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娱乐频道】戏说人才分类

已有 4858 次阅读 2010-1-30 12:3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戏说人才的分类

这几日一直忙碌,无暇顾及网络,今日刚把手头上的事情告一段落,顺道涂鸦两句。记得电脑刚修好那几天看到过陈安博士的一个博文,其中有一句话:是牛还是人?记得当时把我笑翻了,实在是好玩,那么我就把这个笑话继续演绎一下,增加一些娱乐效果。

我本人对于奥地利民科孟德尔(1822-1884)比较感兴趣,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文的主题,就借用修道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来分析一下人才的分类状况。日常生活中关于人才我们经常说到的一个词:牛人,其实这是很有创意的一个词汇。两个名词的结合,构成一个新词,而这个新词具有原词不具有的意义(语言哲学上,这是很有意义问题,涉及到指称问题,如著名的“金山”是否存在等,这里不做过多的语言分析,仅为娱乐)两个名词的结合需要解决一个词性转化问题,即前面的名词形容词化,这样结合起来结构稳定,并且产生新意。

按照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以形成四类人才:即牛-牛、牛-人、人-牛、人-人,在这个分离定律中,牛是显性的,人是隐性的。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在科学界能够牛,一定要有漂亮的工作、高级别的荣誉,或其他承认机制赋予的称号(如炸药奖等),这些都是彰显于世的,而人性则是深藏不露的。基于这种理解,我们不妨把四类人才粗略分析一下。

1“牛-牛”型人才。像牛一样的牛,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牛是性情温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代表,而在科学界要牛起来,肯定要有杰出的贡献。有成就而又宽厚,那实在是人中龙凤。这种人在科学史上也是凤毛麟角,让万世敬仰。按照孟子的说法,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舍我其谁。这种牛-牛型人才,就是五百年才能出一个的,翻遍科学史,视乎也只有老牛家的牛顿等少数几个人符合这个标准。

2“牛-人”型人才。像牛一样的人,厚道有水平,这类人是科学界的中坚力量,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力量就是通过这些牛人体现出来的。

3“人-牛”型人才。像人一样的牛。这类人才比较麻烦,既有一定的水平,但又有人的各种欲望。让人牛起来的的因素很多,所以对于“人-牛”类型的人才,如果没有好的科研体制约束,往往会欲望泛滥,导致科技整体无效率。

4“人-人”型人才。像人一样的人。这类人才是人才的大多数,隐藏于阳光之下,行走于科学共同体的底层,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但他们的存在,维持了整个科技体制的正常运转。哪个国家都很多,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类人,他们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顺畅的升降渠道,如果环境得当,他们能够把整个科学大厦打扫的干干净净,如果环境恶劣,那么这群人同样能够让科技大厦搞的混乱不堪。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才大多集中在234类中,其中,牛-人型很少,而人-牛型不少,再加上科技体制不健全,人-人型人才对于当下的科技环境满意度普遍偏低。给中国科技界带来N多麻烦的多是人-牛型人才。所以,中国科技体制当下急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管理好人-牛型人才,同时激发人-人型人才的潜力,培养更多的牛-人型人才。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迅哥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诚哉,斯言!

2010-1-30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用途,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291381.html

上一篇:论思想语言与心理表征中的语义加载问题
下一篇:苏州:一座迷失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城市
收藏 IP: .*| 热度|

5 杨学祥 闫宏秀 刘立 吕乃基 王启云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