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liusd07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iusd07017

博文

提出的问题越尖锐,意义越重大,越应该发表。但是指出的问题越尖锐越不容易发表

已有 955 次阅读 2024-11-9 23:00 |个人分类:微波吸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提出的问题越尖锐,意义越重大,越应该发表

对于一个论题,期刊要求作者写出全面到位的引言,否则很难发表。

这是学术游戏化的八股要求之一。

随着学术界日益庞杂,学术游戏化的趋势愈加严重

现代学术研究已经沦陷为做学术游戏

学术游戏化问题

但是这儿的论题

是显而易见的立论,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介绍Introduction。一个子标题就足够了。

然而,稿件指出的问题越尖锐,越不容易通过期刊的初审

2 提出的问题越尖锐,稿件越不容易通过期刊的初审

2.1 颠覆性创新稿件最难通过期刊初审

颠覆主流理论的稿件,涉及的问题重大,直接影响科学的重大进步,

因此

无论文章的立论是否正确,无论初审还是外审,

都必须给出充分拒稿理由,让作者服输。

如果作者的颠覆性理论错了,主流理论是对的,那么击败作者并不是难事,花不了编辑和审稿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作者的的颠覆性理论是对的,那么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急于拒稿颠覆性理论的稿件,反倒说明主流学界是在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害怕自己的理论被推翻。

科学是追求真理,不是维护谁的利益。

同行评审就是你的同行有能力阻止世界了解你的工作

同行评审使专业阶层将信息把关过程变成了保护他们自身地位的保障

不用证据说话压制非主流学术观点的同行评审是学术道德不端

辑部往往不愿意承担发表错误文章的风险,

主流观点,就是错了,大家一起错,谁也不用承担责任,

颠覆主流理论的文章,一旦错了,责任就要由我一家期刊承担。

什么推动科学进步,早就抛在脑后。

错误不是毒蛇猛兽

就是只发表主流理论,

期刊的错误文章是不可避免的。

期刊同行外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错误文章的发表,

期刊编辑部内部初审拒稿颠覆性观点的稿件也是为了减少错误文章的发表。

但是90%甚至更多的期刊文章是错的。

诺奖得主本庶佑:CNS这些顶刊观点有九成不正确,不要盲从迷信,搞科研做到六个C更重要_研究生

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 | PLOS Medicine

Beware those scientific studies—most are wrong, researcher warns

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 PLOS Medicine

2.2 你不能指责整个学术界的问题

指出整个学术界存在的问题,是重大问题,是尖锐的问题,是最值得发表的。

但是这样的问题,期刊是不会让你发表的。

大多数人犯的错误就不是错误

对主流理论唱赞歌,学术期刊很愿意发表,

对于少数派的反主流观点,学术期刊很不愿意发表。

对于少数派的反主流观点,即被编辑也被审稿人打压。

如果整个学术界都错了,你的打击面太大,特别是可能涉及学术权威的面子,你不能这么尖锐的指出来。

至少你必须委婉的说

然而

尖锐的问题最应该尖锐地讲出来。

科学真理从来就是少数人最先发现,

科学真理不能通过投票决定。

大多数主流科学家的同行评审学术不端是比图片误用更恶劣的学术不端

面对利益和真理,主流科学家更珍视前者

在错误的语言体系中呆久了的主流科学家不能理解正确语言体系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

对于大多数主流权威犯的浅显而严重的错误视而不见是现代科学界的一个严重问题

2.3 科学是追求真理,科学家错了就要勇敢的承认错误

期刊90%以上的文章都是错的,

因此期刊文章纠错很重要。

但是你很少看到纠错文章,

给你的错觉是期刊同行评审保证了同行评审期刊发表的东西都是成果。

实际上这是期刊不愿意发表纠错文章,

整个学术界都讨厌纠错。

A toast to the error detectors

综述文章本来应该深入洞察已经发表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综述文章本来应该是纠正以往发表文章的主战场。.

但是在现在的综述文章主要是对主流研究的歌功颂德。

大咖们写的综述有多大的学术价值?

综述文章的精髓是从已经发表的东西中看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东西

为什么当代出版实践扭曲了科学

文章发表后,不允许别人评论,还有什么资格叫同行评审期刊

给不出学术理由,以我不相信理论会随便的就出错为依据拒稿是学术不端

编辑部的逻辑:错误文章比纠错文章有更大的意义

科学界能搞出大量实验数据支持错误理论

科学就是追求真理,

有错不承认你还做什么科学?

