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王鼎盛:资助越多,国内发文越少 精选

已有 6726 次阅读 2013-4-25 20:48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越是重点资助的人才,他们越优秀的论文,就越少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甚至觉得这样会低人一等。”
3月25日,北京。《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主编联席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主编王鼎盛的发言掷地有声。


       至此,王鼎盛已参与《中国物理快报》编辑工作二十多年。


       论文靠实力说话


       王鼎盛津津乐道的一个好案例,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2008年将自己课题组在超导领域研究的一流成果,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截至2010年底,仅两年半的时间,赵忠贤这篇论文的引用次数已接近500次。


       当时,赵忠贤的助手希望把论文投到国外刊物,以便更引人注目。但赵忠贤并不追求刊物的影响因子,他反而认为,国内期刊的发表周期短,研究成果能最迅速地呈现在同行面前。


       事实证明了王鼎盛之前对文章质量与引用次数之间关系的判断:国产物理论文平均累计引用次数在国际上排名仅居第10位,只有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1/2,甚至1/3。国产物理论文进入国际交流圈子后,其平均引用率并不高。


       中国科学家以第一作者独立发表的物理论文中,引用次数超过1000的几乎为零。


       “尽管我国物理论文总数已上升为世界第一,但在引用超过300次的论文中,中国只占1%,美国则约占50%。”王鼎盛为这个强烈的对比而感到惋惜。


       在某种程度上,科技论文水平决定引用次数多少和影响力,论文引用的频次并不因发表期刊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重外轻内


       作为资深编辑,一些科研人员喜欢把论文投到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尤其是国外的期刊。对于这一现象,王鼎盛尤其了解。


       “一者,投稿者认为,同样的论文投到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可能更受重视;二者,国内不少科研机构在评价科研论文的价值时,往往习惯于看其发表在何种期刊、影响因子是多少,甚至据此发奖金、定职称。”


       “很多单位曾规定,发表论文就有奖励,而且奖励的额度与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成正比。例如我了解的一个单位,奖金额度=(1+影响因子)×1000。”王鼎盛说。而这个单位有100多位科研人员,每年用于发放奖金的费用就为200多万元。


       王鼎盛认为,应该客观看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的问题。事实上,期刊的总引用数中大部分是由少数论文贡献的。在平均引用多的期刊中也不乏引用率低的论文,而在平均引用少的期刊(如《中国物理快报》)中也有被引用不少的论文。


       王鼎盛用统计来说明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的学术刊物上和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简称PRL)等国际顶尖刊物上,被引用的次数不分伯仲。


       他统计对比了2006年~2010年SCI文献检索系统的物理类期刊。结果发现,中国作者5年共发表了93845篇物理论文,到统计年(2011年)底累计引用超过30次的有3099篇,占比为3.30%;累计引用超过100次的有269篇,占比为0.28%。


       “这说明中国的物理论文很多,高引论文也多。假定要办一本平均影响力近于PRL的期刊,每年只刊登300篇论文的话,5年引用超过30次的论文有70篇就差不多了,而5年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大约只要8篇。”
与之相比,国内期刊的情况便有些惨不忍睹。


       2006~2010年,中国作者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物理论文为12483篇,5年来引用超过30次的为22篇,占比为0.18%;5年来引用超过100次的为4篇,占比为0.03%。


       “中国物理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体量不可谓不大。给《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的普通论文不少(13%),但高端论文很少(1%)。我们看到,这4篇铁基超导高端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上,科学界的反响是相同的。假设中国作者给《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的高端论文也有13%,可能办成一本不错的期刊!”王鼎盛说。


      原始重要成果发表要慎重


       王鼎盛发现各单位对中国高引论文的贡献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除了3个香港的大学外,4个大陆上的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这4个单位的高引论文占全国的69.1%。
31个占中国论文总数70%的主要单位中,大陆的27个单位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的论文都在10~17%区间,偏离平均值不远。


       “即优秀单位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上的表现反而都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个单位最突出,几乎可以说是反而拖累了中国期刊。但没有这些优秀单位的支持,中国的期刊是办不好的。”

 
       “更多高端论文投向国外。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恐怕会有些问题。”王鼎盛分析,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科技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论文实现开放获取(Open Access)已为时不远。开放获取,意味着论文作者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给期刊出版商。


       “据我了解,现在一些开放获取的论文需要作者支付大约1000美元。”王鼎盛算了一笔帐:如果按目前中国的物理学界每年生产15000篇SCI论文来计算,未来开放获取,将使中国每年为物理论文发表支付国外出版商大约1亿元人民币。


       国内论文外流至国外刊物,而国外出版商再将其卖回中国。


       王鼎盛提醒说,要认清楚学术刊物既是商品,也是原创性创新知识的积累和传递载体。


       出版社和出版商看重的是其商品属性,吸引好论文,可以让期刊卖得多、卖得快。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则看重的是其知识载体的属性,不能只看期刊论文近两年引用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影响有多深远。


       “同时,我们还要反思,审稿是否严格、认真、及时,保证学术质量;对优秀单位和作者是否放松了要求;是否考虑给发表了高端论文的国内优秀作者开放绿色通道等等。”王鼎盛说。


       “去年,我们向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组约稿,他们回复不会发表在国产期刊上,怕会限制文章的影响力。至今,这篇论文已被引用400多次,如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中国物理C》上,能将期刊影响因子提高几乎1.0,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上期刊影响因子提高0.7。”王鼎盛尖锐指出。


       “越是重点资助的人才,他们越优秀的论文,就越少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甚至觉得这样会低人一等。”


       近年来,为了带动国内学术期刊走出低谷,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一条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充分发挥广大院士的作用,动员鼓励院士积极向“两刊”投稿或推荐稿件,并要求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必须在“两刊”发表反映其学术成就的论文。


       “当然,科学家的独立研究成果科学家最清楚该在哪发表文章,不能行政规定。但对于重点投资国家设施和重大研究计划的产生的原始重要成果的发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要求。中国目前的科研管理对此尚无作为,是不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成的。”■

   

   王鼎盛,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磁性和表面物理研究,尤其是用计算物理方法对固体电子性质的研究。担任《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主编、《中国物理快报》责任副主编。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4期 封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683986.html

上一篇:饶子和:打造中国的开放获取平台
下一篇:李党生:好期刊为科学家服务
收藏 IP: 118.186.5.*| 热度|

2 王涛 马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