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同济声学

已有 8587 次阅读 2016-10-9 17:56 |个人分类:校史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981年,声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由魏墨盦教授出任首任声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声学研究室开始招收全国首批声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并建立3个研究室,即超声研究室、环境声学研究室、建筑声学研究室,同时,建立超声、建声2个实验室。1987年,增加噪声与振动控制研究室,还成立了振动阻尼研究组。1986年,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由魏墨盦教授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赵松龄教授被批准为环境工程专业噪声控制方向博士生导师。1990年,以王季卿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获建筑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以林维正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获振动、冲击与噪声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在1998年教育部实施的学科专业调整中被并入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1995年,建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含声学专业博士点与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点)。1998年,交通噪声专家洪宗辉教授与学校交通工程专家共同建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点。1998年,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上汽同济噪声与振动工程中心,由王佐民教授任工程中心主任。1999年,同济大学成立理学院,声学研究所与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海洋系及力学系一同成为理学院所属单位。

2003年,声学研究所与物理系共同努力获得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985工程”一期学校投入740万元,用于声学研究所的学科建设。由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和设备大约500多万元,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上轮?同济轮胎噪声与振动技术中心”,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轮胎噪声实验室,由声学所副所长葛剑敏教授任技术中心主任。

由李同保院士负责完成“激光汇聚原子制作纳米结构试验系统”和“超净实验室”的建设,由钱梦教授负责完成“激光超声系统建设”,由朱士明研究员负责完成“音速文丘利喷嘴法超声波气体流量计标定实验室建设”。加强激光超声、光声学、汽车声学、环境声学、检测声学等学科及2个中心的建设。

声学所结合“985工程”二期建设将传统的声学学科(超声学、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声学、建筑声学和电声学)与交通、车辆、航空、道路、材料、医学、建筑、信息处理等学科密切结合,提高工作层次,在若干方面(局部领域)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结合国家科技总体规划,在科技创新和打造中华品牌中,通过产学运合作,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的核心技术研究方面有所创新,确立领先地位。二、组织机构与人员(一)  组织机构

声学研究所设有4个研究室、2个实验室及所办公室,并设有资料室、金工车间、上汽?同济噪声与振动工程中心。2003年,由上海轮胎橡胶(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和设备500多万元,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上轮-同济轮胎噪声与振动技术中心”,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轮胎噪声实验室。声学研究所的机构及历任所长见结构图15?8?1和表15?8?32。


除以上行政组织机构外,还挂靠有若干全国性或地区性学术机构。如1979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与同济大学声学研究室等单位共同创立中国声学学会,魏墨盦教授担任中国声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赵松龄教授担任中国声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1980年,魏墨盦教授牵头成立上海市声学学会,并担任第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王季卿教授担任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目前,声学研究所是上海市声学学会、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挂靠单位,由钱梦教授任上海市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阎玉舜教授任市学会及检测分会秘书长;王佐民教授任中国声学学会环境与噪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教授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王季卿教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是上海市声学学会会刊《声学技术》杂志的主编单位之一,由王季卿教授任杂志主编,钱梦教授任副主编。另外,李同保院士任《计量学报》杂志副主编,刘镇清教授任《无损检测》杂志副主编。(二)  人员

1984年成立声学研究所时,共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含副研,高工)8人,讲师及助教20人,工程师及助工技师6人,行政及实验员15人。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员最多时曾达到56人。

2003年,声学研究所有教职工27人,专任教师1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9名,副教授9名,讲师(工程师)2名,国外引进1名博士,教辅与实验人员5名。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硕士点,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9名,其中新增硕士导师1名。

2004年,声学研究所有教职工29人,专任教师1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9名,副教授10名,讲师(工程师)2名,新留校2名博士,教辅与实验人员5名。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硕士点,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9名。

2005年,声学研究所有教职工28人,专任教师1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0名,副教授9名,讲师(工程师)4名,教辅与实验人员5名。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硕士点,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生导师19名。

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基本合理、运转顺利的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为:李同保(院士)、钱梦、朱士明、王佐民、葛剑敏。三、教学

声学研究所不仅承担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的教学培养工作,同时承担学校物理系、环境学院、建筑系、机械工程学院和函授学院等本科生的声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一)  研究生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007669.html

上一篇:同济大学理学院发展简史
下一篇:同济大学当时能位列重点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收藏 IP: 222.66.18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