一方面,颠覆错误的现行理论的文章很难发表,另一方面顶刊发表文章的(低级)错误从来不被发现

实践反复证明:期刊同行评审很难发现文章中的低级错误,但是能高效阻止新思想的传播

科学界是一个保守的体系,科学家并不愿意接受新思想

 

===============

绝对真实,卢家人了挑战爱因斯坦,卢氏就是牛! (baidu.com)

后来我父亲又把论文寄到美国物理评论(Physics Review),杂志编辑很重视这篇文章,先后5次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质疑论文的各项立论,都被我父亲圆满解答,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五个回合的较量。最后编辑理屈词穷,由总编辑出面答复我父亲,承认无法再提问题,承认您的文章无懈可击,但因考虑该刊为主流物理杂志,不适宜刊登,建议到别的杂志社

看美国物理学会编审如何评价我的反对相对论的论文 - 知乎 (zhihu.com)

科学网—[娱乐,原创] 建议原创者打疫苗:One Way Ticket, 1979, Eruption - 杨正瓴的博文 (sciencenet.cn)

“理查德·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 1918-05-11 ~ 1988-02-15)1974年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场毕业典礼演说中“草包族科学”(Cargo cult science)中说:

来自:Cargo Cult Science, Richard Feynman. From a Caltech commencement address given in 1974. Also in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https://sites.cs.ucsb.edu/~ravenben/cargocult.html

https://calteches.library.caltech.edu/51/2/CargoCult.htm

   I would like to add something that's not essential to the science, but something I kind of believe, which is that you should not fool the layman when you're talking as a scientist. I am not trying to tell you what to do about cheating on your wife, or fooling your girlfriend, or something like that, when you're not trying to be a scientist, but just trying to be an ordinary human being. We'll leave those problems up to you and your rabbi. I'm talking about a specific, extra type of integrity that is not lying, but bending over backwards to show how you're maybe wrong, that you ought to have when acting as a scientist. And this is our responsibility as scientists, certainly to other scientists, and I think to laymen.

尽管这不是一件学术问题,但是它是我的信仰:科学家不要企图欺骗普通人,特别是你明知你是错误的时候

作为普通人,你可以骗骗你的情人,骗骗你的老婆, 这些全是你自己的事,是宗教信仰的事。

但是作为科学家,你不能说谎。自己错了的时候要敢于低头。这是做科学家的责任

-----------------

科学网学界和学者 - 尤明庆的博文 (sciencenet.cn)

那时的刊物都有勘误——如果论文有错,也刊登长短不等的读者来信;现在呢?时至今日,那些拥有学术地位的学者,关心学术还是关注地位?能够坦然地面对学术批评吗?

写过一些评述微波吸收错误文章的稿子,基本都被期刊拒绝发表

科学网稿件被拒理由不能信服,申诉否? - 马军的博文 (sciencenet.cn)

The Theory of Film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Material Theory I – Kudos: Growing the influence of research

==============

“A new scientific truth does not triumph by convincing its opponents and making them see the light, but rather because its opponents eventually die, and a new generation grows up that is familiar with it”

M. Planck, Scientific Autobiography and Other Paper, William & Norgate, London, 1950, pp. 33 -34.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7998797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487648

“some scientists wondered how a questionable line of research persisted for so long … experts were just too timid to take a stand.”

Harvard calls for retraction of dozens of studies by noted cardiologist, New York Times, http://www.staradvertiser.com/2018/10/16/news/harvard-calls-for-retraction-of-dozens-of-studies-by-noted-cardiologist/

. 16 Oct 2018

The Quarter-Wavelength Theory of Microwave Absorption Has Been Debunked I – Kudos: Growing the influence of research

 ====

学术圈某种意义上像是个派系林立的“江湖”,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 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 ———— 科技日报,2018-10-18 第01版:今日要闻,骗了全世界十余年 干细胞“学术大牛”走下神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19477235832974&wfr=spider&for=pc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4619476870888302

https://www.rmzxb.com.cn/c/2018-10-18/219314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59324.html

上一篇:不用证据说话压制非主流学术观点的同行评审是学术道德不端(英中双语)
下一篇: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还是物质是由基本粒子组成的
收藏 IP: 73.140.27.*| 热度|

14 宁利中 王涛 杨正瓴 檀成龙 刘进平 郑永军 尤明庆 朱爱军 王从彦 孙颉 高宏 晏成和 钟定胜 管克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