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市场的开放度决定了人才的丰富度

已有 1275 次阅读 2024-7-2 12: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R-C (1).png

R-C (5).jpg

市场的开放度决定了人才的丰富度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当今的国际竞争究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这点已成世界各国的共识。不能否认这些年国家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各种令人眼花缭乱人才政策也是纷纷出台,基本上到了只要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的地步,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那些影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几乎都不是由我们的人才做出来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人才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市场开放度严重不足。所谓市场开放程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市场限制的领域的宽与窄。限制的领域越宽,人才的涌现就越少,并在该领域出现人才洼地,反之亦然;其次,市场成熟度的高与低。市场成熟度越高,细分市场的产业链就越完整,带来各类资源的配置效率就越高,人才也就更容易脱颖而出;第三,市场的法制化(规范)程度与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那些法制化程度高与文化生态良好的地方,人才就更容易集聚,并在那里形成人才的虹吸效应。为此,我们不妨用最近几年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科技创新企业的案例来揭示为什么市场开放度是造成我们的人才不足的深层原因。

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成立于2002年,经历几次失败以后,短短几年时间,SpaceX公司就开发出系列“猎鹰”火箭、龙飞船等,并于2015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火箭回收技术,这直接带来航天时代的革命。谁能想到创造如此多奇迹的这家私人公司仅有500名员工,他们不但揭开了笼罩在航天事业上的神秘面纱,而且还创造出很多国家队都不敢想象的奇迹,导致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那里的市场开放度比较高,航天领域没有被垄断,市场中细分产业链发展充分,即便是私人公司也能快速在市场上集聚起500多位名不见经传的各类航天人才。如果没有市场的开放,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笔者比较喜欢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Midjourney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 2021年,零融资,仅用1年时间积累1000多万用户并实现一亿美金的营收,这是典型的独角兽公司,该科技公司仅有11人,其中1位创始人、8位研发人员、1位法务、1位财务。研发人员中竟有4人还是未毕业的本科生,而且其就读学校也不是什么名校,放到我们这里可能找一个像样的工作都有点难,但恰恰是这些不符合我们人才标准的青年人却创造了人工智能界的奇迹。这一切皆源于美国市场的成熟度比较高,有好的创意能够马上从市场上找到相应的资源,从而实现创意。作为小微型科技公司,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进行大模型训练所需的天价成本呢?创始人大卫·霍尔茨(David Holz)找到一个拥有大量GPU的云供应商,直接给负责人发了封电子邮件,结果对方就直接答应了。在成熟市场中信誉、信任与认同这些规范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市场的高成熟度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更有利于人才的快速成长。

回到国内那些成功的科技企业所推出的产品,如微信、支付宝等,同样遵循了市场开放度的假设,试想如果当初互联网市场禁止民营企业进入,那么我们可能就真的没有这些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科技产品的出现了,也就没有了相应的大量人才了。同理,拥有绝对垄断地位的中国电信、银行系统等,是做不出这些科技创新产品的,相反正是那些在市场中奋力挣扎的科技企业却孕育了无数的创新人才与创新产品。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不但产生效率,而且还在塑造标准,培养无数各领域的人才。在人才问题上我们也要坚决清理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所有的人类历史都在证明市场远胜于计划,包括人才计划,市场的灵活性、敏感性与逐利性是计划模式无法比拟的。就人才生产模式而言,计划已经造成特定领域内知识高度趋同与人才的高度内卷,而计划外的领域由于得不到支持与认同甚至遭受打压,形成事实上的知识与人才供给的贫瘠之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最大限度上开放市场。正如美国人工智能专家肯尼斯斯坦利所言: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原因在于宏伟的目标本身就是最不可靠的指南针。因此放弃目标有时候往往是最好的决定。

R-C (6).jpg

【博主跋】这篇小文章是前段时间写的,现发在《返朴》微信公众号2024-7-2,发表时名字略有改动,这是原稿,与潘老师合作愉快,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4-7-2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440650.html

上一篇:第20届研究生夏至论坛
下一篇:透视全国科技大会,解析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
收藏 IP: 202.120.11.*| 热度|

6 郑永军 宁利中 王涛 冯兆东 杨正瓴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