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我国磷矿产资源趋枯竭,已经亮起红灯!

已有 6359 次阅读 2010-9-8 14:41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资源开发, 我国磷矿产, 资源趋枯竭, 亮起红灯

我国磷矿产资源趋枯竭,已经亮起红灯!

——参加贵州黔南福泉瓮福经济带发展论坛后记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本年7月笔者应邀参加了贵州省黔南福泉第三届瓮福经济带工业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科技发展论坛。笔者也不揣冒昧地与会报告了我们的生物化工中试项目——酶法生产没食子酸。因为贵州地域分布了我国五倍子植物多酚资源蕴藏量全国第一,但至今未形成工业生物技术的高端产业——利用倍单宁经由生物制造有200多种用途的没食子酸产品。国内仍然一直沿用酸碱化学法加工生产该产品,资源利用率低下(倍花资源含单宁酸40-50%废弃未用,任其年复一年地在林中烂掉),含糖的酸碱废液严重污染环境。这显然不符合当前化学工业要求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对环境友好之目标。

在这次论坛上,了解到我国,特别是贵州磷化工行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仅以央企瓮福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已超过75亿元;使笔者增长了行业交叉领域的许多新知识,这必将促进发展生物制造与有机磷化工结合应用的研发方向。例如研发有机磷萃取剂在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苯丙氨酸的下游工程中应用,有可能将产物回收率从现在的60%提高到80%以上。须知该热门产品仅福建麦丹集团5000/a品已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在会上,川大化工学院院长Z教授和武汉工程大学G教授都作了精采的内容丰富的导向性学术报告,指出在高速发展我国磷化工产业经济时,如何选准高科技切入点,目标要定位于欧美先进同行企业;经过努力使我国从一个磷化工产业大国实现向强国的过渡。二位教授重点强调企业应该要大胆采用引进高新技术,加快我国磷化工产业迈向产品的精细化和专用化,发展成为产业高端化企业。

我国的磷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两湖和云贵川,现状如何?现实是磷矿产资源趋枯竭,已经亮起红灯。

我国目前保有磷矿资源储量为168亿吨,其中资源量为127亿吨,基础储量41亿吨。在基础储量中,可开采量只有21亿吨,其中品位大于30%的富矿只有11亿吨.。我国两湖和云贵川5省是磷矿富集区,已查明资源储量共计为135亿吨,占全国的76.7%;北方及东部磷矿资源稀缺。

资料表明,全球磷矿石主要集中在中美摩洛哥和俄罗斯4个国家,年产量均达到1000万吨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8%。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美俄两国现有资源仅能利用30年和20年。美国自2000年已经相继关闭5座以上磷矿。全球磷矿总体品位在5-40%之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磷矿品位都在30%左右。我国富矿品位仅28-33%,全国磷矿石平均品位只有17%,可开采储量平均品位为23%

依据权威部门统计评估,按照目前资源消耗速度,我国磷矿资源开采仅能维持到2050-2060年,即这种不可持续矿产资源利用寿命只有40-50年了,已经亮起红灯之说并非危言耸听。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将磷矿列入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20个矿种之一。当然,近年也有在湖北发现一特大型磷矿的好消息,初步探明储量达4.29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1000忆元,为国内60年来发现的单一矿区最大规模磷矿。洽好国内近年涉磷的上市公司之一就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湖北宜化,该公司把一个频临破产的小化肥厂发展成为了世界滋名的磷化工公司,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亿元。

会上多次提及已谢世的陈嘉浦高级工程师, 他是云贵川乃至我国磷化工事业的开拓者,大家无不怀念他,他主编了《 磷酸盐、磷化工生产工艺技术》 一书,“一刀切”的人事用人制度促使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杯具。

论坛后记感言

1.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不可持续矿产资源利用的法规和配套政策,,加强科学治理和监管,要充分有效利用本土科技资源,实现磷化工产业的高端化,即产品向精细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有机磷化工产品,占领全球市场并拥有定价权;

2. 要十分注意理顺从采矿,运输到工业加工各个环节的合理利益分配格局,矿石不宜远距离运输,按经济地理原则布局深加工企业。国资扩张要适度,特别是央企喜好规模扩张,对占地尤其是农用地要切实落实对农户的补偿和承担产业转移责任;例如央企瓮福集团横跨数个县域,占用了不少土地,要注意解决处理好民企关系,应该帮扶当地发展可持续性的中小型科技型生物化工企业,因为贵州本土及其临近地域为我国独特的植物多酚五棓子生物资源分布地。建议可从发展林产起步,引进和培育良种经济昆虫棓蚜虫;在发展五棓子基础原料产业同时,适时发展如酶法生物制造没食子酸等精细化工产品应是贵州科学合理的生物制造产业方向选择;

3. 进一步加强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加快科技成果向高端转化的速度,切实实现生物加工过程的生态型绿色制造,有效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804-360852.html

上一篇:实现我国半合成含氟糖皮质激素三条线可能性
下一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苯丙酮尿症(PKU)知识介绍
收藏 IP: .*| 热度|

3 赫英 朱志敏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