本身的规律与逻辑,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好几块,解决每一小块的问题,并把答案矢量相加,从而解决全部。”一位老师曾如是说,这是应试教育的好的一面吧,为了让我们在考试中尽快更好地解决问题,老师们总提倡寻找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案。而我也从中获益,在惊叹于一个个玄妙的问题被寥寥几个公式解决时,我透过物理符号看到了更多,那些被我们认为简单无比的公式是几百年物理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晶,那简单的公式描绘出了何等壮阔华丽的世界。物理是何等的简单而精彩!

      高三的时光是最难忘却的感动,记的我们高中青葱生涯的最后日子里,当我们淹没在题海和压力中时,物理的惊喜总未停息。中午饭后恬静林间小道的徜徉,傍晚喧闹篮球场边的沉思,深夜温暖灯光下的归程,太多苦涩又甜美的回忆。高三的物理老师啊,原谅年轻人当年的冲动与轻狂。老师是一位年近60的老教师,他曾说过,我们年轻的脑瓜肯定比他光光的脑门强得多,他对物理还有好多不解,但不要紧,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学习。是的,狂妄的我们曾一度对这个老师嗤之以鼻,不能理解自己学科的老师算什么好老师,我们总果断指出他在批作业中的错误,并对之大发牢骚。然而他总是乐呵呵的改正,从不在意我们当堂毫不留情地指出错误可能让他面子挂不住。我们当时沉浸其中,从没在意下课时我们总把讲台围的水泄不通,总在上课铃再度响起时才不舍离开,从没在意即使我们提出错误的观点,他也乐于与所有人一同推导,从没学生在意自己的愚蠢。是的,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认可着一点,真知不需要顾及其他,我们只是在雕塑一尊美的雕像;是的,老人的宽容与理解,提倡与鼓励让我们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是的,无论何时何地的徜徉,沉思,我们都以思考物理之美为荣。我感到充实,因为这并非虚幻之美,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能学以致用,这是世界的法则,我们的笔下是整个世界。

      “那曾经的美,如今却变得复杂,在困惑与迷惘中,我们该如何接受,如何理解这变化呢?”

      随着我步入南大,这所我理想的大学时,物理的面纱犹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般的,由如此简单,变得如此让人捉摸不定了。大学的课本真的很厚,真的充满了好多复杂的公式和运算,特别是各种积分,各种逻辑分析,初学时,真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我迷惘了,困惑了,不知所错了。这就是物理吗?从那些简单的公式出发,竟能推导出如此复杂的衍生公式,分析一个小小的自然现象,在考虑各种力的叠加后,数学语言的描绘怎么如此让人难以接受?我的脑瓜怎么这么笨,我可以掌握这门艰深复杂的课程吗?

      世上可能只有影而没有光,只有黑夜而么有白天?幸运的,大学在展示物理复杂的同时,也展示了全新的解决方法——实验与拟合曲线。如果说高中物理给我们展示的是,我们完全能以计算的形式定义这个世界,只要我们的运算能力做够强大,整个世界都能展现在我们的笔下,这是一个何等理想宏伟的世界;那么,大学物理展示的世界则更是现实,太多的影响因素了,高中的考虑因素太少,太过于理想,而现实的世界是复杂多变的,理想实验的结果和现实往往是模糊的,和现实有所偏差的,(这一点,做过物理实验的人都深有体会,几乎没有一次结果和我们预先计算得出的结果一样)我们的能力所限也许不能计算微分方程得出理想结果,但通过拟合曲线,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条模糊的轨迹,从而了解出大概的结果。我们的笔下不再是清晰明朗的整个世界,而是世界模糊之美的影子。

