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发展趋势(1)
——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选译
作者:Susan A. Nadin-Davis
加拿大渥太华:加拿大食品检验署,渥太华Fallowfield实验室。
(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Ottawa Laboratory-Fallowfield, Ottawa, ON, Canada)
5.1 导论
5.2 丽沙病毒关键的生物学特征
5.3 病毒分型方法
5.4 狂犬病毒的分类
5.5 发展趋势(Emerging trends )(1)
5.5.1 病毒分型(viral typing)的重要性
用病毒分型和分子流行病学数据补充狂犬病监测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特定病毒与特定宿主的关系。当发现新的丽沙病毒物种时,这些数据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识别储存宿主可能会影响潜在暴露后的风险评估。此外,除了增加对特定变种的分布范围和传播方式的基础知识外,在制定控制项目时这些信息对于如何确定疾病的适当储存宿主靶标至关重要。
病毒分型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来识别变种对新地区的入侵;例如,从存在狂犬病的国家进口的狗,偶尔会将这种疾病带到西方国家,需要及时干预,以防止建立新的疾病暴发点和逆转过去在疾病消除方面取得的成就。病毒序列分析也可以揭示意想不到的疫情复杂性。比如最近在中国西藏的病例中,多种病毒世系导致了疾病的再次出现,因此需要用多管齐下的方法来控制。
5.5.2 了解影响病毒传播的因素
许多狂犬病研究越来越多地采用综合工具,包括监测、与空间数据和景观地形(系统地理学)相关的病毒系统发生、宿主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以及流行病学建模,以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从而确定最佳控制方法。此类调查的例子包括在非洲城市环境中非常本地化的研究,以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更广泛的研究。显然,在非洲许多地区,虽然地缘政治边界经常限制狂犬病毒的传播,但疾病的人为传播也经常发生,并导致在国家和地方各层面的病毒混合模式日益复杂。此外,了解狂犬病传播的地形障碍有助于使控制活动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5.5.3 宿主的作用
患病动物的物种鉴定经常受到质疑,原因是仅能提交部分或严重损坏的尸体,这通常可以通过对某些宿主基因座(loci)进行测序来解决;线粒体基因组的一部分,如细胞色素b或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基因是常见的靶标。事实上,由于这些基因的尺寸小和仅有细微的形态差异,这种方法对于确认蝙蝠储存宿主物种特别有用,因为提交的蝙蝠可能无法完好无损地到达实验室,这些研究有助于提供一些线索,以了解如此多不同类型的病毒在美国翼手目(chiropteran)动物宿主中出现的进化路径。
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不同的病毒变种与巴西无尾蝙蝠(Brazilian free-tailed bats)相关, 在鼠耳蝠属(Myotis)的蝙蝠中的病毒变种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表明病毒多次引入这些属的成员中的情况已经发生。已经提出推测,迁徙物种,如毛尾蝠属(Lasiurus)的成员,可能是病毒变种分散到其他属的核心,随后这些变种独立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宿主的遗传和饮食习惯似乎影响了北美许多食虫蝙蝠(insectivorous bat)相关狂犬病毒的种间传播模式。地理因素几乎肯定也有影响;例如,加拿大西部的落基山脉似乎一直是与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和鼠耳蝠(Myotis)物种相关变种传播的一个重要障碍。
线粒体基因座或其他可变基因座如微卫星(microsatellites)的测序也可用于研究宿主的种群结构;病毒亚型(subtypes)与宿主亚群(subpopulations)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了解疾病持续和传播的机制提供依据。这些研究在检查蝙蝠种群因空中生活方式而导致的狂犬病传播模式方面特别有用。
南美洲对吸血蝙蝠(vampire bats )及其病毒变种的遗传研究表明,病毒传播主要通过雄蝙蝠的疏散(dispersal)进行,而限制宿主移动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征(如山脉)可能导致区域性病毒变种的建立。
对北美浣熊的类似研究表明,在宿主生活的北部边界,河流阻碍了宿主的移动和疾病的传播,而进一步向南则展示的是其他地形特征,如山谷和山脊,似乎没有阻碍作用。对臭鼬微卫星基因座(microsatellite loci)的分析显示,美国的宿主群体亚结构(substructure)有限,因此允许中北部臭鼬(north central skunk,NCSK) 变种和中南部臭鼬(south central skunk,SCSK) 变种的分布范围重叠。
在欧洲,对红狐种群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这种宿主的不同亚群与两个不同狂犬病疫源地向意大利传播之间的相关性。在阿拉斯加,在微卫星基因座分析的帮助下探索两种狐狸宿主对维持北极RABV变种的相对重要性,结论认为北极狐(arctic fox)可能是主要储存宿主,而红狐(fox serves)在这个环境中的角色主要是作为接受病毒溢出的物种。
在格陵兰岛的一项关于北极狐狂犬病的出色研究中,使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对病毒和选定的宿主基因座进行了测序,从而避免了单独测序的需要,这种方法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博文: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1) 2020-08-12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2) 2020-08-13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3) 2020-08-17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4) 2020-08-22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5) 2020-08-27
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6) 2020-08-28
狂犬病毒的分类 2020-9-1
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ABLV) 2021-09-07
欧洲蝙蝠丽沙病毒(EBLV) 2021-09-08
亚洲蝙蝠丽沙病毒 2021-09-10
非洲的丽沙病毒 2021-09-12
经典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一) 2021-09-15
经典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二) 2021-09-16
经典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三) 2021-09-19
经典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四) 2021-09-20
经典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五) 2021-09-21
经典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六) 2021-09-24
经典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七) 2021-09-24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2020-06-29
犬狂犬病毒的起源和家谱(分子钟证据) 2012-6-18
多国合作科研项目:全球犬狂犬病病毒的起源和系统进化研究 2012-6-19
中国狂犬病病毒变种的历史评估和进化分析 2012-6-1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