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科学的作用不明显?

已有 5985 次阅读 2011-2-25 07:08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联合国

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科学的作用不明显?

武夷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联合国系统中体量很小,经费有限,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无法相比。它目前在促进科学发展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原因很多,其中未被充分注意的一条原因是:联合国自身不重视UNESCO,也不够重视科学。德国学者Klaus-Heinrich Standke教授在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杂志2006年第9期发表的文章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global cooperation: the case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UNESCO(全球合作中的科学与技术:联合国与UNESCO的案例)分析了这一原因。

文章首先回顾了UNESCO的成立背景。早在1919年,国联(博主:可以认为,国联是后来成立的联合国的雏形)的成立就为讨论科学领域的共性问题创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平台。 1922年,国联下面创立了“知识合作组织”(Intellectual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某种程度上,可以视其为UNESCO的前身。

本来,UNESCO只重视教育。在世界科学界尤其是英国科学界的压力和推动下,194511月才把表示科学的“S”加到这个组织的名称中去。

199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成立了“科学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开会时,居然没有UNESCO的代表。

联合国官方网站上,“联合国系统联合国诸计划中的科技伙伴关系”栏目列举了很多联合国机构,如世界粮农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环境署、Office of the High Commissioner on Human Rights(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等,却只字未提UNESCO科学部门所开展的活动。

在联合国科学技术应用顾问委员会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提交“科学技术应用于发展世界行动计划”报告30年之后,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科学技术应用于发展维也纳行动纲领”二十年之后,总算在联合国千年计划之下安排了一个“科技与创新工作组”。

联合国全球发展计划(UN Global Plan)的参与机构很多,偏偏没有列上UNESCO

联合国千年计划文件的参考文献约300篇,出自UNESCO的才一篇,是“2000年达喀尔行动框架”。

总之,联合国与UNESCO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关系特征可概括为:

19451977,平衡的伙伴关系与相互信任;

197720世纪90年代初,紧张与竞争;

20世纪90年代初迄今,不断增长的冷漠。

UNESCO的《世界科学报告》只发表过三回,分别是199319961998年版的。(博主:19961998年版的报告都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译为中文公开出版。去年,UNESCO推出了2010UNESCO科学报告》,尽管该报告的标题中少了“世界”两字,但是,报告的性质仍旧是“世界科学报告”则毫无疑义。我对该报告的点评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393683)。

比较起来,在科技事务方面,UNESCO一直关注科学及其应用,联合国则更关注一个序列:科学-技术-创新-产业。

 

博主:笔者多年来参加了UNESCO的不少会议与活动,深切感到这个组织是个很好的平台,可惜其作用与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我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洪天华合写的《科技界如何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个平台?》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12891

 

在国内,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些很好的组织,很好的机制,很好的平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受到重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令人叹惋。这其中有什么共性因素?值得探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16288.html

上一篇:[转载]Think tank head warns of China's rise in innovation
下一篇:[转载]中医药高中实验班首次招生
收藏 IP: 219.142.135.*| 热度|

13 赫英 曾庆平 刘立 许培扬 赵明 吉宗祥 陈绥阳 杨月琴 赵凤光 孙学军 赵星 张焱 陈辉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