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南科大有了闺蜜:西湖大

已有 4254 次阅读 2016-12-17 00:56 |个人分类:闲情和逸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南科大, 西湖大

南科大有了闺蜜:西湖大

中国有很多大学是绝对不缺钱的,

因此,钱再多也没有什么用。

中国有很多大学是绝对不缺少大腕的,

因此,大腕再多也没有什么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2/363133.shtm(西湖大学)

看了“中国首所民办高等研究院成立,施一公任院长”报道,俺觉得好像是要拍摄好莱坞大片。钱多大腕多,似乎是要走好莱坞模式。

南科大(害羞地):妹妹,你准备摸什么地方?

西湖大(害羞地):姐姐,办大学还要摸吗?

南科大:当然了,不摸哪能办大学?

西湖大:为什么?

南科大:小平同志那么伟大,也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西湖大:嗷,是这个道理。

南科大:妹妹,你别害羞,该摸就得摸阿!

西湖大:姐姐,你摸哪了?

南科大:姐姐我先摸教材,发现关键问题不是教材。

西湖大:再摸什么地方呢?

南科大:姐姐我又摸了培养模式。

西湖大:这回摸对了吗?

南科大:还是没有摸到地方。

西湖大:姐姐,你又摸了什么地方?

南科大:姐姐我又摸了学术空气。

西湖大:姐姐,这次你摸对了吗?

南科大:还是没有摸对地方。

西湖大:姐姐,你又摸什么地方了。

南科大:姐姐我又摸了行政。

西湖大:姐姐,这次摸对了吗?

南科大:这次摸到的地方和以前摸的地方感觉不一样。

西湖大:姐姐,你的脸怎么变红了?

南科大:妹妹,你真坏!


附录:

老生常谈,请看老博文。

摸摸摸:朱清时的第4摸,后面还有第5

去行政化”:到底摸到了什么?朱清时说不出来!


南科大:体(制)外受精遭遇宫外孕


仅仅5摸:朱清时就摸到了南科大的关键部位

1摸:摸教材。

摸教材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教材。

2摸:摸培养模式。

       摸培养模式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培养模式。

3摸:摸学术空气。

       摸了学术空气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学术空气。

4摸:摸行政。

       朱清时暂时认为,关键问题是“去行政化”。

第5摸:摸到行政后,朱清时的手再也拿不开了。

       “行政化”是中国大学的中国特色,你把中国特色给去了,你也会被别人给去了。

请看朱清时的摸啊摸:

下面的红色字段来自科学网,我的评论是黑色字段: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2/226391.shtm

朱清时:我过去是做科研的,1994年调到中国科技大学才开始搞教育,先后做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98年开始做校长,做了十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思考教育改革。

朱清时先生从1994年开始摸大学教育,10几年抹下来,仍然没有摸到大学教育的关键部位。请看朱清时先生都摸到了什么?

1摸:摸教材。

摸教材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教材。

2摸:摸培养模式。

       摸培养模式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培养模式。

3摸:摸学术空气。

       摸了学术空气之后,朱清时认为关键问题不是学术空气。

4摸:摸行政。

       朱清时暂时认为,关键问题是“去行政化”。

摸啊摸,摸了10几年之后,朱清时找到关键问题了吗?

我的回答是没有!

朱清时能有第4摸,必然也能有第5摸。

5摸是什么?

   请听下回分解。

朱清时的第1抹:

朱清时:现在回头看,我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刚当研究生院院长的时候,发现教育现状不理想,认为我们的课程体系不行,内容太陈旧,教材不好,老师讲的也不是太好。我在国外的大学做过访问学者,知道国外大学的教材写得很精彩,学生都很爱读,而且教材更新很快,知识组织得也很好。相比之下,我们严重落后。所以我在中科大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全世界各地去调查,回来编写新教材,进行教学改革。

朱清时的第2摸:

朱清时:开始还行,后来推进不下去了。因为我发现,不是教材的问题,教材是表面的现象,是技术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应试教育。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都是灌输式教育,把学生是当作灌输的对象,不重视学生内在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做校长以后,就努力改革这个问题。做了很多试验,也做了很多工作,最近两三年我发现,这也不是根本问题。

朱清时的第3摸:

朱清时:我们要做的改革,包括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想了很多办法,喊了那么多年,没有效果。而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从来不提这些口号,但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很有创新能力。于是我认识到,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机制和体制在起作用。2008年我卸任校长以后,角色换了,想回到教学和科研生活中去。这时发现,学术气氛发生了明显变化,老师和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都在明显地萎缩。现在杂志比以前多多了,可是很少有人读了,即使读了也没有什么收获,因为极少有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多数是水分太多。也就是说,现在学术界制造出来的大量产品即出版物由于缺乏内涵,没有读者,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印刷品回收,还污染了环境。

朱清时:我还发现,教授、研究生和本科生对学术交流的兴趣都淡漠了。没有交流,新思想就不会有发展。我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在国外的时候,学术界最大特点就是酷爱交流,在国际会议上主动和不认识的人交流,汲取别人的新思想。而现在呢,学术活动虽然多了,多数都是讲排场,都是请一些大腕做大报告,没有什么年轻人。不是因为大腕们有什么真知灼见,而是因为他们身份地位高。大家并不在意交流新思想,而是崇拜权力和地位,这是对学术的伤害。年轻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没有了,一方面是大家对新思想的追求已经没有劲头了,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新思想都要保密,害怕别人“抄袭”,自己埋头苦干,期待一鸣惊人。闭门钻研者往往一事无成,因为所有的原创思想都需要在交流当中不断磨砺才行。这些现实让我深深感到,现在学术界的创新能力不仅没有进步,而是在退步,在萎缩。这是为什么?

朱清时的第4摸:

朱清时: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行政化。教育体制行政化的含义,就是把学术机构当成行政机构来管理。书记校长都是上面任命的官员,下级服从上级,谁的官大就听谁的。作为学术机构,大学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学术至上,追求卓越。在行政化的大学里,追求学术卓越的人地位卑微,于是大家不去竞争谁学术做得好,而是看谁的权力大、地位高。位高权重之后,包括教授职称、学术资源、学术经费、生活条件等等,什么都来了,何乐而不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21-1021226.html

上一篇:大钱大时代,小钱小时代,没有钱就创造时代
下一篇:河东河西30年,Live English(1):“革命”和 A revolution
收藏 IP: 50.92.35.*| 热度|

13 马建敏 谢力 李竞 牛登科 岳雷 尤明庆 王毅翔 戴德昌 韦玉程 杨继平 nuobeier1997 wangqinling watercol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