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大杂志与小杂志 精选

已有 7782 次阅读 2011-10-16 09:53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office, target, center, 杂志, xml

大杂志与小杂志

秋天的阳光总是很明亮、很柔软的,暖暖的很受用。这样的时刻应该读书,可惜心里像长了草,还是涂鸦两句吧。恍然记得以前曾跟学生们聊起过写文章的事情,如今在高校里混,不写几篇文章是无法生存的,先不论这种做法对与错,说到写文章肯定要遇到这样的事情:即写成的文章发表在什么样的杂志上?客观地说,每个人都想发表在本学科最好的刊物上,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如果你考虑到那样的杂志的稿件堆积的拥挤程度?也许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科学社会学上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即发现的优先权问题(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按照这个理论,为了优先权的获得,最快发表是王道。这样一来,就出现一个问题:大杂志发表慢,小杂志发表快。除非你是大牛,能够做到:既是大杂志,又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发表。对于很多青年学者来说,这点很难做到。结合自己的浅显经验,我本人不是很在意杂志的大小,一篇呕心沥血的文字做出来了,我当然希望它能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公众面前,大杂志与小杂志谁能满足这个要求,谁就是我首要选择的。所以,这些年我发表了很多所谓小杂志的文章,但是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曾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虽然现在的考评体制这样做有些不划算,但是,我还是喜欢发表的快乐。因此,这些年我也和一些所谓的非CSSCI杂志有了很多合作,而且合作很愉快,至今我都在内心里感谢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无论大杂志还是小杂志,对于作者来讲都有一个基本问题,即文字的质量问题。提高文字的质量,是一个作者的基本伦理要求。从骨子里讲,文字的质量,它的最终后果都是要在作者身上体现的。因此,写好每一篇文字,就是作者的职业伦理要求,也是对杂志的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在小杂志发表文字,也越要仔细,它反映了你内在的一些东西。

历史虽然总体上冰冷,但总有一些温暖的细节,比如那个修道士孟德尔不会因为成果发表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刊物上,历史就埋没他的成就。同样,每一个作者也有责任与杂志一起发展,共同把一个杂志做成知名的品牌,比如当年的鲁迅,他的很多散文就是发表在学生孙伏园创办的小刊物《雨丝》上,这个选择不但没有埋没鲁迅的才华,也同样造就了《雨丝》的光辉岁月。

在检索系统如此发达的今天,大杂志与小杂志的区别也在快速消失,做好自己产品的质量才是王道。虽然这种选择在当下的考评体制下有些吃亏,但是考虑到未来以及自己的成长,还是划算的。如果你能在小杂志上做出漂亮东西,别人同样有理由相信你在大杂志上也能做出更漂亮的东西来?有时我们需要一双能够在嘈杂中看穿未来的眼光!

2011-9-16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497366.html

上一篇:向香港学习
下一篇:中国人的灵魂里还剩点啥?
收藏 IP: 124.78.192.*| 热度|

35 曾新林 赵美娣 李学宽 肖重发 王芳 何应林 曹建军 高建国 廖聪维 许培扬 刘艳红 赵金丽 武夷山 刘立 张玉秀 刘玉桂 唐常杰 柳东阳 任胜利 肖振亚 周正 梁俊红 杨学祥 曹聪 刘颖彪 李秋生 吴飞鹏 黄锦芳 徐耀 李方和 赵凤光 何学锋 xqhuang sunxiaofei ahsy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