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朝胜观察361:酸

已有 3430 次阅读 2010-10-20 14:33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朝胜观察361:酸
发布时间: 2010-10-20  |   作者:左朝胜
http://www.stdaily.com 2010年10月20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左朝胜


  当任何一件事超过了生命的价值,这事还是人办的事吗
  引起世界瞩目的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大获全胜的喜悦尚未平息,河南平禹煤矿又发生瓦斯突出事故,迄今已经死亡31人,还有6人失踪。自去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以来,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我国已发生过6起矿难,死亡人数达299人。这次河南平禹矿难目前救援的工作难度较大,底下的瓦斯浓度依然很高,有一段170米的巷道被煤完全给堵死了。闻此,朝胜心里很酸。

  回首刚刚完成的智利圣何塞胜利大救援,历时69天,地下700米,33位矿工居然全身而归!他们在井下避难所里升国旗吃大餐庆祝独立日,收看足球直播和影碟,天天洗澡、训练减肥,打电子游戏、拍摄录像书写情书,还分成了三班倒继续清除了几百吨的碎石。这也叫矿难?智利在发生矿难之后,总统皮涅拉立马联络了秘鲁、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多国救援专家,那架把33名矿工从近700米的地下吊上来的大吊车就是中国人的。救援69天,耗资超千万美元,总统亲临井口迎接拥抱每一个救出的矿工。没想到逃出生天的矿工们不仅没有感激涕零,反而责怪矿方管理不善,安全措施不力,向矿场所属的公司提出诉讼,要求合共赔偿1600万美元,人均约50万美元的赔偿。同时对前来采访的2000多名记者也是三缄其口,他们打算把地下69天生活集体写一本书,这钱决不让媒体赚取!瞧瞧,这也叫遭难?

  在中国频发的矿难之中,几乎就没听说过“避难所”,更没有听说过哪一次矿难中,矿工们因避难所而获救。在智利的矿难中,我们发现避难所居然是这般的重要和神奇。为什么不能强制每个煤矿必须建设避难所?这比强制矿领导代班下井还难吗?说什么会增加成本,在矿主的暴利里强行扣下避难所的钱,就办不到吗?当任何一件事超过了生命的价值,这事还是人办的事吗?

  假如倒退几十年,中国的经济水平使得国人不得不仰视外国人工作和生活。今天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不能再说智利能做到的我们做不到吧?还有玻利维亚,只因为矿难中有一个玻利维亚籍的矿工,玻利维亚总统居然专程赶到智利矿难现场,用自己的专机把这名矿工接回国内,并承诺给他解决一份好的工作,送他一处住宅。有西方媒体说,智利借解救矿工良机复兴国家,而中国网友称这是最好的国家宣传片。显然,智利不用出台什么重大改革法案,也不用支付广告费,就能对内凝聚民心,对外提升国家形象。在众多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一些影射智利矿难救援“作秀”。朝胜认为,这种“秀”可惜在中国作的太少了!

  几乎在中国发生的每一次矿难,都是痛彻心肺的悲剧。就是算救援奇迹的山西临汾王家岭透水事故矿难,成功救出115人,仍有38人遇难。救出的115人给人的感觉只是个数字,之后再也不见关于这些被救矿工生活工作的后续报道。

  矿山以及其他地下地上的作业,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天灾”不可抗力,只是希望因“人祸”而发生的事故越来越少。有一位在煤矿干了几十年的朋友对我说,煤矿的事故,基本都是违章操作造成的。违章操作再加上安全设施的不完备,这样的矿难注定就是悲剧、惨剧。

  那些开着加装保险柜的悍马车,拉着满柜子钱乱跑的煤老板,为什么一点都不知道害怕呢?难道我们在“认真追究严肃处理”的后面,不能加点严刑峻法?在“严刑峻法杀一儆百”的后面,不能加点未雨绸缪?在“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的后面,不能加点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后面……

  我坚信,中国的每一座矿山都会有一条生命通道;

  我坚信,中国的每一个矿工都会有一个政府靠山;

  我坚信,中国的每一次救援都会有一次胜利奇迹;

  我坚信,中国的每一张餐桌都会有一家永久团聚。

  我坚信,我的坚信总有一天能够成为真实!智利,离我们很远吗?

  说这话时,我心里很酸。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10/20/content_238458.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75173.html

上一篇:词汇与感觉
下一篇:爱之领导力
收藏 IP: .*| 热度|

2 王芳 rg9981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