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桂萍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orazou

博文

变色树蜥:东方的变色龙 精选

已有 16140 次阅读 2017-3-5 22:17 |个人分类:天地风貌|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变色龙, 变色树蜥

变色树蜥:东方的变色龙

/邹桂萍

变色树蜥,又称冠树蜥、常见园蜥、东方园蜥、热带园蜥、印度树蜥,俗话里也有叫马鬃蛇、鸡冠蛇的。在已知的树蜥中,变色树蜥的分布范围最广,伊朗东南部、阿富汗、印度、尼泊尔、文莱、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苏门答腊、马来半岛北部地区,以及中国南部的广东、海南、云南和香港等省区均有分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变色树蜥被引进到新加坡,并迅速建立种群。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它成为美国弗罗里达州的外侵物种。不同地区的变色树蜥长相略有差异,有的专家认为这一种群可以继续分为多个物种,或者多个亚种。

变色树蜥的头部和青蛙相似,像个扁平的三角锥,两侧鼓起的大眼睛把这个三角锥给压得变形了。眼睛四周长辐射状的黑纹,喉咙两侧有不规则的黑斑。身体呈浅灰棕色,背面有7-8条黑棕横斑,尾巴具有淡淡的环纹。它全身满布细小的鳞片,背部的一排尖尖的齿状鬣(音同“列”)鳞特别威武,鬣鳞共有35-52节,向后上方刺去。

1


2

我第一次遇到变色树蜥时,它从一棵竹柏树上落到一丛黄金叶中,发出轻微的撞击声。我好奇地循声去找,却只听到一个簌簌跑动的声响。它跑到黄金叶的主枝旁,迅速地调整体色,从偏绿色变成偏棕色,和裸露的地面、周围的枝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它身上的黑色斑纹特别浅,不认真端详根本看不出来。我正想把相机靠近一些,它倏地一下就溜到草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第二次遇到变色树蜥的亚成体,我却认不出来了。那是一条小树蜥,身体只有一指长,尾巴差不多等长,身上点点斑斑,杂色很多。它匍匐在嫩绿的福建茶上,体色浅褐色偏嫩黄,背部的鬣鳞低矮,不细心的人是观察不到的。它一点也不羞怯,我把手机靠得很近,它也大方地摆弄风姿,任我拍照。无论从身材比例、背部斑点,还是个性方面,这两只树蜥都有很大的差异。

最近我又遇到两只变色树蜥,我发现自己又不认识了!雄性还可以看出是花斑小树蜥长大后的样子,只是特色比较淡,尾巴比较长。成年雄性的变色树蜥具有可伸缩的喉囊,且在繁殖季节能够迅速地变色。我看到雄性树蜥鼓起的喉囊颜色开始变深,然后逐渐蔓延到头部、胸部,原本杏黄色的头部和上身逐渐变成橙黄色,再变成橘红色,喉咙两侧的杂斑也变成大块的黑色,而身体的黑色横斑消失了。整个转变的过程还不到1分钟。因为雄性树蜥这种变色行为,有人把它叫做“吸血鬼”。

3-1

3-2

3-3

而雌性变色树蜥,要不是和雄性一起出现,我会完全把它当做别的蜥蜴。它的头部、背部和尾巴都是黑色的,像是穿了一条高贵神秘的黑色长裙;只有鼓起的喉囊是橘红色,延伸到腹部,吸引着异性的眼球。它站在一块石头上,见到雄树蜥已经变成红色,尽情地鼓起红色的喉囊,似乎在发出信号。

雄性开始行动,往雌性树蜥的方向飞奔过来。两只树蜥迅速地纠缠在一起,眨眼之间,黑蜥蜴消失在草丛中,而红蜥蜴浮在南美蟛蜞菊的叶子上。它很谨慎地看着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怪我坏了它的好事。过了一会儿,雄性树蜥的体色才慢慢恢复正常,它总共当了8分多钟的“吸血鬼”。


4-1


4-2

成年后的变色树蜥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约为身体的2倍多。雄性头体长14厘米,尾长29.5厘米;雌性头体长10.8厘米,尾长26厘米。变色树蜥拖着一条长尾,这对它们登高爬树时保持平衡非常重要。很多蜥蜴在遇到威胁时都爱自断尾巴,分散敌人注意,然后仓惶逃走,但是变色树蜥却很“珍爱”自己的尾巴,它们不会尾部自切,因为断尾会导致它们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降低。

变色树蜥主要以节肢类动物为食,成年树蜥有时也捕食小鸟、雏鸟、青蛙、壁虎、小蛇,甚至会吃掉自己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Enge, K. M.,& Krysko, K. L. (2004). A new exotic species in Florida, the bloodsucker lizard, Calotesversicolor (Daudin 1802)(Sauria: Agamidae).Florida Scientist, 67(3), 226-230.

[2] Gowande, G.,Mishra, A., & Mirza, Z. A. (2016). Neotype designation for Calotesversicolor Daudin, 1802 (Sauria: Agamidae) with notes on its systematics. Zootaxa, 4126(2), 271-279.

[3] 邱清波, 马小梅, & 计翔. (2001). 海南变色树蜥个体发育中形态和食性的变化.动物学研究, 22(5),367-37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5292-1037707.html

上一篇:鹊鸲:南方的喜鹊
下一篇:树蜥英雄救美
收藏 IP: 116.27.182.*| 热度|

12 赵序茅 朱晓刚 乔中东 王从彦 戎可 马力 张珑 王宗海 侯沉 郑永军 yangyunfei1991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