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认识资源消费规律 把握国家资源需求

已有 3365 次阅读 2012-2-15 16:55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资源, color, class, border



 
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它的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正因如此,矿产资源和能源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高度重视,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历史上,为瓜分、占有、控制和争夺资源和资源运输线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宗教活动,比比皆是。最近,欧美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导致伊朗频频放话封锁世界石油运输大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引起石油输入国神经高度紧张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矿产资源和能源对中国这个人口众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摆在了国人面前,实现工业化,中国对矿产资源和能源需求的底线是多少?如何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在与老牌发达国家在新一轮角逐中,如何在资源配置上占据主动?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深入研究人类工业化以来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费规律,认清国内外矿产资源和能源供需结构和格局的变化趋势,从而把握国家资源需求,实现中国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安全,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矿产资源消费概况
 
工业化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为财富的过程,是人类大量耗费自然资源、迅速积累社会财富、快速发展经济、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中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的历史,正是一部对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史。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钢铁、水泥、铜、铝等资源第一消费大国,未来20年还需要多少矿产资源?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和经济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认识系统了解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消费历史和当前中国发展的客观水平,是预测中国未来资源需求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重要矿产资源消费迅猛增长。201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近41亿吨、粗钢消费13.9亿吨、精炼铜消费1914万吨、原铝消费3968万吨,其中中国就分别占了其中的11%、43%、41%和39%。
 
煤炭的消费量,更是增长惊人。201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约折合35.6亿吨油当量,其中中国竟占到了48%。另据资料统计,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对煤炭的消费从10.6亿吨增加到31.8亿吨,20年间增长了2倍。
 
另外,过去的10年,是中国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10年。据不完全统 计,2000~2010年,中国石油、煤炭累计消费量为35亿吨和290亿吨,与1950~1999年累计消费量34亿吨、241亿吨相比,最近11年间 的消费量基本与之前的50年持平、甚至略高。
 
而中国累计粗钢、精炼铜、原铝、水泥消费量在2000~2010年11年间,分别为39亿吨、43亿吨、91亿吨、62亿吨,分别是是1950~1999年50年间累计消费量的1.9倍、2.5倍、3.1倍、2倍。
 
回望昨天,中国处在快速奠定物质基础的工业化历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巨量、快速消耗令人咋舌。
 
事实上,这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费状况,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资源消费的历史表现出很强地一致性。
 
认识资源消费的基本规律
 
根据发达国家人均GDP、社会财富积累水平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水平,结合国家经济结构等相关要素,可以概略地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归并几个类型。
 
这种划分包括:前工业化阶段国家,工业化阶段国家和后工业化阶段国家。在工业化国家中,根据其工业化历程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先期工业化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和新兴快速工业化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
 
工业化的接力棒目前正传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手中。因此,在构想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 蓝图中,总结发达国家的基本规律,了解中国过去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费概况,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矿产资源消费基本特征的分析和研 究,我们可以揭示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消费关系的基本规律。
 
在这里,笔者主要探讨人均资源需求与人均GDP的“S”形规律、能源与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倒“U”形规律及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的波次递进规律。
 
“S”形规律
 
“S”形曲线清晰地刻画出资源需求与经济发展呈规律性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包括起飞点、转折点(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零增长点等。
 
事实上,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遵循“S”形演变规律,即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不会无限增长,当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时,人均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达到顶点,之后不再增长或呈缓慢下降态势。
 
“S”形曲线表现出的人均资源消费顶点的高低与发展模式、工业化时长、消费理念均有关系。
 
一些主要矿产资源钢、铜、铝等分别在人均GDP水平达到10000~12000美元、17000~19000美元、18000~20000美元时出现消费峰值或到达拐点,而能源则在20000~22000美元左右。
 
不同种类资源,由于功能和作用不同,其到达顶点或峰值点的时间不同。如钢和水泥消费与一个国 家的城市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密切相关,其消费的零增长点则主要集中在人均GDP10000~12000美元;铜和铝由于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 加广泛,其消费零增长点到来的时间稍晚,主要集中在人均GDP18000~20000美元左右。
 
而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其消费零增长点到来的时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期密切相关,大多发达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的零增长点集中在人均GDP20000~22000美元附近。
 
人均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均GDP的“S”形规律揭示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能源与矿产资源消费的演变趋势。
 
