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开后百花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exue623

博文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扬州小玲珑山馆

已有 727 次阅读 2024-6-9 17:37 |个人分类:六月雪风景|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其造景之神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景之妙在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景之巧在于“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造景之美在于“近水远山皆有情”,并巧妙地对比、衬托、对景、借景、框景以及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艺术技巧和造园手法,特别是将山(石)、水、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等园林造景构成要素完美的有机融汇,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且颇具诗情画意、意趣盎然的园林美景,凸显了小中见大、曲径通幽的造景特色,从而实现了“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更关键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儒道传统思想生态观,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典哲学理念,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观。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完美的实现了“万物与人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范式,并自然展现了“忘其美之所在,复又与美同在”的意境。

小玲珑山馆是扬州城内东关街南的私家园林,亦称街南书屋,毗邻扬州个园、馥园、华氏园和逸圃等园林。

园内主要景点有:小玲珑山馆、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石屋、清响阁、藤花庵、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七峰草亭、梅寮。

小玲珑山馆始建自清雍正时期,乾隆年间声誉日隆,至光绪年间,山馆历经五姓七代主人,随人事而盛衰兴歇。

据《小玲珑山馆图记》,小玲珑山馆约于1725年开始动工修建,“鸠工匠,兴土木竹头木屑,几费经营,掘井引泉,不嫌琐碎,从事其间,三年有成”。快要建成时,马氏兄弟得知有块巨石,“美秀与真州之美人石相埒,其奇奥偕海宁之皱云石争雄,虽非娲皇炼补之遗,当亦宣和花纲之品。米老见之,将拜其下;巢民得之,必匿于庐。”故“不惜资财,不惮工力,运之而至”。马氏兄弟十分喜爱太湖石,甚至欲将原定的名称“街南书屋”,改为更富有诗意的“小玲珑山馆”。

1775年,马氏兄弟先后去世,山馆于1784年或稍迟易主汪雪礓。刘大观于1805年作《马秋玉故宅太湖石歌》,其序交代得很清楚:“王寅(1782)春,金棕亭国博假寓小玲珑山馆。…越数岁,山馆归于汪雪礓。”金棕亭1782年确实寓居小玲珑山馆,有其该年写给孙子的诗作为凭:“玲珑山馆坐松根,汝父相依共一樽。”其《祭琎文》亦提及,1782年“寓居马氏之小玲珑山馆”。

不久山馆转手给蒋某,蒋某是盐务衙门的小官吏,本无诗心,与该园的建造者也没有感情。蒋某扩建改造小玲珑山馆,追求富丽豪华,并把原有名家题额统统换掉。不知何故,蒋氏却保留了“诗人旧径”的园门题额。

岁月流转,扬州新一代盐商黄至筠在嘉庆年间发展为首席总商,黄至筠入主小玲珑山馆后,起初也想光复旧物。寓居扬州的官员陈用光,听说黄至筠保留了“藤花庵”的原名,大为高兴欣然写诗:“新宅还题旧榜名,达观不为盛衰移”。

约在咸丰年间,太平军破扬州时,“巨石迭被迁移,山馆亦成瓦砾”,一代名园就此消失。后小玲珑山馆再次易主吴姓。见时任两淮盐运使的方浚颐作于1874年初的《眉生招集吴氏园》,诗题注云:“小玲珑山馆故址”。小玲珑山馆此时已建百余年,主人迭替,近又遭逢战“百余年来感兴废,豺狼窜入芜城内。万株松柏斫成薪事,扬州城内外许多名园荒秽不堪,七尺珊瑚可怜碎。”。

后园址又归尹氏,清末尹氏再度分鬻,园址归陈氏。辛亥革命后,徽州知府许月菡“居于马氏街南书屋旧址”,1922年残石为段氏购去。建国后,山馆旧址已空荡无物,“破四旧”时,玲珑石上段残部被移至史公祠。2013年复建,乃今貌,且玲珑残石归藏新园。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扬州

扬州小玲珑山馆 (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2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3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4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5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6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7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8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9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0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0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0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0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0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0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1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1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1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1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2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2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2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2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2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3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4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1).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5).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6).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7).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8).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59).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60).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64).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62).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63).jpg

扬州小玲珑山馆 (161).jpg

l  扬州个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01342.html

l  扬州小玲珑山馆(街南书屋)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4983.html

l  扬州馥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5649.html

l  扬州瓜洲古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8009.html

l  扬州史可法纪念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3627.html

l  扬州史可法纪念馆书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3859.html

l  扬州天宁禅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4759.html

l  扬州大明寺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4422.html

l  扬州平山堂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6538.html

l  扬州平山堂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3264.html

l  扬州东关街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4617.html

l  扬州东关街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5377.html

l  扬州瘦西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393043.html

l  扬州瘦西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48767.html

l  扬州瘦西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48769.html

l  扬州瘦西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48771.html

l  扬州宋夹城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5069.html

l  扬州郑板桥纪念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6018.html

l  扬州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3948.html

l  扬州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60124.html

l  扬州博物馆瓷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3642.html

l  扬州博物馆瓷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2333.html

l  扬州博物馆绘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3424.html

l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5894.html

l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齐白石画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8389.html

l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玉器瓷器雕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2755.html

l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布达拉宫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1943.html

l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船文化展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21996.html

l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2804.html

l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59034.html

l  扬州美术馆花鸟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71036.html

l  扬州美术馆人物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6622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437478.html

上一篇:千红万紫叠层层 旖旎尽柔情——外来植物大丽菊
下一篇:一片丹心向阳开 绰约芬芳蝶自来——外来植物向日葵
收藏 IP: 223.68.77.*| 热度|

12 许培扬 宁利中 刘进平 孙南屏 郑永军 高宏 杨卫东 钟炳 杜占池 尤明庆 崔锦华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