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因工作需要,我或间接或直接参与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招聘工作,与高校图书馆同行也有过一些交流,解答过不少求职者或求职者委托人的咨询。有些观察与思考,稍作梳理。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处境,总体来说是十分尴尬的,人们对图书馆工作的价值认识是比较欠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早些年,好些高校图书馆引进人才的目标是高层次人才,学校统一划线要求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或计算机科学博士,博士到图书馆干什么?怎么用?有其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吗?似乎缺乏系统规划。兼具图书情报研究生教育的图书馆,做出此要求,有情可原,否则,确实属于“苛求”。有部分高校是招聘广告挂了多年,实际上属于象征性地存在;有部分高校由于办学层次较高且有地缘优势,有成功招聘到的,但经历一段时间后,流失较为严重,比如被校内其它机构相中,另谋高就等。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内部的二级机构,长期以来,确实存在“另眼相看”现象。比如多数高校图书馆走其它专业技术岗的工作人员,有着许多约束条件,比如副高六级岗到顶,正高四级岗到顶,而且相比教师系列同级岗待遇要低不少,无论其多么努力多么优秀。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角度,不尽人意。个别学校,用人机制较活,招聘同工同酬的非在编硕士研究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一些生机。
近几年,因人事制度改革,加上业态环境发生了系列变化,高校内部亦产生了许多变化。教师岗位转岗,行政、教辅岗位缺人,且可以用“青黄不接”形容。教师转岗的情况,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的,滋味通常是复杂的。比如有的是因为硬性要求教师岗位需要有博士学位,有的是虽然有了博士学位但职称晋升机会渺茫(不少博研学历的教师成了“资深”讲师,晋升条件水涨船高,渐行渐远)。在此情境下,高校图书馆成了关注焦点之一。转岗教师的心情是复杂的,有一定比例是选择了“躺平”,期望到图书馆享清闲,甚至在求职意愿中直言不讳,有一定比例是希望换种活法,期待在新的岗位实现人生价值。世易时移,清闲岗位真的不多了,高校图书馆新技术运用助力减员增效,传统的“看门”“坐口”的岗位减少了,甚至“消失”了,借借还还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了,不少服务是自助式服务。新型岗位的需求较为迫切,比如深层次信息服务岗位,学科馆员、数据馆员、知识产权服务馆员等等。比较蹊跷的是,信息素养教育在许多馆属于马虎了事,高校图书馆设信息素养教育专职教师岗的越来越少了。一定比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寄希望于数据库商方面的营销人员或用户教育培训团队。对于以积极心态欲转岗至图书馆者,图书馆通常是热诚欢迎的,但能不能成,还涉及诸多变量。比如校领导、人事处或话语权较强的职能部门可能会另有主张,计划不如变化,屡见不鲜。
教师选择转岗时,通常会是艰难的决定。从认识或再认识图书馆,到决定选择图书馆,通常会进行考察。实质可以说是对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是否认同并做出抉择。咨询到我的,我会比较理性的给出参考意见或建议。说来惭愧,曾有数位咨询者,较大程度是受我的影响,原本较为坚定地选择图书馆,但终究是身不由己、事与愿违。简单说来,行行重行行,在我的眼里,高校图书馆这一行是在与时俱进的,空间资源、文献资源(数字资源与服务)、人力资源(馆员队伍、用户资源)三者圆融自洽,则馆人合一,相辅相成,事业昌盛,历久弥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