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以“第二代安全(Safety-II)“观点看待安全大检查
130911 李健
正常的企业谁也不想发生事故、谁也不想造成损失,其原始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赢利,发生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绝不是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和上海翁牌实业公司老板所愿意看到的;反过来,政府和监管部门也不愿意企业出事故,因为人命关天、影响社会稳定。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搞安全工作的终极愿望应该是一致的,即“谁都不愿意出事故”。
那为什么这些年重特大事故仍然频发,而且已发生过的同类事故仍然还发生?是我们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吗还是做的不到位?
就拿政府和监管部门几乎每年都要搞的声势浩大的安全大检查来说,你能说政府和监管部门没做工作吗?可做了之后,效果如何?个人认为安全大检查从逻辑上很容易误导企业认为其和自身没什么太大关系,更不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实际效益,“我们平时也搞安全检查”,大检查纯粹是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事,是来“检查我们安全责任落实”、“不出事故”等等;另外,关于政府和监管部门大检查几乎千篇一律的主题定位问题——“落实责任、消除隐患、防范事故”,它一味强调了被检查企业的安全责任,并没有让企业真正理解企业同时也是大检查之后的直接“受益者”。
笔者题:企业为什么对隐患视而不见?关键是不知道什么是“安全”!
上述现象的存在,个人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安全理念问题、安全价值观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都没有把“到底什么是安全、安全到底是谁的事、有什么用”这个根源问题搞清楚,都存在着对“安全”模糊、错位的认识。这个根源问题不解决,安全大检查很难取得成效!
与传统安全就是“不出事故”的观点不同的是,最近由南丹麦大学Erik Hollnagel教授提出的第二代安全(Safety-II)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他认为安全就是实现“安全地工作”,安全与工作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他指出安全是“在预期的或者非预期的条件下,确保所设定的可接受的结果(日常工作行为)最大化(或尽可能地高)的一种能力”。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安全就是企业如何保证“安全”地生产(工作),从而实现其最大化的预期效益。安全是企业实现预期效益的必要条件,它“伴随”着企业一切工作、形影不离,而不是可选要素;安全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安全工作是企业生产必须要做的事,而不仅仅是为了监管部门和政府强调的“不出事故”的目的,因为安全直接决定了企业自身效益收获的多少。
如果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能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和理解安全,首先在“安全到底是谁的事、安全到底有什么用”这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就达成了一致,价值观一致了,其它的安全大检查之类的工作就会很容易达成默契,从而有效开展:持这样观点的企业会很容易理解安全本身就是自己的事,安全不仅仅是为了“不出事故”(监管部门定义的事故),大检查是帮助我们更安全地生产、减少因为任何不安全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最大化地创造效益,何乐而不为呢。持这样观点的政府和监管部门如果不只是以“检查者”出现,而是把自己更多定位于为企业提供安全咨询、帮助企业查找、分析安全隐患的角色,俯身倾听并组织专家解决企业的安全工作困惑以及安全疑难杂症,让企业内心真正接受检查是为了他们更好地按既定目标生产和创造效益。
这样做,安全大检查的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本来就一致的安全终极愿望也都能最大化实现。
以上为个人观点,说的不是很清楚,仅供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