“S”形规律的启示:农业社会人类创造的GDP很少,能源消费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少量矿产资源用于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因此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处于低水平且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并不确定。
 
进入工业化社会,经济增长由农业转向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伴随着人均GDP的快速增长,社会财富积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
 
当人均GDP和社会财富积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饱和点),工业化经济发展进入成熟期,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工业增加值比例开始下降,人均钢、水泥、铜和铝等大宗矿产资源消费开始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人均能源消费增速趋缓。
 
而伴随着社会财富巨量积累和人们生活水准达到较高水平,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低能耗第三产业替代高能耗的工业成为GDP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将会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之后呈缓慢下降态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源消费或需求的转折点是工业化的成熟期与产业转型期,而能源消费或需求零增长点则对应于工业化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点。
 
倒“U”形规律
 
倒“U”形规律表现为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强度随着经济发展遵循着先上升、平缓、然后下降的一种轨迹,同一种资源消费强度顶点具有相对一致的人均GDP位置,其强度峰值大致对应于人均需求“S”形曲线的转折点,强度大小则与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科技进步、消费理念密切相关。
 
从倒“U”形规律图中可见,同一种资源消费强度顶点具有相对一致的人均GDP位置,能源在 4000~5000美元(先期工业化国家)、10000~12000美元(新兴工业化国家);钢在6000~8000美元,铜在8000~10000美 元;铝在14000~17000美元。
 
事实上,倒“U”形规律提示我们,能源和资源消费强度的上升或下降具有较为固定的规律;当基础设施与社会财富积累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相关产业及其能源消费不会下降,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强度难以下降。
 
波次递进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种类的矿产资源消费呈“S”轨迹变化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部门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起点、增长速率和峰值到来的时间各异,从而构成资源消费增长的波次性和递进性特征。
 
对这种波次性规律的探讨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需求快速增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的增长或下降有其必然性。此外,在工业化过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种类消费和部门能源消费分别 具有固定顺序和特定演变序列。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处于工业能耗比重接近最大的转折期。这提醒我们,要适度注意调整能源政策重心。
 
综合对这些规律的深入研究,笔者初步判断,未来20年,中国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量将远远超过 过去60年的总和,且需求量巨大;而未来10~15年,资源需求将陆续达到峰值,这一时期是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多数矿产已探明储量难以满足2020年 需求,矿产资源对外依存从个别矿种向全面发展。
 
把握国家资源需求
 
研究表明,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工业化将进入成熟期,经济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重要矿产资源消费量开始下降,能源消费速率开始趋缓。
 
事实上,根据中国GDP总量的增长情况,我们粗略预计了未来20~30年矿产资源消费需求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的若干大宗矿产资源的消费将陆续到达拐点。
 
例如,中国人均粗钢消费的拐点大致在2015年前后,人均490~520千克峰值期年度粗钢消费约6.8~7.2亿吨;人均能源消费的拐点大致在2030年~2035年,人均能源消费约3吨油当量,峰值期年度能源消费43~46亿吨油当量。
 
消费峰值点的到来,无疑将对产业布局,经济规划等产生巨大影响。这就意味着,国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以便迅速作出反应,对政策进行相应的变化调整。
 
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7371美元(PPP),接近发达国家二次产业比例拐点时的人 均GDP水平,其二次产业比例为46.8%,已进入峰值区,预计将进入下行通道。此外,从中国2010年人均GDP及粗钢消费“S”形规律、倒“U”形轨 迹来看,人均粗钢消费已经开始步入峰值区,预计将在这样的平台期维持7~10年,消费趋于稳定。
 
从城市化率、铁路、公路、住房、汽车、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积累等方面来看,目前中国均达到一 定的水平。因此,中国粗钢消费已近拐点,供需关系或将发生变化,未来10年需求总量将保持高水平,供需矛盾仍将比较突出。为保证国家资源安全和产业可持续 发展,国家应从战略和政策层面做出科学调整。
 
掌握国家对资源的需求,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撑,同时为经济、产业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决策提出高水平意见是中国地质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2期 封面)本文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王安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537725.html

上一篇:云南:“两库衔接” 确保质量是核心
下一篇:直击超级稻“弱点”
收藏 IP: 121.18.126.*| 热度|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