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以往博导给博士生发津贴都是自愿行为,给多给少有赖博导科研经费多少,还要看博导本人大不大方,反正具体如何做还是凭个人良心。刚才看到科学网博主李东伟教授的博文“荒唐:重庆大学2011博士招生导师配套政策”,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高校已经或即将出台类似的政策,也不了解博导们对这类政策的普遍观感和看法如何。我个人以为,高校出台这样的政策应该与国情有关,有利还是有弊仍待大家来评议。下面我不具体针对重庆大学的政策说三道四,只是想对由这件事引伸出来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国的博导不负责给任何人发工资,有科研经费和没科研经费都能招收博士生,而外国的博导却要给博士生和博士后发工资,一般从科研经费中支出。这样一来,我国高校有经费的博导还能给博士生发点生活补贴,而没经费的博导就只得分文不发了。大多数博士生都老大不小了,有的还要养家糊口,如果摊上个没钱的博导,只靠国家助学金过活,恐怕只能节衣缩食甚至“喝西北风”了!因此,我认为没有经费的博导显然没有资格招收博士生,因为他连帮助学生“脱贫”的能力都没有,而有经费扣住不发的博导更没有资格招收博士生,因为他连起码的“良心”都丧失贻尽了。有些学校强制博导给博士生发生活补贴说起来有点不客气,但对于约束博导的个人行为还是有正面意义的。在这种强制政策下,那些“无赖”博导只得乖乖给博士生发钱,而那些“慈善”博导则可以在规定的基础上再给博士生多发点。
我国没有经费的教授只要是博导就能招收博士生,外国有经费的副教授(如北欧的docent)也能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我国很多博士生的论文质量上不去,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博导差钱!如果博导没有承担任何科研课题,他的水平再高、想法再好,也无济于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反过来说,有些教授、副教授的水平并不差,甚至高于某些博导,而且又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招收博士生呢?因此,我赞成博导招收博士生必须与科研经费挂钩,经费多应该多招生,经费少只能少招生,没有经费必须停止招生。
我国将教授资格与博导资格分开认定。我觉得很奇怪,难道一个可以当教授的人就不能指导博士生?我国的博导都是遴选上去的,遴选时最不可思议的一条规定是:本单位一定要有博导退休才能挤出名额,纵使你够条件,单位没指标你还是上不去,等着“媳妇熬成婆”吧!还有博导遴选本身就很灵活,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已经不是纯学术层面的标准。于是,中国的高校就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有经费的教授(不是博导)不能招博士生,没经费的教授(博导)可以招博士生。
我认为,我国博导招生中出现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博导与博士生的金钱关系,但实际上透射出我国高校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例如,博导的招生资格究竟是根据学术水平来认定,还是看他有没有科研经费?有招生资格没有经费又如何解决?没有招生资格但有经费该如何利用?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借助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东风,尽力解决好这些矛盾,让我国的博士生培养制度更加合理。
我建议,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中应包括人员工资这一块,博导给博士生发工资的制度应该尽快与国外通行制度接轨。
其次,博导遴选与高级职称评聘合一,允许有经费的教授及副教授招收博士生,而没有经费的教授或副教授可自筹经费招生。
另外,实行中外联合办学,开拓多渠道集资,鼓励国内博导与国外博导联合招生和共同培养,也允许国内博导招收国外留学生。
总之,如果我国高校不尽快调整当前博导遴选及招生资格认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落后的管理政策,那么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及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404890.html
上一篇:
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的权威发话下一篇:
该不该允许刚毕业的博士申请科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