     仍然要感谢我的老师,“相信这一点,你们现在不会解一个积分方程,两个星期后,你们肯定会解了,但你们若缺少发散性的思维,那么半年下来,你们顶多学到了一点数学解题技巧。”老师的话音犹在耳,细细咀嚼,我体味到了,那我认为完全不同了的物理,仍然是它自己。是的,它计算的表达方式是变复杂了,但它骨子里的思想,它的灵魂始终不变:他仍然要求着一颗好奇的心,一颗思考的心,一颗充满逻辑探究的心。一切的复杂起于简单,又可以分解为简单,复杂的公式在细细品味后,它简谐明了的特性仍在熠熠生辉。你听,那公式间流动着莺歌软语,震颤着雷声隆隆;你看,那笔记下闪动着群星璀璨,辉煌着恒星之辉;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中华的古人曾如是感叹,现在,我们学习的物理,正凝聚着时间与空间之辉,在我们的眼前描绘出永恒。物理从未改变,思维逻辑之线贯穿了它所有的变化。

      我真的是非常幸运,得以在南大,这块学术气氛浓厚的净土,来学习物理,学习这个世界的脉搏。同学们真的非常出色,他们有思想,有见解,乐于探索,我们在此生活学习,感受百年南大浓郁的学术气氛与年轻人热血交织的氛围,那真是一种绝妙的享受。丰富多彩又充满惊喜,大学的生活对我们而言,就好比当初物理学家们面对量子力学,虽然暂时无法理解,但只要它能用于实践,那就去研究吧。因为我们相信,一如量子物理学家那样相信,最终,我们必将理解!

      “当我们翻过这些沧桑的历史,去感受物理学家的心血时,我们会体验到他们的骄傲与荣耀。”

      收回飞扬的思绪,回到眼前这本物理学史的课本。物理学史,这是每个物理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仅仅是现在才开始学它吗?不,我们的学习早已开始,从学物理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从我们怀着崇敬地瞻仰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探究过程,从潜移默化中,我们已经模糊地知道了它的大致轮廓。如今,当我们把它看做一门课来对待时,我们得以从一个更高角度来理解物理的出生与成长。

      这是一门有趣的课,在老师的讲说下,从爱因斯坦的俏皮到费曼的幽默,各种名人轶事都栩栩如生;这也是一门震动人心的课,各种科学家为维护真知而付出的血汗都历历在目。在这门课中,我们犹如空中的飞鸟,高翔在云端,得以俯瞰无垠的物理之海,它具体了我们心中模糊的物理学影子,连通了我心中各自独立的科学发展之路。电磁学,力学,热力学各种学科的发展都充满着交叉与互助,物理的大厦得以一次次重铸,一次比一次更为宏伟,震撼。迷惘,压迫,希望,坚持,探索,抗争,薄薄的书页里,是科学的进步,是人类的发展。这门课深刻地展示了人类了解物理的过程,以及抗争者的努力。物理是活着的啊,它告诉我们,每一次当它遇到挫折,就意味着旧规律的打破与新规律的重造,每一次革新并非毁灭过去,而是包容过去,因此它才得以不断发展,发挥着它无穷尽的力量。

      但是,比起这门课所告诉我们的历史知识而言,更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品质。在这门课里,我们见到了更多我们原来所不曾见到过的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当所有人为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头做出的贡献津津乐道时,他们显得如此默默无闻,然而,科学的大厦正是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所缔造的,他们尽管未曾声名显赫,但他们的努力在数百年后仍对世界做出了贡献。当然还有更多的无名者,他们被遗忘,没有人记得他们埋头书案,或仰颈观天,为探究物理耗尽了最后的生命之辉。他们是历史长河里毫不起眼的一朵,但正是他们,构建成了波涛汹涌,势不可挡的科学发展之河。

     甘于奉献并乐于奉献,甘于探究并致力于探究,耐常人所不能耐之寂寞,正是因此,他们宽广的肩膀撑起了,伟人前进的步伐,传奇得以书写,物理的奥秘得以让人了解,让人如痴如醉。这贡献,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的荣耀。我们学习,并希望我们将来也可加入其中,追随他们的脚步,使它更显荣光!

      凉风习习,夕阳已下。望着深蓝色的天空,我笑了。我的物理,我的大学,你们就像一杯诱人的美酒,让人无法抗拒,那就让我把你们一口喝下,去品味,体味科学之美。为什么要去探究物理呢,因为逻辑之舟在哪里,美丽的奥秘之海永无尽头。

                              2011年1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59-417239.html

上一篇:雨中的南京大学
下一篇:“涨”速之快,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收藏 IP: 218.94.142.*|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